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8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国际学术论坛)、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维摩诘经》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圣凯、杨瑰瑰、高永旺等。

《维摩诘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31.3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338 占比:68.28%

总计:495篇

《维摩诘经》—发文趋势图

《维摩诘经》

-研究学者

  • 圣凯
  • 杨瑰瑰
  • 高永旺
  • 何剑平
  • 吴文星
  • 普慧
  • 李满
  • 江傲霜
  • 王培培
  • 王培培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鑫媛
    • 摘要: 《注维摩诘经》中鸠摩罗什所作的“罗睺罗”注并不恰当,与《维摩诘经》的性质、主旨以及罗什的思想倾向不符.罗什引述此段文字,实则与他因心生“欲想”而破戒有关.罗什虽两次破戒,且曾心生欲想,其内心未必会因此而耿耿不安,在中土弘传大乘佛教才是他一生志向所在.
    • 吴雅凌
    • 摘要: 宇,宙,宇宙,宇宙神,太阳神《维摩诘经》开篇讲佛国。佛告宝积曰,十方三世众生皆佛土也。旁听的舍利弗暗想,众生是佛土,然则佛土不净若此?佛知他动念,给他一句:盲者不见,岂是日月不净耶?问题是,我们用哪一种眼看世界?汉语中的"世界"一词得自佛经译家。《楞严经》:"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和界分指时空,如更早时《淮南子》的宇宙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李璠希
    • 摘要: 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两类资料有益于汉译佛经的解读.虽然前者不能直接用于佛经词语意义演变研究,但后者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料基础.通过对《维摩诘经》中一组同经异译资料的比勘考察发现:疑问词"云何"在三国吴支谦译经中的主要用法是"作状语询问方式";在姚秦鸠摩罗什译经中,其用法仍以"作状语询问方式"为主,不过"作主语询问事物"的用法也呈现较高的使用频率;在唐玄奘译经中,"云何"的主流用法已不再是"作状语询问方式",而是"作主语询问事物".
    • 杨瑰瑰
    • 摘要: 苏轼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特点:一是采用思辨的态度对待《维摩诘经》,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论;二是他毫无门户之见,呈现出"融三教于一炉"的特色;三是接受此经时,侧重于接受其风趣幽默、游戏神通的方面;四是经中"火中生莲花"的思想使其面对人生磨难时极为达观,从而磨炼了苏轼的伟大精神品格.
    • 高石
    • 摘要: 鸠摩罗什的译经对中国佛学,乃至中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鸠摩罗什译经与文学关系的探析,因文献阙录,研究者往往着眼于鸠译佛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对玄言诗的影响等等。但鸠摩罗什生于异域,在长安译经之前,对汉地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地中古文学应该是熟习的。本文选择鸠译佛经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维摩诘经》《法华经》《金刚经》,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中古文学对鸠摩罗什译经的影响。
    • 魏健鹏
    • 摘要: 莫高窟初唐第335窟的"劳度叉斗圣变"中出现四僧证降和外道美女诱惑舍利弗等情节,虽对"劳度叉斗圣"故事有所发展,但或许仍基于部派佛教的叙述体系,致使该图像在此后大乘思想主导的语境中发展停滞.仔细对读《贤愚经》和《降魔变文》,可发现二者在各场景表现的舍利弗形象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或可成为观察"劳度叉斗圣变"这种绘画题材在敦煌壁画中一度中断而后重现之原因的关键—《降魔变文》通过弱化舍利弗在斗法中的表现、强调声闻乘与大乘的差距,使"劳度叉斗圣"的故事自然融入大乘佛教的叙述体系.9世纪以后,随着俗讲在中原流行以及晚唐敦煌与长安往来的恢复,《降魔变文》与俗讲方式传入敦煌,"劳度叉斗圣变"得以在晚唐再现并流行.
    • 魏健鹏
    • 摘要: 莫高窟初唐第335窟的“劳度叉斗圣变”中出现四僧证降和外道美女诱惑舍利弗等情节,虽对“劳度叉斗圣”故事有所发展,但或许仍基于部派佛教的叙述体系,致使该图像在此后大乘思想主导的语境中发展停滞。仔细对读《贤愚经》和《降魔变文》,可发现二者在各场景表现的舍利弗形象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或可成为观察“劳度叉斗圣变”这种绘画题材在敦煌壁画中一度中断而后重现之原因的关键—《降魔变文》通过弱化舍利弗在斗法中的表现、强调声闻乘与大乘的差距,使“劳度叉斗圣”的故事自然融入大乘佛教的叙述体系。9世纪以后,随着俗讲在中原流行以及晚唐敦煌与长安往来的恢复,《降魔变文》与俗讲方式传入敦煌,“劳度叉斗圣变”得以在晚唐再现并流行。
    • 李思思
    • 摘要: 维摩信仰是中古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信仰之一。虽然如今我们已无法看到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但龙门石窟中数量众多的维摩变相,都呈现出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风格。这些保留在佛教美术中的丰富遗存,足以使我们感受到《维摩诘经》在魏晋南北朝的流行程度,以及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形式。
    • 高石
    • 摘要: 鸠摩罗什的译经对中国佛学,乃至中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鸠摩罗什译经与文学关系的探析,因文献阙录,研究者往往着眼于鸠译佛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如对玄言诗的影响等等.但鸠摩罗什生于异域,在长安译经之前,对汉地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地中古文学应该是熟习的.本文选择鸠译佛经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维摩诘经》《法华经》《金刚经》,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中古文学对鸠摩罗什译经的影响.
    • 林丹慧
    • 摘要: 永嘉玄觉禅师是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永嘉证道歌》思想丰富,内容深刻,是永嘉禅之精髓。玄觉禅师与《维摩诘经》渊源深厚,此经思想在《永嘉证道歌》中亦大有显露。因此本文试图从认识思想、修行方法、成佛境界三个方面分析、阐发《永嘉证道歌》的思想内容及其与《维摩诘经》的联系,以此来了解《永嘉证道歌》的思想要义及其思想来源,管窥永嘉禅的精神风采,同时为永嘉禅学思想做好基础性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