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94345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动物学报(英文版)、动物学研究、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中国驴业发展大会、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新疆动物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细胞色素b基因的相关文献由773位作者贡献,包括常洪、刘焕章、耿荣庆等。

细胞色素b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4345 占比:99.90%

总计:194540篇

细胞色素b基因—发文趋势图

细胞色素b基因

-研究学者

  • 常洪
  • 刘焕章
  • 耿荣庆
  • 唐晟凯
  • 张亚平
  • 张彤晴
  • 李大命
  • 李强
  • 章群
  • 钟金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磊; 陈蔚涛; 于晓丽
    • 摘要: 鲫(Carassius auratus)是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淡水鱼类之一,在越南也有自然分布。本文通过研究越南及中国广东阳春、潮州、广西博白和福建等地鲫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基因遗传变异,以探讨越南和华南地区鲫的谱系地理格局。在146尾样本中,共检测出32种单倍型,分属于6个鲫线粒体谱系,总的单倍型多样性(0.900±0.016)和核苷酸多样性(0.017±0.008)均较高。分析结果显示:华南地区和越南共存在3个土著鲫的线粒体谱系(C1A、C1B和C1C),而不是之前认为的1个或2个。谱系C1A分布于福建,谱系C1B和C1C则分别分布于越南的北部和南部,两广地区可能是谱系C1A和C1B的重叠分布区。此外,这一区域还检测到了其他线粒体谱系,这种谱系混杂的格局可能与自然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有关。本研究加深了对鲫谱系地理格局的认识,有助于鲫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赵炎; 王丛丛; 刘必林; 林龙山; 李渊
    • 摘要: 为了解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种群遗传结构,更好地对鸢乌贼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测定了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南海北部和南部4个鸢乌贼群体共120尾个体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基因,分别对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展开研究。结果显示,4个群体总的核苷酸多样性与单倍型多样性为0.27332和0.981,其中南海北部海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为0.989,南海南部海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为0.30660。构建的单倍型网状图和系统发育树显示,东印度洋和南海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54.90%来自于组群间;群体间的F_(st)(F-statistics)分析表明,东印度洋赤道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8588,南海北部和南部群体F_(st)值为0.02536,表明南海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东印度洋两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东印度洋赤道两侧频繁的洋流活动可能是导致赤道南北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东印度洋与南海之间的地理隔离则导致两个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综上所述,东印度洋赤道、南海海域鸢乌贼群体是两个独立的群体,在渔业管理上也应视为两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 董仙兰; 万宝云; 李红霞; 杜娟娟; 杨秋楠; 徐聪
    • 摘要: 为了解云南鸽子血变原虫的感染情况,对采自玉溪地区的324只鸽子血样用套式PCR方法对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进行扩增,经测序比对分析,结果检出12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3.70%;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鸽血变原虫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运用MEGA6.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与鸽血变原虫虫株位于同一进化支。该调查结果为云南玉溪鸽子血变原虫的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 李文俊; 李强; 钟良明
    • 摘要: 从珠江水系中采集了7个群体共241尾光倒刺鲃样本,对其线粒体Cyt b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序列长度1141 bp,共检测到3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9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多样性为0.768±0.01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5±0.0052,其中北江水系群体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而其他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显示,各群体间出现了一定遗传分化,其中东江水系与其他水系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高.AMOVA分析表明,主要分子遗传变异(63.46%)来自于各地理分组之间.单倍型网络图和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光倒刺鲃东江水系群体与部分北江水系群体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西江亲缘关系较远.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光倒刺鲃以及各个群体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
    • 张帅; 李敏; 闫帅; 孔啸兰; 朱江峰; 徐姗楠; 陈作志
    • 摘要: 选取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2019年9-11月在中国沿海9个采样点共采集棘头梅童鱼342尾,共检测到174个单倍型.通过构建单倍型网络连接图和单倍型进化树发现,棘头梅童鱼可分为北方支系和南方支系.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的南北群体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和中性检验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在更新世经历过种群快速扩张,且估算北方群体和南方群体的种群扩张时间分别在0.799万~1.999万和2.631万~6.577万年前.根据净遗传距离推算出北方群体和南方群体的分化时间在34.5万~86.25万年前.综上得出,中国沿海棘头梅童鱼可分为南北两个种群,在渔业资源开发和管理上需要区别对待.
    • 陈天莹; 胡峻; 李孟纯; 乔自林; 李铀
    • 摘要: 绵羊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畜种之一,且在我国品种种类繁多,但如今由于长期进行杂交,导致畜种趋于减少、濒于消失甚至泯灭,其中我国特有的绵羊地方品种——兰州大尾羊便是其中一个濒临灭绝的畜种.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地区的大尾羊绵羊品种的线粒体Cytb基因(Cytochrome?b?gene)进行扩增,并与国内外其他绵羊品种进行进化树分析,对其种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存兰州大尾羊这一品种可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杂交情况,对探讨种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及兰州大尾羊品种起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对研究甘肃地区的绵羊品种起源以及对绵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有着一定的意义.
    • 高嘉昕; 俞丹; 刘焕章
    • 摘要: 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长江上游干流及汉江等9条支流13个地理种群的大鳞马口鱼Opsari-ichthys macrolepis Yang et Huang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并探讨其谱系生物地理学过程.结果显示,414尾大鳞马口鱼样本中共检测到79个单倍型,整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0.9301)和核苷酸多样性(π=0.129421)均较高.基于单倍型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显示,所有单倍型分为2个谱系(A和B),谱系A分布于中游支流汉江、清江,谱系B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及沅江,表现出东-西方向的空间差异.分子钟估算显示,2个谱系于早更新世(~1.34 Ma)分化.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1624~0.99827,除个别种群外,多数地理种群呈现高度分化,说明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隔离.空间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大鳞马口鱼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结构,特别是老鹤河、任河、清江地理种群分化显著.贝叶斯天际线分析显示,大鳞马口鱼各地理种群的扩张和收缩时间为0.01~0.04 Ma,可能与冰期-间冰期旋回有一定关联.推测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更新世冰期的更迭对长江中上游大鳞马口鱼的遗传分化以及种群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 钟文; 李铀; 韩晨; 谢慧; 陈伟基
    • 摘要: 试验对新疆南部5个地区密点麻蜥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表明:南疆沙蜥独立于1个分支;所有麻蜥在1个分支上,与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的亲缘关系最远,与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的亲缘关系最近;密点麻蜥种群间每个地区样本几乎均是独立分支,喀什地区的密点麻蜥与民丰的密点麻蜥亲缘关系最远,乌恰次之,与同市叶城和塔什库尔干的密点麻蜥亲缘关系最近,但喀什地区的M13稍有偏离,与乌恰的密点麻蜥属于同1个分支,表明这两地区的密点麻蜥存在基因交流.文章基于Cytb基因对新疆南部5个地区密点麻蜥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补充和丰富了新疆部分地区密点麻蜥的基础遗传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