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纵向变形

纵向变形

纵向变形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4792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等;纵向变形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梁荣柱、李明宇、乐腾胜等。

纵向变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4792 占比:99.82%

总计:64911篇

纵向变形—发文趋势图

纵向变形

-研究学者

  • 梁荣柱
  • 李明宇
  • 乐腾胜
  • 崔伟
  • 张治国
  • 杨琪
  • 王稼祥
  • 耿萍
  • 郭杨
  • 陈小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成永; 马文辉; 费腾; 韩薛果; 程霖
    • 摘要: 采用傅立叶级数法研究了不同荷载作用下轴力和剪切效应对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计及剪切变形所产生的地基反力,建立了弯曲变形的控制微分方程,推导了剪切变形的计算公式;采用与既有理论解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级数解的正确性;通过对比计算,分析了截面形式、端承条件、荷载形式、长高比以及有无弹性地基对盾构隧道剪切变形的影响,剪切刚度对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及内力的影响,以及装配力对弯曲变形和弯曲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可以达到20%以上,是由于盾构隧道圆环截面的形式及较低的剪切刚度共同造成的;考虑剪切变形后,隧道的总变形是增加的,但弯曲变形及弯矩较不考虑剪切变形时要小;随剪切刚度的降低,剪切变形增大,其在总变形中的占比也增大,当剪切刚度从8 GN减小到1 GN,总变形增加了15.7%,弯曲变形及弯矩分别减小了11.7%、17.1%,剪切变形增加5.77倍,剪切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从4.64%增加到27.17%;装配产生的轴向压力增大了隧道的弯曲变形和弯矩,但影响幅度不大,一般对挠度的影响不超过2%,对弯矩的影响不超过3%.
    • 程康
    • 摘要: 为全面了解软土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掌握既有隧道在基坑近接施工下的纵向变形响应特征以减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文章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以及实测分析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最大位移影响范围的实用边界模型,之后给出了有待下一阶段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结论如下:现有的分析方法都依赖于隧道处于假设状态的初始条件,未考虑隧道的已有“损伤”;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选择的本构模型与参数取值,更加适用于复杂应力条件的本构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卸荷比对下卧既有隧道的影响明显,在软土地区的隧道上方进行基坑开挖,可通过调整卸荷比来减小对下卧隧道的扰动。随着基坑卸荷比的研究从“一维”逐步深入到“三维”,基于卸荷比的基坑开挖对隧道位移影响的预测准确度更高。
    • 姚家晨; 杨建喜; 曾东; 李同春
    • 摘要: 盾构隧洞环间接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合理模拟其受力变形响应是隧洞纵向变形分析中的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环间接头分析模型,采用可传压不传拉的接触面单元模拟环间接触,采用基于埋置梁广义位移法的梁单元模拟螺栓,能够同时考虑环间接头处的非线性接触状态和接头螺栓的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且适用于各种环间连接螺栓形状(直螺栓、弯螺栓或斜螺栓)。通过算例,将有限元模型与理论解析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实际工程中穿越断层破碎带的盾构隧洞的纵向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输水盾构隧洞在均质基岩中状态稳定,在断层破碎带区域衬砌环间缝变形和螺栓应力显著增大,但均在设计控制范围之内。该模型可为工程安全建设及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 张彩亮; 张玉芳; 赵尚毅; 张志国; 袁坤; 周文皎
    • 摘要: 针对滑坡、塌陷、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隧道产生的较大变形,基于无限长弹性地基梁模型,结合隧道实测纵向变形曲线,通过引入等效准则和等效荷载概念,提出1种计算隧道变形后力学状态的弹性反演分析方法。作为1种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峰值位移、平均弯曲转角可反推得到等效集中荷载作用下,竖向和水平2个方向的隧道弯曲、剪切、扭转内力和平均等效荷载,并确定等效集中荷载的作用方向。依托某穿过2座煤矿采空区的病害隧道工程进行反演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对比依托工程实测的拱段与按无限长梁模型计算理论上的拱段,在远离洞口侧时二者的长度值较为接近,最小误差为1.21 m,误差率为3%;采用仿真模拟,将得到的反演平均等效荷载施加于隧道衬砌横截面,此时衬砌混凝土开裂区的裂缝分布与病害隧道的实际开裂情况高度一致。弹性反演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按最大位移和平均弯曲转角相结合的计算方式能保证反演结果偏于保守。
    • 韦征; 江玉生
    • 摘要: 采用修正的Loganathan理论研究了盾构上跨过程中土体损失引起的既有隧道纵向位移,考虑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理论分析隧道内力变化及管片间错台量,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中的剪切效应建立了隧道纵向变形微分方程并求解,研究了隧道剪切刚度、土体损失率对隧道弯矩、剪力、管片间错台量变化规律。将计算结果与已发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Timoshenko梁发生弯曲变形后梁横截面不再与中性轴垂直,与不考虑剪切变形的Euler-Bernoulli梁的差异。研究表明:考虑剪切变形的理论解能准确预测隧道纵向变形,能矫正不考虑剪切变形条件下弯矩、剪力内力值过大以及无法计算管片错台量的缺陷。研究为预测盾构近距离上跨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 黄时雨; 魏纲
    • 摘要: 基于盾构隧道转动错台模型,提出了一个能够评价偏载作用下隧道纵向变形的位移假设函数,同时结合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位移解析解,进而可以计算环间错台和转动变形.依据工程算例,将文中方法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此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偏载工况下,沉降和错台曲线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当隧道轴线由与堆载长边方向平行逐渐转向与堆载短边方向平行的过程中,偏载引起的纵向沉降、错台的区间在减小,但是最大值会增大.同时纵向最大沉降值发生在靠近且位于堆载下方的隧道段,而最大错台量则主要发生在堆载范围之外且临近堆载边界的位置.
    • 刘定坤; 周广东; 郑秋怡; 於志苗
    • 摘要: 为了给大跨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的设计计算、施工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参考,对其温度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作用(包括整体温度、构件间温差和构件内部温度梯度)下的跨中挠度和纵向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温度作用下的变形机理,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包括拱肋形状、矢跨比、预应力水平和边界条件)对温度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中挠度与整体温度、主梁竖向温度梯度和吊杆-主梁温差呈正线性相关性,与拱肋竖向温度梯度和拱肋-主梁温差呈负线性相关性;纵向变形随着整体温度和主梁竖向温度梯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拱肋-主梁温差是引起跨中挠度的主要原因;矢跨比增加,跨中挠度对整体温度和吊杆-主梁温差的敏感性增强;随着支座水平刚度的增大,整体温度升高时,跨中由下挠变为上挠.
    • 韦征; 江玉生
    • 摘要: 采用修正的Loganathan理论研究了盾构上跨过程中土体损失引起的既有隧道纵向位移,考虑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理论分析隧道内力变化及管片间错台量,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中的剪切效应建立了隧道纵向变形微分方程并求解,研究了隧道剪切刚度、土体损失率对隧道弯矩、剪力、管片间错台量变化规律.将计算结果与已发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Timoshenko梁发生弯曲变形后梁横截面不再与中性轴垂直,与不考虑剪切变形的Euler-Bernoulli梁的差异.研究表明:考虑剪切变形的理论解能准确预测隧道纵向变形,能矫正不考虑剪切变形条件下弯矩、剪力内力值过大以及无法计算管片错台量的缺陷.研究为预测盾构近距离上跨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 安伟博
    • 摘要: 为研究基坑分段开挖时下部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规律,以某分段开挖基坑小角度斜跨盾构隧道工程为例,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基坑分段开挖时下部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规律.研究表明:(1)基坑分段越越短,其下部盾构隧道最大隆起位移值越小,隧道隆起范围越小;(2)开挖分段个数与隧道隆起位移峰值个数相同,分段越均匀,峰值大小越接近;(3)应优先开挖叠交核心区中段基坑,而非两侧基坑;(4)隧道纵向各相邻部位对彼此变形的单向调整比率约为5.71%.可通过调整分段开挖顺序对隧道最大隆起位移的出现位置进行调整.
    • 徐国元; 黄思源
    • 摘要: 针对矩形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变形影响这类课题,基于Mindlin经典解,考虑了坑底残余应力及围护桩效应的影响,推导了基坑开挖卸荷作用在隧道处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对于埋深超过1.5倍隧道外径的盾构隧道,通过在Pasternak模型上部增加一层弹簧层来考虑上覆土层对隧道的约束作用,建立起地基梁的挠度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把隧道离散为独立的节点单元,从而求解出隧道纵向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最后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工程实测得到的隧道变形数据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深埋盾构隧道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时,相对于Pasternak模型方法,笔者方法更能反映两者之间真实的力学行为,得到的解析解更接近于数值解,与实测值吻合度也较高,证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另外,笔者方法省去了大量的建模工作,在设计方案时能够用于初步评估基坑开挖引起下卧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