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68943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母婴世界、内蒙古中医药、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届岐黄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中南六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讨会等;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由513位作者贡献,包括施仲香、王萍、何玉红等。

红皮病型银屑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68943 占比:99.97%

总计:969186篇

红皮病型银屑病—发文趋势图

红皮病型银屑病

-研究学者

  • 施仲香
  • 王萍
  • 何玉红
  • 何玉红1
  • 刘淼
  • 刘燕
  • 刘爱民
  • 吴瑾
  • 吴盘红
  • 孙亚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中柱; 张萌; 陈昶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及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阿维A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EP)疗效和停药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长江大学附属黄冈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应用阿维A治疗的EP患者作为治疗组,并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蛋白(albumin),计算NLR、PLR、CAR和SII,SII=PLT×N/L。结果治疗后,NLR、PLR、CAR、SII与PASI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前NLR、PLR、CAR和SII预测治疗后无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95%CI分别为0.774(95%CI:0.674~0.874,P0.05),治疗前NLR、PLR、CAR和SII预测停药复发的AUC分别为0.737(95%CI:0.597~0.877,P=0.009)、0.495(95%CI:0.328~0.654,P=0.223)、0.750(95%CI:0.605~0.895,P=0.006)和0.885(95%CI:0.783~0.986,P<0.001)。结论SII对阿维A治疗EP的疗效和停药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预测效能优于NLR、PLR和CAR。
    • 张帆; 吕晨; 孙勇虎; 张福仁
    • 摘要: 患者,男,31岁。全身鳞屑性斑块5年,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8个月后皮疹复发,停药2周后全身泛发红斑、丘疹、鳞屑,伴发热。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给予IL-17A拮抗剂1周后皮损得到控制。
    • 摘要: 银屑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如遗传、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因素等。根据其临床表现,银屑病可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和关节病性银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也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本期“银屑病研究”专题作者邢潇匀等从免疫方面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在银屑病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发现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可能成为有前景的银屑病治疗方法。
    • 游紫梦; 刘珈言; 闫薇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全身红斑鳞屑20年”于2020年4月28日于我院门诊就诊。20年前患者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伴鳞屑,就诊于我院诊断为斑块状银屑病。数月后进展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累及超过90%体表面积且持续时间超过10年。先后使用数个周期口服甲氨蝶呤、环孢素及维A酸治疗,均不能控制病情且出现显著不良反应而停药。患者因而停止治疗数年,持续表现为红皮病。患者无银屑病家族史、无肿瘤史、无药物过敏史。
    • 王晓磊; 李琦晖; 游芳凝
    •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红斑、丘疹、鳞屑等临床表现,红皮病型银屑病(EP)是其中罕见且严重的类型[1],占银屑病患者总数的1.00%~2.25%[2]。血液灌流(HA280免疫吸附治疗)能吸附外周血中的炎症介质、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子,明显减轻重症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损害及改善生活质量[3],其中HA280免疫吸附治疗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疗效[4]。
    • 王利平; 赵伟; 耿丽媛; 王毓麟
    • 摘要: 1病例介绍李某,男,70岁,2021年9月27日初诊。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40余年,反复加重半月。患者老年男性,迁延起病。患者头面及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40余年,曾自行使用多种药物(具体不详)对症治疗,期间皮疹时轻时重,间断反复,未规律治疗,就诊前半个月病情加重,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丘疹,伴瘙痒、疼痛、脱屑,考虑“红皮病型银屑病”。
    • 唐增奇; 邱枭男; 段妤
    • 摘要: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红皮病型银屑病(EP)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的4种常见炎症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近10年我科163例银屑病住院患者。比较PV(58例)、EP(48例)、GPP(57例)三组间体温、血细胞计数等资料的差异。结果GPP组年龄低于30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P组和PV组。EP组和GPP组患者入院首日发热比例分别为66.67%和77.19%,显著高于PV组(10.34%)。EP组和GPP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3.75%、73.68%,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7.5×10^(9)/L)的比例分别为33.33%、66.67%,均显著高于PV组(分别为12.07%、3.45%),而GPP组相应比例显著高于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组和GPP组患者出现单核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0.83%、36.84%,存在CRP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1.52%、87.72%,存在ES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3.33%、84.21%,均显著高于PV组(分别17.24%、1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V患者比较,EP和GPP患者临床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RP和ESR升高等炎症标志异常。GPP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比例高于EP患者。不同型别的银屑病在以上常见炎症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理应有别。
    • 杨道秋; 姜岩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小剂量阿维A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烟台院区收治的82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以抽签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前者行小剂量阿维A治疗,后者行复方甘草酸苷+小剂量阿维A,分析两组恢复情况、皮肤屏障功能,统计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结果用药前,两组皮损面积及PAS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0.375,P>0.05)。用药后联合组的皮损面积以及PASI评分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0、8.069,P0.05)。用药后,联合组皮脂含量以及皮肤含水量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1、4.402,P<0.001)。联合组有效率为95.12%,高于单一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44%,低于单一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小剂量阿维A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加速皮肤病变的恢复,有效性高。
    • 其美格
    • 摘要: 目的:探究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预后效果.方法:此次共将74例我院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开始时间2019年10月,结束时间2020年10月.根据护理要求分为研究组(n=37)、参照组(n=37).参照组采取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74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具有同质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能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患者反响良好.
    • 杨广义
    • 摘要: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高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治疗的8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PASI评分,观察治疗前后高热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斑、脱屑、肿胀、瘙痒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仅4例出现高热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χ2=5.147,P=0.023).结论: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同时可对高热症状进行有效防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