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稀薄燃烧

稀薄燃烧

稀薄燃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83652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天津大学学报、车用发动机、国外内燃机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稀薄燃烧的相关文献由79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书亮、刘德新、王天友等。

稀薄燃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3652 占比:99.63%

总计:83961篇

稀薄燃烧—发文趋势图

稀薄燃烧

-研究学者

  • 刘书亮
  • 刘德新
  • 王天友
  • 汪辉
  • 王莉
  • 陈泓
  • 刘伍权
  • 李建文
  • 李钰怀
  • 许洪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桑海浪; 姜淑君; 李志杰
    • 摘要: 稀薄燃烧策略可以在提高燃料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而预燃室式湍流射流点火技术作为一种强点火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燃烧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稀薄混合气湍流射流点火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a)为1.5的情况下,湍流射流点火相较传统火花塞点火最高燃烧压力提高66.4%,NO_(x)排放相较当量比燃烧降低93.9%;增加预燃室辅助燃料能够提高热射流初始动能,改善射流火焰结构,加速主燃室混合气消耗速率;在湍流射流点火模式下主燃室湍动能出现两个波峰,湍动能的增加对燃烧起到促进作用。
    • 沈凯; 陈泓; 徐子顺; 杜家坤; 张振东
    • 摘要: 为了清晰地观察缸内的状态,采用配备光学玻璃缸套的单缸发动机.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用于对进气道高滚流改造进行量化评价,相比原始进气道,滚流比为原来的1.67倍.点火能量从65 mJ增加到300 mJ,在无油喷射状态下,高能点火的电弧更长,但长电弧有被短路的可能.长电弧持续时间更长,峰值面积约为普通点火的4倍.研究了点火能量和滚流强度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对燃烧稳定性、稀燃极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点火能使稀燃极限的过量空气系数扩大0.2,而高滚流能使燃烧循环变动降低50%.在微观层面上,火焰变动存在显著差异.高能点火较大的火焰变动有助于初始火核的形成和火焰的传播.累积放热时刻(MFB 50-90)这段时间内稳定的火焰对整体燃烧稳定性起主导作用,是高能点火能扩大稀燃极限的重要原因.
    • 李海娟; 张海婷; 陶磊; 陈伟国; 潘金元
    • 摘要: 基于一台高压直喷汽油机,将汽油直喷喷射器替换为氢气直喷喷射器,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氢气与汽油时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差异。采用空气稀释,进一步分析了氢气发动机稀薄燃烧模式下热效率提升潜力及氮氧化物排放特性,明确了氢气燃料对发动机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燃烧模式下,相比汽油发动机,氢气发动机的燃烧持续期明显缩短,有效热效率降低,NO_(x)排放升高,CO及总碳氢(total hydrocarbon,THC)排放显著降低。提高氢气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有助于改善有效热效率。在中等负荷工况下,过量空气系数为2.7时有效热效率可达43.5%。增大过量空气系数,氢气发动机能够在保持较高燃烧稳定性的情况下显著降低NO_(x)排放。在低负荷工况下,当过量空气系数大于2.3时NO_(x)排放最低可降低至44×10^(-6)。
    • 李金光; 张韧; 杨鹏晖; 潘家营; 卫海桥; 陈林
    • 摘要: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全球背景下,天然气发动机在节能减排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然而,天然气发动机在稀薄燃烧条件下运行时,存在燃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在一台高压缩比的火花点火光学机上探究了提高湍流对天然气稀薄燃烧的影响。设计了可变涡流控制阀(SCV),并结合进气滚流和涡流来调节湍流方向和强度。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缸内湍流情况,并同步进行瞬态压力采集和高速摄影以量化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减小SCV闭合角可以显著提高缸内湍流强度。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和热效率显著提高,并且指示平均有效压力对火花正时不敏感。分析火焰图像发现,沿火花塞到气缸壁的径向方向上组合式湍流逐步增强,导致火核形成更早和燃烧速率更快。因此,组合式湍流具有降低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循环变动的潜力。
    • 张日东; 刘伟; 张启航; 王志
    • 摘要: 结合快速压缩机与高速摄影,对比研究了稀燃条件下射流点火和火花点火的火焰发展与爆震过程,并采用CFD模拟了射流点火燃烧过程.结果表明:相较于火花点火,射流点火可以降低爆震强度并加快燃烧速度;但射流在喷射阶段可能会发生淬熄,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此现象更加显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射流点火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未燃气回流入射流室、未燃气和已燃气喷射入主燃室、已燃气回流入射流室.另外,火花塞电极与射流孔发生干涉时会造成射流不对称现象,这一现象在实验与模拟中均被观测到.
    • 德D.KOCH; 德T.EBERT; 德A.SOUSA; 范明强(译)
    • 摘要: 为实现零排放目标,选用氢发动机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动力装置,以此替代燃料电池装置和纯电驱动系统。重点介绍了由Keyou公司开发,并采用了高废气再循环(EGR)稀薄燃烧过程的氢发动机。
    • D.KOCH; T.EBERT; A.SOUSA; 范明强
    • 摘要: 为实现零排放目标,选用氢发动机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动力装置,以此替代燃料电池装置和纯电驱动系统.重点介绍了由Keyou公司开发,并采用了高废气再循环(EGR)稀薄燃烧过程的氢发动机.
    • 吴坚; 陈嘉雯; 杜家坤; 陈泓; 李钰怀; 占文锋
    • 摘要: 为明晰不同点火方式对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在一款排量为0.5 L的研究型单缸机上试验研究了传统火花塞和主动预燃室两种不同点火方式下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探索主动预燃室拓展稀薄燃烧极限的多种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稀薄燃烧可有效降低油耗,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传统点火线圈的稀燃极限处于过量空气系数1.5附近,最高指示热效率为45.0%,而采用主动预燃室系统后,稀燃极限可进一步拓展,过量空气系数可达2.0,指示热效率提升至46.5%,氮氧化物排放比采用传统火花塞点火技术时降低约88%;主动预燃室匹配高压缩比14.80的燃烧系统,可进一步拓展稀燃极限至过量空气系数2.1,指示热效率可达48.0%,氮氧化物排放继续降低,在过量空气系数采用2.1时NOx排放最低可达58×10-6.
    • 耿小雨; 吴锡江; 王志宇
    • 摘要: 基于光学单缸机和高速摄影,结合点火系统的放电特性,研究了放电电弧的形成和发展受进气流场和点火能量的影响以及高能点火对稀薄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点火系统放电持续时间约2.6 ms,初始功率约30 W,且功率随时间迅速衰减,点火能量仅40 mJ.相比常规点火,高能点火系统通过大电流和长时间的设计,16 V供电下放电持续4.3 ms,初始功率达120 W,点火能量达254mJ.在144 mJ点火能量下,随着进气压力从35 kPa逐渐增至101 kPa,电弧被吹断的概率从14%增至73%.在66 kPa进气压力下,随着点火能量从144 mJ增加到254 mJ,电弧被吹断的概率从39%降至5%.提高点火能量可以提高燃烧稳定性,缩短燃烧持续期,稀燃极限过量空气系数从1.7增加到1.82.
    • 黄步松
    • 摘要: 当代船舶运输业的核心问题是废气排放和经济性.采用高效、安全、清洁和方便的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的能源是最优的选择之一.文章介绍船用低速二冲程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系统的组成,并对其排放性能和控制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