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织蛋白酶S

组织蛋白酶S

组织蛋白酶S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4007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8学术年会等;组织蛋白酶S的相关文献由78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健、张英俊、阳传文等。

组织蛋白酶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4007 占比:99.96%

总计:214095篇

组织蛋白酶S—发文趋势图

组织蛋白酶S

-研究学者

  • 周平健
  • 张英俊
  • 阳传文
  • 王晓军
  • P·B·阿尔佩尔
  • 徐静
  • A·波奇
  • M·格伦德尔
  • M·格劳尔特
  • V·文顿亚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婷婷; 刘丽; 林文果; 黄大岗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病人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 S)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DHF病人165例,根据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与预后良好组(1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Cat S、TSP-1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at S、TSP-1与ADHF病人预后的关系;采用乘积极限(K-M)法、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比例、血浆Cat S、TSP-1水平均较高(P<0.05),LVEF较低(P<0.05);随访期内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2.12%,Cat S、TSP-1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P<0.05);年龄、NYHA分级、Cat S、TSP-1均是影响ADHF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浆Cat S、TSP-1是影响ADHF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ADHF病人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
    • 张琳; 陈绍平
    • 摘要: 组织蛋白酶S(CTSS)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属于木瓜蛋白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肺、淋巴细胞、脾脏等表达,它通过水解体内有害或受损的蛋白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并可以和细胞因子、其他蛋白酶等相互作用,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和自身炎症反应,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CTSS与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囊性纤维化肺病、肺癌、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本文就对CTSS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卢春兰; 李宁; 蒋碧佳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S(CTS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COPD患者(COPD组)以及6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CTSB、CTSS表达水平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肺气肿严重程度时COPD患者血清CTSB、CTSS的表达水平。ROC曲线比较血清CTSB、CTSS对COPD的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效能。结果COPD组血清CTS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T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OPD病情严重程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TSB水平依次降低(P<0.05),血清CTSS水平依次升高(P<0.05)。肺气肿0级、1级、2级、3级COPD患者血清CTSB水平依次降低(P<0.05),血清CTSS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CTSB、CTSS两者联合诊断COPD的诊断效能高于CTSB、CTSS单一诊断效能。结论COPD患者存在血清CTSB水平降低和CTSS水平升高,且其血清CTSB、CTSS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肺气肿严重程度相关。
    • 王铮(综述); 李香(审校)
    • 摘要: 血管内膜增生是多种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而慢性应激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近年来,慢性应激对于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及通过组织蛋白酶S、组织蛋白酶K相关信号通路引起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日趋增多,两者之间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就慢性应激在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纪海茹; 孔令伟; 曹胜; 吕家兴; 李佳欣; 刘春雨; 金宇
    • 摘要: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Cat S)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以正常成骨细胞(hFOB)和人骨肉瘤细胞(SAOS2和MG63)作为研究对象,将Cat S小干扰RNA(si-Cat S)和阴性对照序列(si-NC)转染至SAOS2和MG63细胞中以改变Cat S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将实验细胞分为4组:hFOB组(hFOB细胞)、Control组(未转染的SAOS2或MG63细胞)、si-NC组(转染了si-NC的SAOS2或MG63细胞)和si-Cat S组(转染了si-Cat S的SAOS2或MG6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t S在SAOS2和MG63细胞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Cat S对SAOS2和MG6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Cat S对SAOS2和MG6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低SAOS2对SAOS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LRP5、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影响。结果与hFOB组比较,Cat S在SAOS2组和MG63组中的表达上调(P<0.001)。此外,与si-NC组比较,si-Cat S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i-NC组比较,si-Cat S组细胞的Bcl-2表达下调,而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P<0.001)。同时,与si-NC组比较,si-Cat S组LRP5、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均下调(P<0.001)。结论siRNA敲低Cat S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来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预示了Cat S可能是骨肉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 张雅静; 袁二伟; 许津莉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组织蛋白酶S(Cat 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DIC患儿为DIC组,另外选择同期凝血功能正常的4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血浆Cat S、TSP-1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血浆Cat S、TSP-1、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新生儿DIC发生的相关性,观察其对新生儿DIC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DIC组血浆Cat S、TSP-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水平高于、长于对照组,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IC组患儿血浆Cat S、TSP-1、APTT、PT及D-D水平低于、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at S、TSP-1、APTT、PT及D-D与新生儿DIC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PLT与新生儿DIC的发生呈负相关(P<0.001)。结论血浆Cat S、TSP-1对新生儿DI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效能较高。
    • 张海平; 赵静敏; 屠艳辉; 刘京; 杜雪莉; 何靖蕊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4(SDC4)、组织蛋白酶S(CatS)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CHF患者182例为CHF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56例和预后良好亚组1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DC4、CatS水平。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HF患者血清SDC4、CatS水平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DC4、CatS水平对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血清SDC4、Cat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12.269、16.220,P均<0.001),预后不良亚组血清SDC4、CatS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7.727、7.069,P均<0.001)。CHF组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SDC4、CatS水平与BNP、LVEDD、RVD、LVMI呈正相关(SDC4:r=0.424、0.427、0.629、0.532;CatS:r=0.494、0.477、0.544、0.593,P均<0.001),与LVEF、LVFS呈负相关(SDC4:r=-0.549、-0.594;CatS:r=-0.506、-0.480,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NYHA分级≥Ⅲ级、LVEDD高、LVMI高、SDC4高、CatS高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1.229(1.089~1.387)、2.733(1.493~5.002)、1.119(1.008~1.241)、1.490(1.154~1.924)、1.069(1.038~1.101)、1.095(1.047~1.146)、0.715(0.594~0.86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DC4、CatS水平联合预测CHF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Z=2.832、3.100,P=0.005、0.002)。结论CHF患者血清SDC4、CatS水平升高,与心室重构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 李高楼; 朱光霞
    • 摘要: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高压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组织蛋白酶S(Cat S)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EEC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TSP-1、Cat S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总负荷、TG、TC、LDL-C、baPWV、cfPWV、TSP-1、Cat S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肱动脉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加明显(P<0.05).结论 EECP联合高压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动脉血管弹性,可能与降低血清TSP-1、Cat S和IL-1β水平有关.
    • 郝增光; 杨晓红; 韩兆帅; 葛慧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蛋白酶S(CatS)、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2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心电图QRS积分、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分析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之间及其与AMI、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对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升高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CatS、sCD40L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atS水平与sCD40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不同冠脉病变数量、Gensini评分、心电图QRS积分、killip心功能分级AMI患者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冠脉病变数量、Gensini评分、心电图QRS积分、killip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明显升高(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与AMI患者冠脉病变数量、Gensini评分、心电图QRS积分、killi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atS、sCD40L水平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hs-CRP、CatS、sCD40L单一指标.结论 血清hs-CRP、CatS、sCD40L高表达与AMI发生独立相关,上述三项指标可辅助临床评估AMI患者病情程度,且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
    • 周依蒙; 郑鹏翔; 陈德; 赵越; 王加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Periostin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成冠心病组(54例)与心力衰竭组(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与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和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水平、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白细胞介素(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心力衰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组LVEF、IL-10水平均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水平与LVEF、IL-10均呈负相关(P<0.05),与LVMI、LVEDV、LVEDD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t S、Periostin、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明显升高,且与心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均存在密切相关性,其可能通过促进IL-l、IL-6及TNF-α的表达,抑制IL-10的表达进而参与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