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通道

纳米通道

纳米通道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304907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进展、低温工程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会议暨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纳米通道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杉生、范霞、龙亿涛等。

纳米通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4907 占比:99.96%

总计:305014篇

纳米通道—发文趋势图

纳米通道

-研究学者

  • 黄杉生
  • 范霞
  • 龙亿涛
  • 杨乐乐
  • 傅迎春
  • 应义斌
  • 马腾飞
  • 孔彪
  • 应佚伦
  • 曾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世界各地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海水淡化是生产饮用水的一种方法,但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成本。日本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基于氟的纳米结构成功过滤了水中的盐。与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方法(热能法和反渗透膜法)相比,氟离子纳米通道的工作速度更快,需要的压力和能量更少,是更有效的过滤器。用含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锅做饭,煮熟的饭就不会粘在锅上。
    • 董晓娅; 王旭锐; 黄华杰; 王雪安
    • 摘要: 准确快速检测水体中农药残留对水体安全至关重要.基于纳米通道电流整流现象,利用适配体特异性结合目标物的特点,构建了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以实现马拉硫磷(Mal)的检测.通过金硫键将Mal适配体1(Apt-1)修饰到镀有金膜的纳米管腔内,利用Mal与Apt-1和适配体2(Apt-2)特异性结合后改变纳米通道内电荷密度的特点,实现Mal的定量检测.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圆二色谱(CD),对纳米管及通道内部进行表征;对Apt-1在纳米通道内部的修饰浓度、Apt-2的使用浓度、孵育溶液的pH以及孵育时间进行优化.在最佳工作条件下,Mal浓度的对数与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信号呈线性关系,传感器对Mal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 mol/L,检测限(LOD)为3.33×10^(-9) mol/L.考察了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及对Mal的检测选择性,并将传感器用于水样中Mal的分析,所得结果与气相色谱(GC)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 摘要: 能源前沿网易号9月1日讯具有纳米通道的膜在分子分离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由于缺乏尺寸筛分特性和特异性亲和力,在分离具有非常接近物理性质和动力学直径的分子(例如乙烯/乙烷)方面仍然存在巨大挑战.近日,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教授和刘公平副教授等人报告了一种金属受限二维(2D)亚纳米通道,通过分子识别和筛分成功区分乙烯与乙烷.
    • 宋光辉; 吴忠旋; 陈阁谷; 彭锋
    • 摘要: 纳米流体是指流体在特征尺寸小于100 nm的通道或孔中流动呈现超快水运输、表面电荷控制离子传输等独特的物理行为。该现象的有效利用在生物、能源相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流体通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其进行能源转化取得了空前的增长。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通道的主要制备方法,介绍基于纳米光刻、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MEMS)、纳米材料三类常规制备策略以及其他非常规纳米流体通道制备方法,随后讨论了纳米流体通道在盐差能转换、刺激相应门控、离子检测、单分子传感、海水淡化领域的重要应用研究,最后,对当前利用纳米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讨论,比如高成本、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等。
    • 辛伟闻; 闻利平
    • 摘要: 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实现渗透能提取与捕获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渗透能因为储量大,容易获取以及绿色可持续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反向电渗析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捕获渗透能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离子交换膜是反向电渗析技术转换渗透能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的优异程度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高低.常见的膜材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改性化合物,最近一些二维材料如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各种框架材料及其改性复合物因优异的选择性离子传输、纳米级通道、丰富的表面功能基团以及可修饰性成为捕获渗透能的重要膜材料.本文综合评述了二维材料作为离子传输通道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传输机理;例举了二维材料及其复合物的设计方案和在渗透能转换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二维材料在渗透能转换领域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段晓璐; 叶鑫; 郑勇刚; 张洪武; 叶宏飞
    • 摘要: 含液微纳米孔隙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发展 日趋精密化、微型化的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深刻理解流体在微纳米通道内的物性变化对于相关自然现象以及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由金属铂板构成的二维纳米尺度通道分子模型,分别考察了受限Lennard-Jones流体和水的物性变化.根据密度、剪切应力和粘性在通道高度方向的分布情况,确定了两种流体的边界层厚度约为4.8 ?和4.6 ?.针对边界层内的流体,发现界面流体的粘性相比宏观尺度体态流体粘性明显提高,且随着固-液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通道壁面晶格常数的增加而减少.基于计算结果,给出了由接触角表征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流体界面粘性计算公式.研究工作为微纳米尺度通道输运性能及其调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 刘骁; 张然; 张春鹏; 褚金奎
    • 摘要: 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栅压调控纳米通道器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耦合静电场、稀物质传递和层流模块进行仿真,以相同偏压下栅压变化对电渗流速度的调控作为评价标准,分析了不同通道高度、介电层厚度和通道长度尺寸下的栅压调控性能,结果表明栅压调控纳米通道器件的调控性能和器件尺寸参数有较大联系,优化器件尺寸参数是优化调控性能的重要手段.
    • 张灿; 祁影霞
    •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年来微通道研究的发展状况,基于微通道两个不同的尺度级别(微米级、纳米级),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者们对影响微通道流动与换热的因素,如工质侧的工质种类、微通道侧的通道结构、制作材料以及微尺度效应等进行了研究,但有些结论仍存在争议,甚至部分结果之间相互矛盾.在纳米通道的研究中,由于无法进行实验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大部分研究中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纳米通道内原子势能对换热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 黄达; 张然; 樊元义; 刘骁; 褚金奎
    • 摘要: 微纳流控芯片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纳米压印技术进行微纳流控芯片制作过程中,通道尺寸难以调节以及纳米通道难以与带有微通道的PDMS (polydimethylsiloxane)键合等问题,提出一种通过胶厚调节尺寸和在纳米沟槽表面沉积氮化硅作为键合层的方案.通过纳米压印光刻进行纳米沟槽的制作,并通过控制压印胶的厚度实现了对纳米沟槽高度的调节;在纳米沟槽表面沉积氮化硅作为键合层,使用氧等离子体对PDMS表面进行改性,实现PDMS与纳米沟槽的键合.采用这种工艺制作了纳米通道尺寸小于100 nm的微纳流控芯片,并对芯片进行了荧光离子富集试验,结果显示该芯片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