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帖

临帖

临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教育、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老年教育(书画艺术)、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中国钢笔书法等; 临帖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苗永清、沈维进、薛龙春等。

临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94.64%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5.36%

总计:317篇

临帖—发文趋势图

临帖

-研究学者

  • 苗永清
  • 沈维进
  • 薛龙春
  • 赵勇
  • 万思远
  • 付贵才
  • 刘兆东
  • 刘琴
  • 吴程生
  • 孙稼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靖国平
    • 摘要: 《“一主四翼”展风采》《碑帖不厌百回读》《临帖“四部曲”》是一组主题明确、主次分明、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的系列文章。首篇文章以省级课题“小学书法教学中临帖的策略研究”为抓手,重点探讨了区域书法教师团队建设策略。文章所构建的“主线贯穿”(一墨拍客、三临墨堂、多墨课堂)系列活动和“四翼联动”(日研墨、周打卡、月讲座、年竞技)长效机制,特色鲜明且卓有成效。
    • 佟玲
    • 摘要: 学习书法,首要是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帖。西泠印社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例字基本出自《多宝塔感应碑》。此碑是历代学书者初学时的优秀范本。如何吸取范本中的书法精髓,有效临帖呢?笔者的经验是--碑帖不厌百回读。读帖可以分为整体读、部分读、聚焦读、对比读和迁移读。
    • 王高
    • 摘要: 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临帖,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入眼、入脑、入手、入格四个阶段。入眼。入眼不是简单地看,而是细致观察。学生在临帖之前,教师要指导他们观察字形结构、用笔方法、线条特点、笔画位置和笔画间的关系,以及笔画的轻重、提按、呼应等。观察清楚之后,就可以临摹了。“临”是将帖本置于案头,照着书写;“摹”是把透明的纸覆盖在范本上,一笔一画地印着写。例如在教学生临写“流”字时,教师先让学生摹帖。
    • 卢位安
    •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与日俱增。书法艺术是很受老年群体喜欢的一门艺术。书法教学能够让大家重新认识汉字,进一步学习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年书法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正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 张建业
    • 摘要: 前几日与两位写书法的朋友聊天,又谈到临帖的话题,老话重提,都认为写书法必须临帖,当问之为什么临帖,如何临帖?回答就五花八门了。“临帖就是要写像”“要写像,就必须用功”“临帖就是写其意,不用写像”……临帖真的是如此吗?余自幼习书,走过不少弯路,近10余年的临帖,真、草、隶、篆诸体皆临,功夫没少下,收效甚微,不知所从。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得书坛诸大家亲授,如梦初醒,方寻得门径。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胡天正
    • 摘要: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个体书风的必要环节。以往学者论及谢无量书法艺术及其审美趣味时,多聚焦于其书风特征,或对学养在其书法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重点关注,鲜少论及谢无量临帖问题。而事实上,谢氏临帖问题牵涉甚广。本文拟从马一浮、陈雪湄对谢氏临帖问题的论断出发,阐明谢氏临摹传统碑帖的学书路径,并进一步探求马、陈二人对谢氏评价差异之缘由,以期为研究谢无量书法艺术提供些微参考。
    • 摘要: 书法之难,近于蜀道,需少年立志,皓首穷经。--李英渠他认为,书法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最辉煌、最耀眼、最灿烂的内容之一。书法的传承和生命力决定了它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既有传统基因,又有时代特征。因此,书法教学也要顺应书法传承的发展规律,既要根植传统,提倡临帖、临碑,引导学习者广泛涉猎甲骨、金文、石鼓。
    • 张波
    • 摘要: 最近,我应邀担任湖北省第二届临书临印展的学术观察和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法篆刻作品展的媒体观察,参与两个展览的评审。这两个展览由两地的省级书协主办,湖北省第二届临书临印展面向湖北全省征稿,首届江苏省杨沂孙书法篆刻展面向全国征稿。湖北省第二届临书临印展有2787位作者投稿,收到书法稿件5328件、篆刻稿件149件,评出报送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展参评书法作品100件(优秀作品18件、入展作品67件、篆刻入展作品30件为湖北省书协的自定展览项目,不报送中国书协)。
    • 摘要: 周一下午,重庆商务学校书法社安静而宁谧。同学们正在分小组临帖练习,有写钢笔楷书的,有临写欧体、颜体毛笔楷书的,也有尝试写书法作品的。姚明东老师认真地逐一指导,或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或示范起笔、运笔。同学们心无旁骛,沉浸在翰墨书香之中。姚老师是重庆市商务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他多年深耕美育沃土,探索艺术与德育的融合创新,是一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好老师。
    • 摘要: “鹊鸣,故谓之鹊”,“灵能报喜,故谓之喜”,这讲述的就是喜鹊。2014年,书法家王振惊喜地发现两只喜鹊在工作室的窗外筑巢,从而出现了窗外喜鹊一家筑巢、产卵、恩爱孵卵、小喜鹊破壳,窗内王振临帖、会友、创作,两个世界和谐相伴的动人场景。于是,2022年4月29日“乐观鹊来-王振书法作品展”开幕,王振将自己创作的99件作品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并在现场讲述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思路,到场观众一同在这些作品中品味人鹊延绵不断的情缘,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