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船山学刊、求索、学术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经世之学的相关文献由10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继平、周积明、刘大可等。

经世之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97.5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1.67%

总计:120篇

经世之学—发文趋势图

经世之学

-研究学者

  • 王继平
  • 周积明
  • 刘大可
  • 史革新
  • 唐兆梅
  • 孙西克
  • 张瑞龙
  • 施丁
  • 李零
  • 王培华

经世之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志田
    • 摘要: 清代学术史以清儒界定的“汉学”著称,这一取向控制学术“话语权势”至少百余年,被梁启超谥为“汉学专制”。然而从19世纪20年代起,治学取向出现逆转,形成全面反乾嘉学风的趋势。在王国维看来,清代学术凡三变,以国初、乾嘉与道咸以降分成三个时段。国初是经世之学,具体治的是经史,但志在经世,意在致用;乾嘉是经史之学,所治仍经史,但“不复视为经世之具”,经史成为专门之业,小学也随之兴起;道咸以降虽“承乾嘉专门之学,然亦逆睹世变,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
    • 摘要: 高翔在2020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历史文化为何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与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形成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二是“大一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基本原则,成为各族人民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武器。三是国家治理是中国人高度重视的经世之学,推行善治、“知人安民”则是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四是以民为本,高度重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
    • 王桢
    • 摘要: 性情论这一核心概念,在学术史的长期讨论中,认为在金元之际得到新的发展,郝经性情论即其代表。郝经将"性"定为至善充盈,与人俱生的道德实体,而"情"则是外化显现,若定"情"而复"性",便可得天道之理。郝经的性情论并非蹈空而发,其所言是在金末元初北方经世之学盛行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集中显现。
    • 洪振宁1
    • 摘要: 地处海隅的温州,为什么能在近代中国产生多位早期维新思想家?这与瑞安诒善祠塾的创办有关。我认为:诒善祠塾是温州地区近代文明的启动点。诒善祠塾的创办瑞安城忠义街众多的巷弄中,有一条名为太平石。坐落在太平石2号的孙氏故居,即邵屿寓庐,是诒善祠塾旧址。祠塾的创办人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衣言。孙衣言(1815.9.19—1894.11.17)是曾国藩的门生。
  • 5. "经世":概念、结构与形态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周积明
    • 摘要: "经世"一词,绾联古代士人的观念意识与行为方式,是儒学的文化标识.但在概念上,"经世"一词并非一开始就以"经国济世"为内涵,而是经历了语义学的演进.在结构上,经世之学的划分可从多种角度加以解读.在形态上,儒学经世思想并无固定模式,从孔孟到程朱,以至阳明心学、清代朴学,均围绕"经世"思想建构自己的话语、理路、逻辑、体系,其间虽形态不一,各流派也互相攻忤,但经世宗旨一以贯之.研究古代思想学术,务以前人之"经世"还诸前人,而不能脱离历史语境,以一种今人认定的"经世"标准去理解、裁判历史上的多元经世形态.
    • 罗检秋
    • 摘要: 清末汉学家孙诒让精于考经证子,光绪十年以后转而关注内忧外患,讲求经世致用.他弘扬家学传统,博采西学新知,阐发《周礼》的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维新理论,标志着清末古文经学的经世走向.其经、子之学和经世活动,均体现了道器并重的思想特征,折射出清末士人思维模式的转变.孙诒让基于古文经学和道器并重的经世之学,如同其经、子研究一样,在清末民初具有范式意义.
    • 李零
    • 摘要: 中国史学,非常看重地理,过去叫史地之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魏源《海国图志》,都可反映这个传统。地理在中国是经世之学。毛泽东是当代革命家,也是著名军事家。兵家都很重视地理。他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地理。
    • 陈俱
    • 摘要: 林则徐和龚自珍,都是我国近代伟大人物:林公抵抗英国侵略者,严禁鸦片,大义凛然,彪炳史册,家喻户晓。龚自珍作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追求理想,渴望变革,他的文章和诗词对近代文学影响很大。早年,林、龚和魏源等人在北京组成“宣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主张改革内政,抵御外国侵略,在黑暗的清代末期点燃一把火,起了先驱的作用。林则徐与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早有交往。
    • 张玺
    • 摘要: "振兴实业"作为一种近代化探索的思潮,是对嘉道年间经世之学的继承,也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产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白话报》紧跟时代浪潮,苦心经营"实业"理想,致力于改善民生,并设立了"实业"栏目参与到其中,利用白话之便鼓励下层民众发展蚕业、丝业、蜜蜂养殖业,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社会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肖发荣
    • 摘要: 刘古愚是近代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著名的经世大儒、爱国教育家,是关学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在近代关中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刘古愚以“经世之学”自勉,并因此而深受晚清知识界的推崇。关学自张载以来“学政不二”、“学贵有用”文化传统的熏陶、师友之助、时变日棘的精神刺激以及为学医国的目标追寻,这些都是刘古愚“经世之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经世致用”、“学为医国之术”信念的驱使下,刘古愚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实践中,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的进步事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