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95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5篇、专利文献3302篇;相关期刊298种,包括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简·奥斯丁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闫俊玲、冯军、安琦等。

简·奥斯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5 占比:13.04%

专利文献>

论文:3302 占比:86.96%

总计:3797篇

简·奥斯丁—发文趋势图

简·奥斯丁

-研究学者

  • 闫俊玲
  • 冯军
  • 安琦
  • 张鑫
  • 张素玫
  • 范丽娜
  • 伍艳萍
  • 叶俏瑜
  • 孙致礼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牧
    • 摘要: 简·奥斯丁的小说致力于探索爱情与婚姻,《劝导》作为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已经相对成熟。奥斯丁认为理想的爱情模式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而理性和情感则是建立在美德的基础之上的。本文通过捕捉《劝导》中情感结构的转变,结合历史的眼光对旧贵族的没落和具有社会典型性的价值取向展开论述,从择偶观和价值观来透视奥斯丁所推崇的爱情。
    • 马郁文
    • 摘要: 英国文学流派之繁杂使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家变得罕有,简·奥斯丁的文学在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后获得了经典化,其日常化的题材与讽味浓厚的叙述风格清扫了英国文坛曾风靡一时的哥特式小说的感伤造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繁盛奠定了基础。本文即从简·奥斯丁小说的叙事视角、讽刺艺术与语言风格入手,结合具体的文本探析简·奥斯丁小说的叙述风格及其成因。
    • 郝俊雯
    • 摘要: 反讽和幽默的语言创作风格是英美文学的主要特点,是隐晦、委婉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重要表现手法。《傲慢与偏见》作为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文章探究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分析叙事语言中的对话、独白与风格差异性,旨在深化对《傲慢与偏见》语言艺术和文学艺术的个性解读。
    • 张鑫; 张俊萍
    • 摘要: 基于文学经典翻译中称谓语的文化性,采用相关的礼貌理论,针对奥斯丁两部小说中的称谓语进行翻译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消极的礼貌性称谓会被中文译者按照字面意义忠实地翻译或改译成积极的礼貌性称谓;积极的礼貌性称谓会以直译称谓的方式给出,或者用来取代积极的礼貌性称谓。这种基于文化特性上转译的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意图以及说话者与被称谓者之间的关系。
    • 蒋惠珍
    • 摘要: 通过分析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及其人物特点,发现在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随着商品的流通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当时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社会道德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对“消费主义”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消费主义”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境况的制约。
    • 苏文霞
    • 摘要: 简·奥斯丁(Jane Austen)的小说展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生活的社会图景,突出女性教育的重要性。她在《劝导》中通过安妮的个体形象,提倡培育富有同情心的想象力,逐步建立起实现自我情感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女性主体意识,为女性教育的困惑指明了方向。简·奥斯丁融风景描写于女性教育的叙事手法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富有暗示的风景描写是解开女性主体意识的密码,显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建构过程的深度、美感和复杂性。
    • 林曙梅
    • 摘要: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等.其中,《傲慢与偏见》为其代表作.她的作品以描写乡绅家庭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为主,用其特有的细腻文笔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度剖析,成功体现了不同人物的爱情观及婚姻观.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进行分析,来研究简·奥斯丁贯穿作品全文的女性意识.
    • 张鑫
    • 摘要: 在简·奥斯丁的经典小说《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作为求婚模式的多种舞会场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这种无处不在的跳舞场景使三部小说具有浓厚的电影特质。在当代同名改编电影里,小说中的舞蹈场景都得到了基于不同表达目的的再现,电影导演不同程度地将其中的舞会或跳舞场景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电影里,两种不同舞会场景的再现,都被艺术化地处理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求婚催化剂,“跳舞如求婚”的隐喻被赋予了一种正向社会风尚的特质,小说与电影都成了公开人际关系状态的戏剧性舞台。
    • 张鑫
    • 摘要: 在简·奥斯丁的经典小说《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作为求婚模式的多种舞会场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这种无处不在的跳舞场景使三部小说具有浓厚的电影特质.在当代同名改编电影里,小说中的舞蹈场景都得到了基于不同表达目的的再现,电影导演不同程度地将其中的舞会或跳舞场景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电影里,两种不同舞会场景的再现,都被艺术化地处理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求婚催化剂,"跳舞如求婚"的隐喻被赋予了一种正向社会风尚的特质,小说与电影都成了公开人际关系状态的戏剧性舞台.
    • 冯军
    • 摘要: 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婚恋交际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陷入社交困境,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看,其根源主要在于心智误读.《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原本拥有很强的社会认知能力,但是受认知唯我主义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地解读他人的心智.在朋友哈丽特的婚姻问题上,爱玛的认知唯我主义导致她从自我角度出发,自以为是地干涉和操纵他人的情感.虽然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但她的行为险些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她的心智误读受到了哈丽特的诘问,这也使她最终意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所犯的错误,避免未来生活再受认知唯我主义的干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