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收敛

经济收敛

经济收敛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97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北方经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2008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08·青岛等;经济收敛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焕明、尹伟华、林毅夫等。

经济收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976 占比:99.06%

总计:14108篇

经济收敛—发文趋势图

经济收敛

-研究学者

  • 张焕明
  • 尹伟华
  • 林毅夫
  • 代明
  • 任光辉
  • 刘俊杰
  • 宋伟
  • 宋志涛
  • 宋琪
  • 张保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创; 曹子雯
    • 摘要: 从可获得性、结构合理性、投入及产出四个方面对中国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在分析其区域不平衡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区域经济收敛对教育均等化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我国教育产出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但教育发展各维度特别是教育可获得性仍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第二,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时空演变惰性,且处于低水平的区域惰性相对更高,因此积极化解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的同时,需警惕教育发展落后区域成为“教育洼地”;第三,区域经济收敛可通过技术、收入等渠道对教育均等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或将是优化中国教育不平衡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
    • 李国柱; 陈祎璇
    • 摘要: 基于相对价格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测度了京津冀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运用京津冀地区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配置效率在要素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影响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的因素主要为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京津冀地区资本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作用并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强度从当期到滞后一期是逐渐衰减的,市场分割程度对当期经济收敛影响最大;劳动力市场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收敛。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明确各城市优势和功能定位,完善建设区域创新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建议。
    • 姚舒晨
    • 摘要: 文章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地级市经济存在全域性的绝对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收敛速度依次递增。高铁开通产生了较强的扩散效应,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高铁开通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收敛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并未对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机制探究显示,高铁开通的经济收敛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区域内人才、资本要素的集聚程度实现的。
    • 许士道; 吴敬伟
    • 摘要: 经济增长潜力是一国资本和创新等要素优势在中长期发展中的直接体现,而技术上的差距可能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65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各国的技术差距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对经济增长潜力存在显著的U形影响,当技术差距小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显著抑制经济增长潜力;当技术差距大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潜力,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人均GDP在技术差距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过程中作用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所谓的"后发优势"可能并不存在.
    • 王宝顺; 徐绮爽
    • 摘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战略,财政在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典经济增长收敛研究框架下,基于我国199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视角分别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区域收敛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收敛发生在区域内部而非区域之间,财政资本性支出偏向仅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而财政福利性支出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有助于我国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收敛.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财政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之间的全域收敛,避免区域内部的俱乐部收敛格局;二是更加注重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为推进区域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规范政府融资渠道,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 俞峰; 梅冬州; 张梦婷
    • 摘要: 本文通过匹配1999-2016年城市经济和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的收敛性,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城市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的β绝对收敛、俱乐部收敛和β条件收敛。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收敛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探究显示,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通过提高城市化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提高经济收敛速度。最后,反事实分析发现,若中西部城市的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会使这些地区城市人均GDP达到北京人均GDP的40%的时间缩短7年;而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将分别促使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均值提高0.61%和0.77%。
    • 李四维; 傅强; 刘珂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收敛的理论机理,构建了创新驱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2005年到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静态和空间动态研究,以及分时段和分区域验证,实证考察了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使得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收敛形成正向直接效应的同时,也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波及其他区域后又反作用于本区域,即形成累积效应,创新驱动对经济收敛的空间作用在这样的动态调整中,出现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的特征.还得出: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既存在条件β收敛,也存在俱乐部收敛;自2012年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据此建议: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有必要考虑空间相关性的作用机理,积极搭建共享发展合作平台,促进地区经济协调与共享发展,逐步实现区域经济收敛.
    • 梁双陆; 侯泽华; 崔庆波
    • 摘要: 通过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经济收敛的测度指标,测算并比较了各自贸区的经济收敛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自贸区建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收敛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Bootstrap非参数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建立对经济收敛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建立有助于各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演进;但在自贸区建立促进经济收敛的过程中,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了中介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作用则较弱。
    • 姚利民; 张军歌; 张淑莹
    • 摘要: 贸易国家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体现了贸易互利共赢的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非洲国家经济可否通过对外经济合作打破低收入陷阱、走上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之路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文章运用传统的σ收敛和β收敛模型对非洲区域1996—2016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非洲区域经济增长在近年来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中非之间的双边贸易对非洲的经济增长收敛性有积极的正向影响,非洲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收敛效应大于非洲对其他国家出口贸易的收敛影响。非洲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显著为正,而援助对其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是负向的。
    • 陶婷婷; 杨静
    • 摘要: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将经济收敛的一般影响机制引入流通产业区域收敛,以新的视角挖掘流通产业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探寻加速流通产业区域收敛与深化流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研究结果显示,流通产业区域收敛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其次为资本,最后是要素生产率,三者分别形成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资本流动→资本自身收敛→流通产业区域增长收敛;技术扩散→技术收敛→流通产业区域增长收敛;要素流动→要素生产率收敛→流通产业区域增长收敛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本文从推动流通产业技术进步、引导流通产业资本流向及提升流通产业要素效率三方面入手,有重点、分层次地提出有效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