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1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82846篇;相关期刊643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城市化加速期社会建设、第二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等;第三部门的相关文献由1161位作者贡献,包括方俊、王建华、吴光芸等。

第三部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6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82846 占比:99.81%

总计:583956篇

第三部门—发文趋势图

第三部门

-研究学者

  • 方俊
  • 王建华
  • 吴光芸
  • 孙辉
  • 梁莹
  • 詹国彬
  • 周伟
  • 周澜
  • 徐家良
  • 景小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水金; 赵新峰
    • 摘要: 由于市场与政府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市场的初次分配与政府的矫正分配在分配正义中失灵,而第三次分配则在对市场初次分配与政府矫正分配过程中的道德正义、财富正义、权利正义等进行了再矫正,从而完善了分配正义的理论体系,并获得了正义基础.
    • 李健; 荣幸
    • 摘要: 第三部门存在的志愿失灵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消除志愿失灵议题上,现有研究聚焦于三部门合作的解决方案,未能区分"失灵"的不同场景,更无法回应和解释经典理论与现实经验之间的悖论.在萨拉蒙提出的志愿失灵理论框架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第三部门抗击疫情的行动分析,探讨互联网对志愿失灵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置于公共危机的特定场景,任务的时效性和复杂性会导致跨部门之间合作变得异常困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第三部门扩充慈善资源,扩大服务覆盖面,消除家长制作风和提升服务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志愿失灵,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拓展了志愿失灵的既有研究成果,还从实践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慈善背景下公共危机治理的政策意涵.
    • 冯碧楠; 糜小夫
    • 摘要: 目前公共政策研究“范式”逐步转变,第三部门开始在我国发展壮大,逐渐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彻底改变了原来由政府领导的单一制、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机制,使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尽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在各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原因限制等,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加复杂,科学性较低。本文从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困境、优化对策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为西部地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服务于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建设。
    • 华杰
    • 摘要: 本文对"待诏"的历史源流进行概要梳理,发现"待诏"在清朝从中高级官吏变成了市井工匠"理发师",并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及过程进行了简要探讨,揭示出"待诏"在清朝出现这种变化与社会统治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历史趋势和原因.进而提出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过程中,如何以史为鉴,打破尖锐对立的简单"官""民"二元对立结构,通过借助"第三部门"的力量,有效率而可持续地解决政府和纯私营部门"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可长期持续做"的社会"老大难"问题,提高社会的和谐度.
    • 孟祥林
    • 摘要: 第三部门承担了政府剥离的非核心职能,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实现了从"万能政府"向"高效政府"的转型.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行政强制需要转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互动,管理过程要突出治理措施的理性设计.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都要发生变化:权力下放由"集权管理"转为"分权管理",职能定位由"划桨员"变为"掌舵师",运营方式由"国有国营"变为"国有民营",关注重点由"重视投入"转为"重视产出",经营机制由"垄断经营"变为"竞争经营".在扩大第三部门行动自主权过程中,政府需要保持"在场"而不是"退场",政府的职责在于优化政策环境和加强疏导.第三部门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意识、制度、需求、人才等瓶颈,这需要在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建立科学约束机制、建设动态轮值小组、强化公民参与意识、谋求持续资金支持等方面下功夫.
    • 罗杰·斯皮尔; 克里斯·康福思; 迈克·艾肯; 游斐(译)
    • 摘要: 社会企业,指运用开拓性商业手段实现社会或环境目标的组织形态,是一个潜在的公共服务提供方,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创新工具。在私人、公共及第三部门治理改革背景下,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企业面临的治理挑战和问责问题,可以完善和提升社会企业治理实践和政策水平,为探讨和解析社会企业性质和特点提供基础支持。广义的社会企业治理类型学基于理事会产生方式,是一种指向参与式治理的概念框架,涉及自选式理事会、会员式协会与混合式结构三种类型,其中理事会可以担负监督者、指导者、代表者或支持者四种角色。社会企业主要有互助主义组织、贸易慈善机构、公共部门衍生组织以及社会创业家新成立组织四个起源,混合性或多元化组织配置是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整合多元利益相关方利益、开发更具开拓性和商业取向文化,成为社会企业规范、发展面临的一项共同治理挑战。
    • 袁君翱; 赵挺
    • 摘要: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激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所形成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与此同时,学界对非营利研究领域的术语、概念和范畴仍然缺乏一定的共识,亟须进一步地规范与完善。由大卫·霍顿·史密斯等编著的《非营利管理辞典:术语与概念》试图通过对非营利领域的术语和概念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并创新性地界定非营利研究的范畴,以推动研究的专业化发展,或可视为非营利研究专业化之路的里程碑之作。该书具有较高的开拓性,所覆盖的研究领域也较为广泛,并具有明显的学术倾向。对于中国非营利研究者来说,阅读该书有助于了解国外研究进展,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亦可寻求本土公益研究的深化。
    • 曾柏森
    • 摘要: 第三部门参与农村教师培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第三部门参与农村教师培训供给面临法律保障制度缺乏、资质认证体制限制、第三部门自身发展缺陷和社会慈善文化发展滞后等困境。对此,亟需改善农村教师培训供给的法律制度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部门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农村教师培训供给的回报机制,从而提高第三部门参与农村教师培训供给的有效性。
    • 吴一鸣; 武庆鸿
    • 摘要: 产教融合治理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合作下的协同治理,有政府、市场两种机制之外的第三部门存在,并已在国家、区域、学校、专业等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实践形态.第三部门以公共、使命为价值追求,以融合、互补为愿景目标,以集约、共生为内在本质,以开放、协同为发展动力,其功能定位主要是协调各方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公共利益、分担政府职能,其价值意蕴体现在优化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应对局部市场失灵等方面.当前,产教融合协同治理实践中,第三部门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也存在认知层面公信力和认同度不够高、功能层面协调性和独立性不够强、保障层面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等现实局限,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培育,具体策略包括:坚持规范与激活相结合,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坚持放权与赋能相结合,强化引导支持措施;坚持聚力与协同相结合,构建多元合作关系;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聚焦解决现实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