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纵波速度

纵波速度

纵波速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0945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技术交流会、中国海洋学会第五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首届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学术研讨会等;纵波速度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巴晶、周文戈、谢鸿森等。

纵波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0945 占比:99.48%

总计:41157篇

纵波速度—发文趋势图

纵波速度

-研究学者

  • 巴晶
  • 周文戈
  • 谢鸿森
  • 张琳
  • 郭捷
  • 马汝鹏
  • 孙卫涛
  • 刘巍
  • 杜建国
  • 王清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振
    • 摘要: 针对如何从勘探开发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用信息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数学模型进化的方法。该方法将数据与数学模型本身关联起来,经过初始模型建立、数据整理、相关性分析、模型改进等过程生成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数学模型,达到加深地质规律认识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海东部泥岩速度与砂质含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利用逐步优化建立的初始数学模型,获得与实际数据更吻合的进化模型,进一步将进化模型与地质知识关联,提出了泥岩差异压实机理模型。泥岩差异压实机理模型认为泥岩中的砂质颗粒会降低泥质压实程度,使泥岩速度变化的规律复杂化。研究区具体表现为同一深度下不同砂质含量的泥岩中泥质的速度差异超过1000m/s,泥岩速度在浅层随泥质含量增加而非线性减小,在深层又随泥质含量增加而非线性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数据驱动数学模型进化的思路挖掘地质油藏数据中隐含规律的方法可行且有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志军; 任华育; 杨德义; 曹志勇
    • 摘要: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多分量勘探的瓶颈.与常规微测井相比,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获取纵波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横波信息,从而可以准确计算出纵、横波速度及低(降)速带分层结构,得到各检波点处静校正量,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以沁水盆地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的某条测线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微测井施工设计、处理及解释方法,认为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方法在水平分量上可以记录到可靠的横波信息,频谱分析可见垂直分量主频高、频带宽,两个水平分量频带和主频都低于垂直分量;地面三分量检波器可以不受地表条件影响灵活安置,其"背对背"安置方式可以压制高频噪声;横波是续至波,叠加于其它波的背景之中,初至走时不易直接拾取,需通过偏振分析进一步处理.经三分量微测井校正后的时间剖面上同相轴连续性明显改善,静校正效果更为理想.
    • 何峰; 龙凡; 韩刚; 陈晓智; 李俊; 王焕弟
    • 摘要: 对比研究纵、横波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对确定方位各向异性敏感参数非常重要.利用中国东部某盆地B区深层OVT域道集数据,开展了纵、横波速度各向异性反演,分别得到了对应的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基于横波速度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的解释结果与研究区已知井资料揭示的裂隙信息吻合,与区内断裂关系合理,即各向异性强度大的区域附近断裂发育,各向异性方向大致平行于断裂走向;基于纵波速度求得的各向异性强度明显小于基于横波速度求得的各向异性强度,其各向异性方向偏差较大,与区内断裂关系不甚合理,即断裂附近的各向异性强度很小,各向异性方向与断裂并未大致平行或呈锐角相交.因此,横波速度对方位各向异性更敏感,反映的裂隙分布也更可靠.
    • 王军; 聂成洋; 侯许佳; 关威; 张超
    • 摘要: 随钻情况下准确测量地层的纵波速度是当前声波测井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本文则针对地层纵波速度的随钻测量问题,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缩小模型的随钻声波测井实验研究.首先,针对无限大流体模型,记录不同声源频率下单极源钻铤波的时域波形,研究钻铤内外两区域钻铤波的传播规律,定量分析这两部分钻铤波的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声源激励频率的逐渐提高,钻铤波幅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中心频率两侧钻铤波幅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之后,针对小尺寸砂岩井孔模型,进行单极源随钻声波测井实验测量,进而比较两种模型下钻铤波的幅值差异性.最后,基于随钻声波测井原理和钻铤波的能量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地层纵波速度的提取方法,并进一步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即使在钻铤不刻槽的情况下,通过能量剔除的方式亦可极大削弱测井全波中钻铤波的幅度,从而实现对地层纵波速度的准确测量.
    • 赵晓博
    • 摘要: 岩体的纵波速度值是重要的岩体力学参数之一,通过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可获得数据测量段岩体纵波速度值,较目前常用的岩样波速测试方式有明显的优势,可为岩体速度的测量以及预报解译参数的选取提供新的思路.文中统计分析了四种岩石的超前预报实测岩体纵波速度值,认为对于低风化程度的特定岩石介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波速均一性,对于单次地震波反射法超前预报可将前方围岩视为波速均匀体.结合实测岩体纵波速度值,进一步分析了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的解译标志,认为岩体力学参数作为解译标志不可取,实际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偏移成像结果.
    • 陈晨; 何邢益; 牛庆合; 于洪旭; 解翔宇
    • 摘要: 深部煤层CO_(2)地质封存与CH4强化开采(CO_(2)–ECBM)技术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碳减排,具有能源和环境双重效益。超临界CO_(2)(ScCO_(2))、水和煤层顶板之间的地球化学反应可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增加CO_(2)泄漏的风险。以沁水盆地胡底煤矿3号煤层顶板岩石为研究对象,开展"ScCO_(2)–水–岩"地球化学反应模拟实验,探讨CO_(2)煤层封存条件下ScCO_(2)–水–顶板岩样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对岩石纵波速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cCO_(2)–水–岩之间化学溶蚀反应造成岩样Ca、Mg元素显著降低,促使岩样表面形成孤立状溶蚀孔,并随着反应时间的持续,进而形成大量的"溶蚀坑"和"溶蚀缝";增加了岩样结构不连续性,使得声波传播路径增大、能量损失加剧,导致纵波波速降低;ScCO_(2)–水–岩反应后岩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泊松比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变化率与反应时间之间呈现Logistic函数的变化关系。对于胡底煤矿而言,ScCO_(2)–水–岩反应过程中顶板力学性质的弱化不足以造成盖层的破裂和CO_(2)泄漏,但在评价煤层CO_(2)封存安全性时,还应考虑煤层吸附膨胀应力对顶板的影响。
    • 陈晨; 何邢益; 牛庆合; 于洪旭; 解翔宇
    • 摘要: 深部煤层CO2地质封存与CH4强化开采(CO2-ECBM)技术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碳减排,具有能源和环境双重效益.超临界CO2(ScCO2)、水和煤层顶板之间的地球化学反应可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增加CO2泄漏的风险.以沁水盆地胡底煤矿3号煤层顶板岩石为研究对象,开展"ScCO2-水-岩"地球化学反应模拟实验,探讨CO2煤层封存条件下ScCO2-水-顶板岩样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对岩石纵波速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cCO2-水-岩之间化学溶蚀反应造成岩样Ca、Mg元素显著降低,促使岩样表面形成孤立状溶蚀孔,并随着反应时间的持续,进而形成大量的"溶蚀坑"和"溶蚀缝";增加了岩样结构不连续性,使得声波传播路径增大、能量损失加剧,导致纵波波速降低;ScCO2-水-岩反应后岩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泊松比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变化率与反应时间之间呈现Logistic函数的变化关系.对于胡底煤矿而言,ScCO2-水-岩反应过程中顶板力学性质的弱化不足以造成盖层的破裂和CO2泄漏,但在评价煤层CO2封存安全性时,还应考虑煤层吸附膨胀应力对顶板的影响.
    • 陶磊; 赵越哲; 何岩峰; 邓嵩
    • 摘要: 中国大多数富集油气区发育了碳酸盐岩地层,但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复杂多变,计算方法并不成熟.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元回归模型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碳酸盐岩地层声波速度可由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声波速度加权合成,岩石骨架声波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骨架密度、垂直有效应力及泥质含量,孔隙流体声波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体密度、地层孔隙压力及地层温度,通过以上理论建立模型方程,用实测值与计算值回归出模型系数,并进行区域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以中国西部地区某碳酸盐岩气藏的实测数据为例,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了模型方程,进行了模型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误差达到6%以下,符合工程需求,该模型可应用于此区域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
    • 杨刚; 孟尚志; 夏诗语
    • 摘要: 揭示低渗透油气藏长期注水过程中动态裂缝的成因机理,首先要搞清孔隙压力对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利用美国GCTS公司RTR-15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测试综合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灰褐色油斑细砂岩、细砂岩、钙质细砂岩3种岩样在不同孔隙压力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岩性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声波变化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这3种岩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纵波速度均随孔隙压力增大而减少,泊松比变化无明显规律;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岩样弹性阶段减短,塑性阶段增长;二项式可以很好地拟合孔隙压力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