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笔记体小说

笔记体小说

笔记体小说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54839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商洛学院学报等; 笔记体小说的相关文献由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晓敏、姜少勇、张铮等。

笔记体小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8399 占比:99.98%

总计:548492篇

笔记体小说—发文趋势图

笔记体小说

-研究学者

  • 杨晓敏
  • 姜少勇
  • 张铮
  • 毛潇潇
  • 赵杨
  • 余敏
  • 孙青瑜
  • 王军
  • 二木
  • 何弘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佳慧
    • 摘要: 《秦岭记》趋向笔记体小说,但是相比古代笔记体小说,出现了新变。吕叔湘认为:“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去写,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新笔记体小说带有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印迹,但是其在内容上丰富驳杂,接近现实,描写凡人琐事,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散文化的特点。《秦岭记》中出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文学意象,韩鲁华将贾平凹的意象世界划分为“自然物体物象”“人、事意象”及“文化与民间意识意象”。借此标准来观《秦岭记》,其中的自然意象包括秦岭的山川、河流,山中的树木花草及动物,天上的日月及云彩。
    • 杨云超
    • 摘要: 在当代知名作家中,贾平凹素以对秦川大地的深刻摹写而著称,作为“陕军东征”的代表作家,他带有浓郁地方气息的书写模式也引导整个文坛关注民众的生存困惑、历史记忆保存等重大问题。新世纪以来,贾平凹的小说多围绕秦岭写生态、民俗等乡野故事,秦岭成了贾平凹笔下许多故事的发生地,并由此形成了所谓的“秦岭志”系列。而他近期的新作《秦岭记》则不同于他以往发表的长篇小说,更趋于志怪奇谈的笔记体小说,五十六个章节各有不同的故事,如《人民文学》卷首语所评价:“阅微杂览间,隐约可见生存的时变境迁之痕、风俗的滤浊澄清之势,以及山地深处的人生底细和生活况味。”本应有着如田园诗般规律的生命形式的生灵们,在现代文明的叩问中一次又一次地震荡着,逐渐立于一片空有其深邃,实则被边缘化许久的,颓土式的秦岭。
    • 徐勇
    • 摘要: 贾平凹的《秦岭记》沿袭了《山海经》的写法,但因时间因素的引入,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小说表现出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摇摆不定状态。这种矛盾,同时也决定了小说中各个篇什之间的零碎化,无法有效重构成一个整体。《秦岭记》中总体性的重构的努力,因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而变得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之下,经验的贬值成为必然,贾平凹一方面感慨着传统的衰弱,一方面却寄希望于现代文明的启示之光,如此种种,都使得笔记体小说呈现出其内在的难度。
    • 许宁馨
    • 摘要: 长篇笔记体小说《秦岭记》共五十六篇,十万余字,以通俗诙谐、简淡有味的笔法讲述了秦岭村落在全球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数十年间发生的奇人异事。小说模仿《山海经》的叙事手法,在每一个故事的开篇即点出以山水为经纬定位的具体空间。又融入公路的元素,将叙述置于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在主题上,五十六个故事既具个性,亦存共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表现城市文明冲击下,乡土社会的变迁(如第三十六篇);第二,描写人性贪欲与自然界的冲突(如第十一篇);第三,反映天命无常等人生哲理(如第五十二篇);第四,体现禅意禅趣(如第三十篇);第五,描绘乡土人情及奇人怪事。
    • 张頔
    • 摘要: 同源关系下的"笔记体小说"与"正史"形成了内容相似而形式相异的文本现象,《大唐新语》和《旧唐书》为其典型案例.《大唐新语》秉持称谓省略的原则,对帝王轶事亦不避讳.《旧唐书》则反复提及人物称谓,尤其注重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的封号、官职等.二者差异之原因在于"笔记体小说"书写轶事篇幅短小,截取历史人物碎片化之事,以文人笔法直笔叙述;"正史"以纪传体的宏大叙事为标准,强调人物生平始末及与其他传记间的互见性,以史笔回护皇室诸事.称谓叙述差异有效地揭示了"正史"与"小说"文体形态之差异.
    • 曹辉
    • 摘要: 只看书名,不读内容,还以为《猎人笔记》是写打猎的事,读后方知,打猎不过是个引子,作者意在由此牵出打猎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人,而作者本身,则作为捕获"人物"这一特定"猎物"的猎手贯穿全书。体裁上,有人以书名定义本书为散文,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本货真价实的笔记体小说。因为此书在很多方面,如人物的塑造、语言的大篇幅应用、情节的跌宕起伏等,都更符合小说的界定。
    • 刘海涛
    • 摘要: 《俗世奇人全本》描写人物与创建立意的方法是:抓住奇人的某一性格元素,用斜升式情节来做"升三级",或用"反转或曲转"式情节来做"翻三翻"的铺垫、渲染以至夸张,勾勒出奇人的性格元素和行为方式特征。创建立意的方法多数为"半点破"和"全留白",通过智慧的艺术构思和正面的、侧面的以及含蓄的细节描述,在短小的篇幅里创造更多的审美信息。"全点破方法"是通过故事主人公的言行描写和心理描写,点破奇人奇事的因果关系,创造一个完整的从反常到正常的"因果艺术体",让奇人奇事在读者的阅读中领悟带有普遍性的人格的合理性与人生的逻辑性。
    • 洛夫
    • 摘要: 近读唐人笔记体小说,饶有奇趣。试看这篇《喷嚏震虎》:"傅黄中为越州诸暨县令,有部人饮大醉,夜中山行,临崖而睡。忽有虎临其上而嗅之,虎须入醉人鼻中,遂喷嚏,声震虎,遂惊跃,便即落崖,腰胯不遂,为人所得。"小说的时间在深夜,地点在山中的悬崖边,一个醉汉临崖而睡,而真正的主角,应是那只笨得可爱的老虎。它也许为那差人满嘴的酒味所诱,竟靠近去嗅他,因那长且硬的虎须触得差人的鼻子痒痒的,差人不由得打了一个喷嚏。
    • 王海椿
    • 摘要: 尽管我现在已很少写传统的笔记体小说了,但我是以这一形式为读者所熟知的。人生有时真有某种参悟不透的机缘。1995年夏,我偶然得到一本旧的《人民文学》,上面有汪曾祺命名为“聊斋新义”的一组小说,是把聊斋故事用现代笔法改写的,那简洁明快的语言,像清泉过石,特别清新。我被迷住了,捧读再三,心里酝酿着写这样故事的冲动.
    • 谭健锹
    • 摘要: 南朝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多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诞事。有一则颇有意思:“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说殷仲堪之父病虚而心神恍惚,听到床下有蚂蚁活动,还认为是牛在斗架。蚂蚁微乎其微,其行走无论如何都听不到的,又何来牛的争斗?这实在不可思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