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系统级封装

系统级封装

系统级封装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97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914768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电子与电脑、电子产品世界、电子与封装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二十一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七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等;系统级封装的相关文献由120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光建、郁发新、张捷等。

系统级封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14768 占比:99.99%

总计:3915077篇

系统级封装—发文趋势图

系统级封装

-研究学者

  • 冯光建
  • 郁发新
  • 张捷
  • 石磊
  • 陶玉娟
  • 梁海浪
  • 马飞
  • 戴广乾
  • 程明芳
  • 丁祥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晓政; 邱宇; 刘明; 闵志先
    • 摘要: 在现代雷达系统中,相控阵雷达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依然占据着强势的地位,其中作为核心器件的收发组件发挥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组件高集成、小型化和轻量化的需求,系统级封装(SiP)的技术得以迅猛的发展。本文设计完成了一种基于陶瓷球栅阵列(CBGA)封装的集成S波段和P波段的四通道变频SiP模块,共集成4路S波段变频和1路P波段双向放大芯片,可切换4种工作模式。四通道的带内发射高、低增益值约为30 dB和14 dB,带内接收高、低增益值约为48 dB和35 dB,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变频SiP通过CBGA方式组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器件通过100次-55~125°C的温度循环试验,板级可靠性较高。
    • 毛臻; 张春平; 潘福跃; 顾林
    • 摘要: 为了使主动网络测量探针国产化、小型化,通过分析目前CAIDA主推的最新主动探测终端工具群岛结构(Archipelago Measurement Infra-Structure,Ark)的硬件参数,并结合现有国产化裸芯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系统技术的探针用主控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芯片。该探针主控SiP采用国产处理器搭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的架构,集成双倍数据速率(Double Data Rate,DDR)内存颗粒和Flash等裸芯片,并选配了国产网络物理层芯片。设计完成的SiP芯片总体尺寸仅为30 mm×30 mm,最高主频为1 GHz,内存为2 GB,网口扩展为千兆。采用该探针芯片的系统从芯片选型到软件实现均采用全国产化设计,应用于国内网络测量场合时安全、保密性更高。
    • 刘文喆; 陈道远; 黄炜
    • 摘要: 塑封器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逐步替代气密性封装器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军用产品中。军用塑封SIP(System In Package)产品集成度高、结构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对塑封工艺带来了挑战,目前国内工业级塑封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军用可靠性要求,工业级塑封产品常在严酷的环境应力试验下表现出失效。本文针对工业级塑封SIP器件在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失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超声检测、芯片切面分析等手段,结合产品应力试验结果,分析导致塑封产品失效的关键原因,并针对失效机理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 李建辉; 丁小聪
    • 摘要: 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封装能将不同种类的芯片等元器件组装集成于同一封装体内以实现系统的某些功能,是实现系统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总结了LTCC基板所采用的封装方式,阐述了LTCC基板的金属外壳封装、针栅阵列(Pin Grid Array,PGA)封装、焊球阵列(Ball Grid Array,BGA)封装、穿墙无引脚封装、四面引脚扁平(Quad Flat Package,QFP)封装、无引脚片式载体(Leadless Chip Carrier,LCC)封装和三维多芯片模块(Three-Dimensional Multichip Module,3D-MCM)封装技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了LTCC基板不同类型封装中影响封装气密性和可靠性的一些关键技术因素,并对LTCC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孙乎浩; 王成; 陈澄; 韦炜; 薛恒旭
    • 摘要: 随着射频领域小型化、多功能、高集成的需求增长,系统级封装成为射频组件新的发展方向。基于高温共烧陶瓷基板封装的SiP组件,结合装配工艺过程,研究植球、封装堆叠、表面贴装阶段的热冲击对各向同性环氧导电胶粘接强度的影响,对比了三种导电胶在多次热冲击下粘接强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回流热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电胶的粘接强度,随着回流次数增加导电胶强度的降幅逐渐趋于稳定,经历10次回流后的导电胶强度仍然高于GJB 548B要求。
    • 陈桂林; 王观武; 胡健; 王康; 许东忠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摩尔定律逼近极限,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集成更多的功能单元和更大的片上存储使得芯片面积急剧增大,导致芯片良品率降低,进而增加了成本.各大研究机构和芯片制造厂商开始寻求使用先进的连接和封装技术,将原先的芯片拆成多个体积更小、产量更高且更具成本效益的小芯片(Chiplet)再封装起来,这种封装技术类似于芯片的系统级封装(system inpackage,SiP).目前Chiplet的封装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行的方案有通过硅桥进行芯片的拼接或是通过中介层进行芯片的连接等,按照封装结构可以分为2D,2.5D,3D.通过归纳整理目前已发布的小芯片产品,讨论了各个结构的优缺点.除此之外,多个小芯片之间的通信结构也是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总线或者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在Chiplet上如何实现,总结遇到的挑战和现有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讨论,探索以后小芯片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丁力; 魏兴昌
    • 摘要: 为了定量研究共型屏蔽对系统级封装(SiP)近场辐射的影响,基于课题组的近场扫描平台,对近场测试过程中超小型连接器(SMA)对测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将SMA与SiP分别设置在印制电路板(PCB)两侧的设计方案,有效地抑制了SMA处场泄漏对SiP辐射测试的影响。发现不同屏蔽效能定义方式所得的屏蔽效能结果有一定差异,并给出不同屏蔽效能评估方式的优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缝隙泄漏是高频屏蔽效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 高成; 李维; 梅亮; 林辰正; 黄姣英
    • 摘要: 在近场电磁辐射测试研究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面向单个元器件的测试方法。针对此问题,基于表面扫描法对SiP器件的近场电磁辐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第一,利用X光研究SiP器件内部结构并进行干扰源分析;第二,完成硬件、软件层搭建使器件进入工作状态;第三,搭建近场测试系统,对工作中的器件实施近场测试。在案例研究中,所用SiP器件内部封装外围器件和作为主要干扰源的处理器。近场测试结果显示,PCB上辐射主要集中在SiP器件周围,器件近场辐射集中在处理器芯片处。案例研究的结果说明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有效测量SiP器件的近场电磁辐射,并对器件内干扰源进行分析。
    • 邢正伟; 许聪; 丁震; 陈康喜
    • 摘要: 随着雷达装备一体化需求的发展,对分系统或模块的质量和大小提出更严苛的要求,轻质化、小型化、系统化是整机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多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进行系统级封装设计,系统尺寸缩小到封装前的24%,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电源平面在30 MHz内无明显谐振,高速信号的插入损耗大于等于-3 d B@5 GHz,回波损耗小于等于-14 d B@5 GHz,仿真眼图的眼高314 m V,眼宽0.68 UI,满足信号完整性要求。热分析发现,经过散热处理模块最高结温约为55.8°C,满足实际需求。通过工程应用测试,该方案相比于传统方案,具有体积小、使用简单的特点。
    • 王燕; 苏梦蜀
    • 摘要: 描述了一种基于锁相合成的高密度频综系统级封装(SiP)的设计思路和问题分析。综合运用电路、电磁、热、力等多维度物理量进行协同仿真和工程分析,在RF类产品不断小型化的趋势下,不断探索和开拓设计边界。高密度频综SiP的技术指标达到项目的技术要求,已应用于多项工程课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