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脘穴

中脘穴

中脘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6411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2013中医针灸北京论坛、第六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等;中脘穴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佟媛媛、刘天君、刘峰等。

中脘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2.1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6411 占比:97.58%

总计:6570篇

中脘穴—发文趋势图

中脘穴

-研究学者

  • 佟媛媛
  • 刘天君
  • 刘峰
  • 刘彦辰
  • 向生霞
  • 孙世伟
  • 孙艳
  • 宗静岩
  • 宫俊英
  • 张海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玉艳; 陆文霞
    • 摘要: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家庭及国家带来巨大负担,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因确诊时已属晚期而丧失手术机会[1]。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杀伤肿瘤细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亦可对正常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引起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造血抑制、皮肤黏膜损伤等诸多不良反应[2-3]。
    • 袁小霞; 朱瑛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神阙、中脘穴、辨证推拿在小儿腹泻护理中效果。方法收集128例小儿腹泻患儿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中药敷贴神阙、中脘穴、辨证推拿配合护理)各64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征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7 d,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贴神阙、中脘穴、辨证推拿在小儿腹泻护理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体征与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好转,家属满意度高。
    • 欧阳观; 徐桂菊
    • 摘要: 目的 探讨温通针刺中脘联合百笑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温通针刺中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百笑灸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胃动力改善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胃胀、胃痛、喜温喜按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胃泌素、胃窦收缩幅度、胃收缩频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温通针刺中脘联合百笑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胃动力情况,临床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温通针刺中脘治疗,具有应用价值。
    • 张凤敏; 何锦雄; 吕沛东; 董明国
    • 摘要: [目的]观察补气升阳法治疗阳气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阳气虚证IBS-D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升阳法(补气升阳汤配合艾灸中脘穴和关元穴)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84.0%(21/2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对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提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PSQI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变化.[结论]补气升阳法治疗阳气虚证IBS-D伴失眠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 李欣源; 贺雅琪; 陈洁; 王陵军; 杨忠奇; 袁天慧; 冼绍祥
    •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腹泻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限定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有关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选穴及用药规律.[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64篇,包括27个穴位、80味药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为主穴,以任脉、胃经、膀胱经穴为主;用药上,以吴茱萸、肉桂、丁香、白术、干姜为多,其功效以散寒止痛为主,药性多呈辛、温、热,归经多属脾、胃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常用单穴为神阙,常用配穴为天枢、中脘、足三里,多使用温阳散寒药物,总体体现了散寒止痛的治则.
    • 刘迎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采取中药熨烫中脘穴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呼吸脾胃科就诊的80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脘穴中药熨烫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32/4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2/40),对照组复发率为20.0%(8/4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脘穴中药熨烫,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文银萍; 李伟; 张红; 赵铁葆; 蒲琳倩; 宫俊英; 赵凯; 宗静岩; 王旭浈
    •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蚕沙外熨腹部的方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探讨治疗过程中红外热成像对临床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将11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3例,完成病例观察52例,脱落率为5.45%;对照组脱落5例,完成病例观察50例,脱落率为9.09%.2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蚕沙外熨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热水袋外熨.在入组时、2周及4周随访时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及彩超胃排空率检测.比较2组胃脘部、中脘穴、大腹部、左右足三里绝对温度、相对温度以及彩超胃排空率.结果 2组彩超胃排空率在治疗2周时及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3,△T1,△T4在组别和观察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T3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48,P<0.05).结论 蚕沙外熨法辅助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彩超胃排空率,降低红外热成像检测时大腹部的相对温度.红外热成像检测能够评估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 文银萍; 李伟; 张红; 赵铁葆; 蒲琳倩; 宫俊英; 赵凯; 宗静岩; 王旭浈
    • 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蚕沙外熨腹部的方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探讨治疗过程中红外热成像对临床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将11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3例,完成病例观察52例,脱落率为5.45%;对照组脱落5例,完成病例观察50例,脱落率为9.09%。2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蚕沙外熨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热水袋外熨。在入组时、2周及4周随访时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及彩超胃排空率检测。比较2组胃脘部、中脘穴、大腹部、左右足三里绝对温度、相对温度以及彩超胃排空率。结果 2组彩超胃排空率在治疗2周时及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_(3),△T_(1),△T_(4)在组别和观察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T_(3)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6.48,P<0.05)。结论蚕沙外熨法辅助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彩超胃排空率,降低红外热成像检测时大腹部的相对温度。红外热成像检测能够评估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 覃光辉
    • 摘要: 目的:介绍中脘穴拔罐治疗慢性胃炎经验。采用真空拔罐器在中脘穴拔罐,配合TDP照射,每次15分钟,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对慢性胃炎、食管炎等疗效确切。为评价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采用中脘穴拔罐治疗,2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好转,总有效率为100%。
    • 罗秀琴
    • 摘要: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疾病症候群,主要是因为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疾病。消化不良可以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多发疾病,又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非器质性消化不良。目前对于功能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其明确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部分学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动力障碍之外,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自身的精神因素等存在一定的联系。患者多表现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肠道症状。患此病的患者与患消化道黏膜组织病的患者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只是不出现胃肠道黏膜以及组织病变的情况下才出现上述症状,而且患者的病情多受到其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慢性、复发性和难缓解性等特点,因此治疗该疾病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该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