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移植肾

移植肾

移植肾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2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3795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2010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2010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等;移植肾的相关文献由165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建平、于立新、石炳毅等。

移植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2 占比:4.1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3795 占比:95.71%

总计:14414篇

移植肾—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皖东; 李永峰; 肖春华; 普慧敏; 李鸿; 杨薇; 沈燕; 丁世兰; 朱成诚; 闵湘凤
    • 摘要: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在DBD移植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肾(DBD)67例,运用多模态超声对移植肾进行评估。以血肌酐将移植肾分为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以穿刺病理分为急性排斥组、慢性排斥组,病毒性肾病组,纤维化组、药物损伤组。采用相关性分析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与血肌酐的相关性。比较超声造影与病理或DSA在移植肾并发症中的诊断效能,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移植肾功能间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各异常组与正常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高时的杨氏模量值作为区分正常和异常移植肾的截断值,计算相应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移植肾各血流参数与血肌酐的相关性一般,相关系数均0.05)。异常组和正常组移植肾STE杨氏模量值分别为22.550(17.1,28.1)和13.370(11.8,15.9)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肾病弹性值较急性排斥高,STE:26.660(19.5,34.2)vs15.550(13.4,16.6)kPa(P<0.01),STQ:22.760(19.9,36.0)vs16.330(15.5,17.4)kPa(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肾血流参数可早期评估移植肾功能,对正常、急慢性排斥、病毒性肾病的鉴别具有指导意义。超声造影对移植肾并发症鉴别具有指导意义。弹性成像可无创评估移植肾硬度,在及时发现移植肾并发症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凤; 张蔚蓝; 黄伟俊; 黄婷; 欧英慧; 陈统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评价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行肾移植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需要透析、血肌酐值和尿量情况分为肾功能延迟恢复组(DGF组)25例和肾功能正常恢复组(正常组)9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二维超声测量移植肾长、宽、厚,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移植肾体积,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叶间动脉及段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获取肾皮质感兴趣区域血流灌注参数如显影时间(AT)、显影强度(AI)、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绝对增强强度(△I)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DGF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参数[移植肾宽(59.88±6.93)mm、厚(57.76±7.32)mm、体积(202.72±56.57)mL]明显大于正常组[移植肾宽(53.08±7.37)mm、厚(54.14±6.11)mm、体积(163.95±48.10)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及超声造影可以对移植肾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客观、准确评价,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DGF,进一步采取积极治疗保护肾功能,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 张李晓; 张栩亮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移植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6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移植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移植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为软镜组,20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为PCNL组,10例接受常规开放手术为开放组。对比分析各组的术中输血例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的结石清除率和肾积水缓解率、血肌酐变化值以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软镜组住院时间(5.0±0.86)d、手术时间(42.3±5.72)min均显著优于PCNL组、开放组(P0.05);在术后第5天软镜组(32.20±1.88)μmol/L的血肌酐值均显著高于术后1 d、1个月(P<0.05)。结论采用本次实验提出的3种不同手术方式均可清除输尿管上段结石,以保持泌尿系统的畅通,保护肾功能。效果最优的为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 范双莉; 王晓静; 范双园; 王玉强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53例移植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组,24例有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为排斥组,29例肾功能正常患者为非排斥组,分析排斥组和非排斥组IVIM参数差异。结果显示,排斥组肾皮质、肾髓质总体表观扩散系数(ADC_(T))明显低于非排斥组(P0.05);细胞性排斥、体液性排斥、混合性排斥患者IVIM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肾髓质ADCT诊断移植肾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889,P<0.05。IVIM扫描参数总体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李金珂; 王天宇; 邱涛; 陈忠宝; 马枭雄; 张龙; 邹寄林; 周江桥
    • 摘要: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现阶段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受者和移植肾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由于肾移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广泛覆盖,真菌感染正逐渐成为威胁受者生命的主要因素;。其中马尔尼菲蓝状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它在艾滋病、肿瘤放化疗的病程中较为常见,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却少有报道,出于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现对此种真菌在肾移植术后出现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赵弘; 杨立
    • 摘要: 对于终末期肾病而言,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肾移植患者术后受到诸如免疫抑制剂、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可干预因素及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及基因多态性等不可干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发生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1-3]。PTDM最早在1964年首次在肾移植受者中发现[4],是器官移植后新诊断的糖尿病,属于实体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5],对移植肾及受者的心血管均会造成不良影响[6]。
    • 陈旭春; 程颖
    • 摘要: 由于移植肾器官短缺,尸体供肾的评估及有效合理应用非常重要。机械灌注(machine perfusion,MP)可能通过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和改善移植肾的预后,从而增加供肾的使用和改善移植结局。机械灌注方法有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HMP)、低温氧合机械灌注(hypothermic oxygenated machine perfusion,HOPE)。
    • 冯梓燕; 梁思宇; 韩伟; 李若兰; 蔡名金; 严宝妹; 邹慧敏; 刘韬
    • 摘要: 目的:探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的8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移植术后3~5 d均接受CEUS检查,观察移植肾CEUS的增强模式,选择皮质和髓质作为感兴趣区(ROI)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C),比较DGF组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恢复(NGF)组的时间参数、强度参数和参数差值。结果:DGF组较NGF组移植肾内各级动脉阻力指数(RI)升高、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CEUS检查DGF组出现“脉冲式”增强的概率大于NGF组(P<0.001),DGF组ATTP大于NGF组(P<0.01),AUC低于NGF组(P<0.01),DGF组皮质与髓质的ATTP差值(ATTP)大于NGF组(P<0.05)、皮质AUC与髓质AUC的差值(AUC)小于NGF组(P<0.05)。结论:CEUS可观察移植肾的增强模式以及微循环灌注情况,对早期诊断DGF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孙蔚倩; 施丹晔; 胡屏; 佟怡婧; 唐余燕; 吴佳君; 贺海东; 徐旭东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难治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移植肾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明确难治性贫血的病因。结果结合患者相关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诊断为吗替麦考酚酯(MMF)所致的难治性贫血。结论MMF及代谢产物在肾衰竭患者中排泄减少,导致骨髓抑制及贫血难以纠正,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是纠正难治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 牛和平; 王华彬; 满江位; 杨立
    • 摘要: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移植肾的短期存活率,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其长期存活率仍较低。此外,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仅增加了罹患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骨髓抑制的风险[1],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免疫耐受是指在机体内免疫系统对某种特定的抗原无免疫反应性,其不仅能够提升移植物的存活周期,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同时受者也具有正常的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2]。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移植免疫耐受发生机制和诱导移植肾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现予以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