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湿热敷

中药湿热敷

中药湿热敷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9335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年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八年度学术会议等;中药湿热敷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包烨华、孔红兵、曾永蕾等。

中药湿热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9335 占比:99.89%

总计:189545篇

中药湿热敷—发文趋势图

中药湿热敷

-研究学者

  • 包烨华
  • 孔红兵
  • 曾永蕾
  • 朱国祥
  • 李敏
  • 王会刚
  • 王震
  • 纪晨彤
  • 肖伟
  • 邹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芳芳; 杨桂珠; 郜红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医组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进行内瘘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及内瘘远期应用时间。结果:中医组术后8周吻合口内径、吻合口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优于常规组(P<0.01);中医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内瘘可穿刺长度、首次血液透析时血流量优于常规组(P<0.01);中医组血栓发生时间、狭窄形成时间、闭塞发生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升头静脉吻合口内径及血流量,且有利于延长远期应用时间。
    • 龙爱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在产后会阴肿痛产妇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产后会阴肿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会阴切口愈合等级与会阴切口肿胀程度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等级及会阴切口肿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3 d后,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评分分别为(3.09±0.51)、(2.17±0.55)、(0.66±0.31)分,对照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评分分别为(3.15±0.32)、(2.62±0.46)、(1.24±0.37)分。治疗1、3 d后,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 d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 d后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会阴肿痛,促进会阴切口愈合,提高其临床疗效。
    • 宋烨飞; 黄丽晴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瘀型腰痛患者康复中实施核心力量训练与中药湿热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腰痛(血瘀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和体操训练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核心力量训练和中药湿热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个月,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和腰部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ODI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干预1个月后各项指标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力量训练联合中药湿热敷用于临床血瘀型腰痛患者护理康复的效果显著,减轻其疼痛感,对促进患者积极开展训练具有积极作用,在改善腰椎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杨娴; 王刚
    • 摘要: 目的:探讨将中医耳穴埋籽法联合中药湿热敷的方法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其具体的护理价值,探究最终的护理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式是否具备着积极的推广意义,为医护人员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方法:从我院接诊的此类患者中选取 46 例,并通过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来进行分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2 组均予以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仅予以中药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则予以耳穴埋籽配合中药湿热敷疗法。 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2 组间比较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穴埋籽配合中药湿热敷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具备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患者的康复治疗进程,同时,也可有效加深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张娜; 苏雪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湿热敷、穴位艾灸中医护理联合用于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中的干预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45例/组,均为气滞血瘀型,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5).观察组:中药湿热敷+穴位艾灸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做特殊护理干预.对比中医症状积分、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 中药湿热敷、穴位艾灸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 陈梅
    • 摘要: 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护理与中药湿热敷联合应用在预防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一组接受良肢位摆放护理,另一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就两组干预情况展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更优,且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针对中风患者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肢体疼痛,预防肩手综合征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李建莉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的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12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28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两组病人膝关节功能,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IMS2-SF)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MS2-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手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陈亚旗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湿热敷结合穴位艾灸中医护理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此次的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入院时间段在2017年5月~2020年3月,共86例,将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成药“宫炎平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结合穴位艾灸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所用时间、盆腔积液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腹部坠胀、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阴道分泌物缓解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患者的盆腔积液明显减少率和完全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结合穴位艾灸中医护理,能有效缓解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 骆华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并发肢体痉挛患者6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施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评分.结果:透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痉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肢体痉挛.
    • 苏保兰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周径、下肢周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周径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能够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症状,减轻肿胀程度,提高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