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合模式

结合模式

结合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20255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商讯商业经济文荟、教育教学论坛、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第二届胶原蛋白开发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等;结合模式的相关文献由6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文、王新、付鹏等。

结合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0255 占比:99.75%

总计:120559篇

结合模式—发文趋势图

结合模式

-研究学者

  • 张国文
  • 王新
  • 付鹏
  • 刘丹
  • 刘彬
  • 卫春燕
  • 吕卫光
  • 常珊
  • 张娟琴
  • 张惠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成龙; 赵文瑞; 林心如; 杨惠舒; 张文仪; 毛近隆
    • 摘要: 秋水仙碱位点微管抑制剂可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是抗癌药物的有效靶点之一,白藜芦醇衍生物对微管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方法探索白藜芦醇衍生物与微管蛋白结合的可能作用机制。运用SYBYL-X2.0中Surflex-Dock模块对结构不同的白藜芦醇衍生物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进行了打分评价和作用模式探讨。打分评价显示,10个白藜芦醇衍生物与微管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其中8号化合物结合能力最强,Totall score值为12.1207,CScore值为5,并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疏水口袋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模式显示,白藜芦醇衍生物分子体积大,具有可折叠链状结构的更易占据秋水仙碱的结合位点;白藜芦醇苯环上的酚羟基是影响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结合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配体-受体结合模式为秋水仙碱位点微管抑制剂的发现以及白藜芦醇衍生物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王金玲; 李忠
    • 摘要: 为寻找高活性杀菌化合物,以氟吡菌酰胺为对照,在前期发现的新型硝基甲基喹唑啉酮骨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体衍生化法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EI-MS)确证。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19和A25在50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防效分别为43.74%和42.46%,活性远低于氟吡菌酰胺。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吡菌酰胺低的主要原因。
    • 王宝莲; 顾华鑫; 范峰林; 史文竞; 叶霆; 毛泽楷; 胡金春
    • 摘要: 江山市吉亮家庭农场是浙江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江山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近年来,吉亮家庭农场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升级,经过不断探索创新,种养基地2021年开展了一种新型稻—小龙虾轮作生产模式:利用稻田冬闲期(每年11月至翌年5月)养殖一季小龙虾,6月捕捞小龙虾后再种一季水稻,11月水稻收割后稻田缓慢灌水养殖小龙虾,实现种稻、养虾两不误,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高效生态种养相结合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吴汶泽; 李晓毅
    • 摘要: LilrB2蛋白与Aβ(1-42)寡聚态的结合会造成阿尔茨海默症的某些症状,研究其中的结合方式对设计针对性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以lilrB2蛋白和Aβ(16-21)双分子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对接设定3个不同构象作为分子动力学模拟起点,分析3组体系的模拟轨迹,发现lilrB2蛋白上的ASP23残基与Aβ(16-21)单支链上的LYS残基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对受体和配体结合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结合状态下,lilrB2蛋白的CYS142和SER24残基与Aβ(16-21)支链上VAL、PHE和ALA残基的疏水作用也有利于lilrB2蛋白和Aβ(16-21)双分子链的结合。
    • 王思远; 赵梓月; 穆利霞; 邹宇晓; 廖森泰; 王卫飞
    • 摘要: 为探索磷酸化处理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蚕蛹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磷酸化试剂对其进行磷酸化改性,再与CaCl_(2)反应制备蚕蛹多肽结合钙复合物,并对样品进行钙和磷含量测定、磷酸化位点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_(3)PO_(4)、NaH_(2)PO_(4)、(NaPO_(3))_(6)3种试剂可与蚕蛹多肽发生磷酸化反应,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可从145.12 mg/g提高至202.32 mg/g;不同种类磷酸化试剂处理对多肽的结合钙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磷酸化程度对肽结合钙能力有较大影响;多肽结合钙复合物中钙含量随磷酸化试剂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当采用质量分数为0.50%的NaH_(2)PO_(4)时,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达到最大值。红外光谱和磷酸化位点检测表明:NaH_(2)PO_(4)处理可使蚕蛹酶解产物中的17种肽段被磷酸化,增加磷酸化位点22个;肽段主要通过与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的—OH反应接入磷酸基团。研究表明,磷酸化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多肽结合钙能力,希望为高效的补钙制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郭崖
    • 摘要: 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税收法规相应地作出调整。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在对学生的实训中就要充分考虑到新税制,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非常必要,让会计人员对新税制有全面了解,对于税制改革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本论文着重于研究新税制与会计实训相结合模式
    • 王思远; 赵梓月; 穆利霞; 邹宇晓; 廖森泰; 王卫飞
    • 摘要: 为探索磷酸化处理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蚕蛹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磷酸化试剂对其进行磷酸化改性,再与CaCl2反应制备蚕蛹多肽结合钙复合物,并对样品进行钙和磷含量测定、磷酸化位点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3 PO4、NaH2 PO4、(NaPO3)63种试剂可与蚕蛹多肽发生磷酸化反应,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可从145.12 mg/g提高至202.32 mg/g;不同种类磷酸化试剂处理对多肽的结合钙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磷酸化程度对肽结合钙能力有较大影响;多肽结合钙复合物中钙含量随磷酸化试剂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当采用质量分数为0.50%的NaH2 PO4时,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达到最大值.红外光谱和磷酸化位点检测表明:NaH2 PO4处理可使蚕蛹酶解产物中的17种肽段被磷酸化,增加磷酸化位点22个;肽段主要通过与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的—OH反应接入磷酸基团.研究表明,磷酸化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多肽结合钙能力,希望为高效的补钙制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李康; 王凯博; 陶丽红; 李丽; 李佳俊; 吴文伟; 肖春; 叶敏
    • 摘要: 为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以下简称FAW)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根据FAW鱼尼丁受体(ranodine receptor,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对比FAW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下简称DBM)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同源度,进而根据已报道的FAWRyR的突变位点I4734M及DBMRyR的突变位点G4946E(对应FAWRyR的G4891),在FAWRyR中引入突变,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别分析其突变前后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FAWRyR的I4734M突变模型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亲和力与野生型的无明显差别,均存在氢键、卤键、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及π-阳离子作用等非共价相互作用;但G4891E突变模型与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亲和力下降、形成的作用力方式减少,从而影响RyR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稳定性。本研究分析发现,FAWRyR的G4891E突变可能导致其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抗性,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关注该突变。该研究结果还可会为基于鱼尼丁受体设计杀虫剂提供参考。
    • 栗广龙; 江卓媛; 周聪; 须志平; 李忠; 程家高
    • 摘要: 基于氟虫腈低能构象进行骨架跃迁,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基吡唑并嘧啶胺和苯基吡唑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5、B1、B4和B5在500 mg/L下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在40%~73%之间,活性弱于氟虫腈。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虫腈低的主要原因。
    • 廖娟; 玉叶; 王建超; 文彬; 邓鑫
    • 摘要: 本研究模拟人体的生理酸碱度环境下,取纯度较高的天然牛磺酸及小牛胸腺DNA进行探讨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式、作用力类型,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相互作用后的紫外线吸收光及荧光光谱变化,绘出Stern-Volmer曲线图,计算天然牛磺酸与DNA结合的结合常数、淬灭常数,并结合粘度法,共同探究天然牛磺酸与DNA的结合模式.结果提示天然牛磺酸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可能主要是以嵌插方式结合,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者范德华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