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36618篇;相关期刊484种,包括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暨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第五届研讨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由3842位作者贡献,包括柯昌斌、刘菊英、宁光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8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6618 占比:98.79%

总计:138290篇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文趋势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研究学者

  • 柯昌斌
  • 刘菊英
  • 宁光
  • 许樟荣
  • 刘娜
  • 张哲成
  • 本刊编辑部
  • 汤正义
  • 王汉兵
  • 罗向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俊逸; 徐子辉; 高凌
    • 摘要: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抑制剂虽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明确.本文以SGLT2抑制剂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背景,从心血管自主神经角度对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发现SGLT2抑制剂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而这种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的.
    • 杨玮; 张倩为; 陈巧云; 任婷婷; 张佳华; 索丽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DPN)病人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共260例,其中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病人(n=128),对照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n=132)。收集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26.56%)高于对照组(18.18%),TSH(2.59±1.36)mU/L高于对照组(2.24±0.86)mU/L(P<0.05),观察组FT3(3.76±0.54)ng/L低于对照组(3.92±0.69)ng/L(P<0.05)。观察组中女性亚组TG-Ab(2.24±1.55)IU/mL、HbA1c(10.67±2.32)%高于男性亚组(1.75±1.18)IU/mL、(9.35±1.7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T3与BMI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HbA1c呈负相关(P<0.01);FT4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TPO-Ab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与HbA1c是FT3的影响因素(P<0.01),TPO-Ab是FT4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DPN病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较高,甲状腺功能状态对2型糖尿病合并DPN病人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摘要: 听说糖尿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会造成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及早发现?湖南安女士安女士: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等密切相关,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如果没得到及时的诊治,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足坏疽、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无痛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 摘要: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代谢异常和血管损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神经内膜氧分压及血流量均下降,神经内膜的磷酸肌酸及乳酸浓度升高,神经供氧障碍,加之血中糖化血红蛋白增多,与氧亲和力增强,末梢血氧的物理溶解量下降,造成组织缺氧。
    • 张浩; 刘冲霄; 张宏利; 李晓华
    •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医外治法可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DPN的文献,从中医外治法理论基础、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温针灸疗法、足浴疗法等阐述中医外治法治疗DPN的进展,为中医外治法治疗DPN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梁晓莹; 肖叶玉; 廖中曦; 陈杰; 刘燕飞
    • 摘要: 目的观察^(1)H-MR波谱(MRS)检测腓肠肌肌细胞内脂质(IMCL)浓度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价值。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正常组,每组15只。对DM组以高糖高脂饲养4周联合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45 mg/kg体质量建立T2DM模型,正常组则以普通饲料饲养4周联合注射1%STZ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对照。于建模成功后第4、8周采集2组大鼠右后肢腓肠肌^(1)H-MRS,检测其IMCL浓度;于建模成功后第8周处死动物,检测2组右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之后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坐骨神经组织变化,判断是否发生DPN;评估腓肠肌IMCL浓度对早期诊断DPN的价值。结果DM组15只均成功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周DM组大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建模成功后第4、8周,DM组大鼠右后肢腓肠肌IMC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且建模成功后第8周DM组及正常组大鼠IMCL浓度均明显高于第4周(P均<0.01)。建模成功后第8周,DM组大鼠均发生DPN,其右坐骨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01);病理结果示神经纤维异常变化。结论^(1)H-MRS检测腓肠肌IMCL对早期诊断T2DM大鼠DPN具有一定价值。
    • 韩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选择常规疗法+依帕司他药物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4月共80例确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疗法治疗)和研究组(常规疗法+依帕司他药物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血小板降低、头胀、腹胀)总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MDA(丙二醛)、GSH(还原型谷胱甘肽)、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MDNS(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不良反应(血小板降低、头胀、腹胀)总发生率(10.00%)同常规组(7.50%)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常规组(72.50%)(P0.05);治疗后,除了MDA研究组水平低于常规组,GSH水平以及SOD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MDNS的评分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常规疗法+依帕司他药物联合应用,可将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增强,并且不会导致血小板降低、头胀、腹胀等不良反应增加,将MDA水平、GSH水平以及SOD水平有效改善,将周围神经病变显著改善,促进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 李婉璋
    • 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甲钴胺、芪精丹兰汤对脾虚湿蕴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神经电生理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42~77岁,糖尿病病程2~14年。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甲钴胺和芪精丹兰汤治疗。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并比较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和CMAP升高,DML下降(P均<0.05),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和SNAP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NCV、CMAP、SNCV和SNAP升高更明显,DML下降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两组BUN、Scr、24 h尿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脾虚湿蕴型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甲钴胺和芪精丹兰汤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肾功能。
    • 倪孝兵; 王思宏; 黄崇兵
    • 摘要: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肌电图指标。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可靠。
    • 赵蕾; 李如强; 袁明霞
    • 摘要: 背景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但目前关于甲状腺功能与DCAN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对DCA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6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Ewing试验。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依据Ewing试验评估并筛查DCAN。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CAN的影响因素。结果5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29例并发DCAN(DCAN组),435例未并发DCAN(对照组),DCAN发生率为22.9%。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SCH者84例(14.9%),DCAN组患者中合并SCH者36例(28.0%),对照组患者中合并SCH者48例(11.0%),DCAN组患者合并SCH患病率高于对照组(χ^(2)=22.346,P<0.001)。2型糖尿病并发DCAN患者Valsalva试验动作期间最大R-R间距与最小R-R间距比值(VAL R-R比值)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促甲状腺激素(TSH)、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呈负相关,与舒张压(DB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H〔OR=1.717,95%CI(1.246,2.365)〕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CA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TSH水平与DCAN相关,且SCH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CAN的独立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