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92181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科技信息、江苏中医药、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中医药慢性病防控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学术交流会、第七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建宇、丁延平、张宝钧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2181 占比:99.95%

总计:492413篇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文趋势图

糖尿病性心肌病

-研究学者

  • 吴建宇
  • 丁延平
  • 张宝钧
  • 俞淑静
  • 姜德友
  • 安荣
  • 宋成运
  • 庄维特
  • 李运田
  • 杜大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丽荣
    • 摘要: 目的分析予以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予以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与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血糖、血脂、餐后2 h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脑钠肽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反应相关指标hs-CRP及TNF-α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s-CRP及TNF-α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T及APTT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钠肽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可降低其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帮助患者将血糖水平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是一种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案。
    • 张志强; 张洪生; 张金国; 尉希清
    • 摘要: 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却不能用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肌组织病变解释的心肌疾病。该病为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晚期糖尿病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在广泛微血管病变和代谢紊乱基础上出现广泛心肌组织的灶性坏死,逐渐出现亚临床心功能障碍,并逐渐进展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重症患者甚至发生猝死。其机制尚不明确,也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小囊泡,含有多种RNA和蛋白质,现如今,外泌体特指盘状囊泡,直径在40~100 nm。多囊泡体是外泌体的主要来源,其是由细胞内的溶酶体微粒通过内陷而形成,其外膜与细胞膜融合以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外泌体存在于自身的体液中,能从一些可培养的细胞分泌出来。外泌体作为一种特异性分泌出来的膜泡,可以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一种工具。外泌体中的某些生物成分可能在DC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对DCM的治疗有着一定作用。现主要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外泌体在DCM治疗中的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DCM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李奔; 赵泉霖; 王贞贞; 姬翔
    • 摘要: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钙离子失衡、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有关。通过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黄芪和当归的作用功效及配伍应用、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综述糖尿病性心脏病治疗的研究概况。气虚血瘀贯穿糖尿病性心肌病病程始终,黄芪善补肺脾之气,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当归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益气活血。黄芪、当归具有降糖调脂、抗感染、抗氧化、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从而能防治糖尿病性心肌病。参考文献43篇。
    • 王义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效果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通过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Ds以及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3.62±1.92)mg/L、TNF-α(76.85±12.03)pg/mL显著优于对照组hs-CRP(5.41±1.15)mg/L、TNF-α(120.66±12.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5.15±0.25)mmol/L、餐后血糖(6.52±0.24)mmol/L、葡萄糖耐量(9.25±1.14)m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0.61)、(9.37±0.35)、(13.67±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有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有8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对患者的糖代谢没有负面影响,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梁晓; 熊小奇; 肖丽红
    • 摘要: 目的 针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行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总结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心脏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D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心脏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随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2 h PG、Hb A1c为(5. 09±0. 33) mmol/L、(5. 97±0. 23) mmol/L、(6. 81±0. 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12±0. 20) mmol/L、(6. 63±0. 47) mmol/L、(7. 41±0. 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DV、LVESD、LVESV为(50. 48±6. 03)mm、(95. 76±10. 25) mL、(34. 20±4. 37) mm、(65. 74±10. 23) mL,均低于对照组[(56. 28±5. 61) mm、(112. 59±11. 20)mL、(38. 45±4. 20) mm、(72. 59±12. 58) mL],LVEF为(61. 23±6. 72)%,高于对照组[(53. 49±5. 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水平为(0. 75±0. 32)、(2. 36±0. 19)、(1. 72±0. 14) 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 65±0. 52)、(4. 26±0. 36)、(2. 93±0. 22) mmol/L],HDL-C为(1. 88±0. 13) mmol/L,高于对照组[(1. 51±0. 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5. 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DCM治疗,在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抑制心脏重构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有利于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再入院率,安全可靠,可予以推广。
    • 刘倩; 姚雨峰; 蔡琳; 张冬卉
    • 摘要: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由持续高血糖状态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心肌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表型独立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而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糖尿病心肌病实验模型的开发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分子机理,进而开发糖尿病心肌病的诊疗新方案。本文总结了目前领域内常用的糖尿病心肌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研究模型,介绍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人源心肌细胞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的优势,以期为糖尿病心肌病研究中模型的选取提供新的思路。
    • 张朝云; 王辉; 孙茜; 张伟; 曹宁; 赵红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格列汀通过调控神经调节素-1促进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血管生成和微血管灌注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DCM组(n=10)和阿格列汀治疗组(n=10)。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0.1 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DCM组和阿格列汀治疗组通过单次腹膜内注射STZ(55 mg/kg溶于0.1 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pH 4.5)诱导糖尿病。DCM组造模成功后,给予0.1 m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阿格列汀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尾静脉注射阿格列汀,剂量为10μg·kg^(-1)·d^(-1),连续10 d。使用导管MPA心功能分析系统评估心功能,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微球评估心肌血流量,通过CD31免疫组织化学测量毛细血管密度。体外实验中,离体培养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s),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hypo/SD组、阿格列汀处理组(hypo/SD+阿格列汀)和AG1478组(hypo/SD+阿格列汀+AG1478)。使用蛋白质印迹评估蛋白质表达和受体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的左心室功能、毛细血管密度和心肌血流量(MB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CM组相比,阿格列汀治疗组大鼠的左心室功能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水平以及ErbB2、ErbB3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Flk1磷酸化、血管生成素-1(Ang-1)、Tie-2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CM组相比,阿格列汀治疗组大鼠的NRG-1的表达水平以及ErbB2、ErbB3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VEGF表达和Flk1磷酸化、Ang-1、Tie-2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与对照组相比,Hypo/SD组、阿格列汀组HCASMCs中VEGF和Ang-1的表达显著升高,而与阿格列汀组相比,AG1478组HCASMCs中VEGF和Ang-1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格列汀可以提高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水平,增加DCM心肌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NRG-1的直接作用和增加VEGF和Ang-1的表达。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一种新方法来逆转糖尿病或冠状动脉疾病中受损的血管生成反应。
    • 陆袁洲; 龚伟; 许智惠; 陈楚; 陆齐
    • 摘要: 目的:探究肾去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DCM组(10只)及RDN组(10只),利用高脂高热量饲料+链尿佐霉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DCM模型,STZ注射后8周行RDN术.STZ注射后12周,心超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TUNEL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3)、活性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CC3)的表达,以及通路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表达.结果:与DCM组相比,RDN治疗显著升高了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降低了左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Ds)及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减少了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降低了心肌细胞凋亡率(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rate,CMAR)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有效升高了PI3K/AKT/GSK-3β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RDN可有效改善DCM模型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GSK-3β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王丽君
    • 摘要: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变,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中西医治疗以对症支持、缓解症状为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中需要拓展西医诊疗思路,发挥中医药特色,逐步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水平.
    • 吕超; 袁鹏; 朱峰; 马治; 李慧慧; 齐新
    • 摘要: 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寿命的重要原因,但其特异性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心合小肠"理论为中医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心与小肠互为表里,经络相通,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与现代医学所证实的肠道菌群与DC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理论相契合.肠道菌群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和有害代谢产物排出,其异常情况会引起DCM患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心血不足、心脉不通.中药具有多靶点效应,其进入肠道后与肠道菌群之间的作用可能成为认识DCM防治效应机制的突破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