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技竞争

科技竞争

科技竞争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8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346篇;相关期刊456种,包括时事报告、瞭望、全球科技经济瞭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第十一届石油工业标准化学术论坛、西藏科协2004学术年会等;科技竞争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强、陈云伟、任桂芬等。

科技竞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6 占比:8.3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346 占比:91.60%

总计:6928篇

科技竞争—发文趋势图

科技竞争

-研究学者

  • 张志强
  • 陈云伟
  • 任桂芬
  • 冯玉婧1
  • 凤文
  • 史卫
  • 吴玲玲
  • 唐英
  • 姜岩
  • 庞晓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昊; 张志强; 武瑞敏
    • 摘要: 文章分析国家安全视域下国家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认为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和大数据信息环境变化对国家科技情报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梳理美国等国家为提升国际科技竞争能力、适应信息环境变化趋势,加强科技情报工作体系能力建设、围绕数据资源与管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管理协调与组织等方面战略规划与政策措施。结合我国情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情报学研究与情报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模式两相分离、科技智库与科技信息咨询体系建设中“库”有余而“智”不足、科技情报发展体系不适应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等,提出我国应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环境变化、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需求的科技情报事业发展体系:包括科技情报界在内的科技界应树立强烈竞争意识的国家安全科技情报观;建立国家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统筹机制;完善科技情报研究咨询服务的项目资助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业务交流体系;推进科技情报研究与科技战略研究的融合发展。
    • 陈云伟
    •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世纪疫情叠加,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并加剧了竞争。全球科技呈现出突破性快速发展态势,国际科技创新环境与竞争格局加速调整,我国科技整体实力也迈向系统性提升新阶段。同时,我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现代化建设对科技创新提出五大战略需求,即科技强国目标需求,国际科技竞争需求,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科技体系布局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此,我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科技创新六大高质量发展路径,即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着力攻关核心技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夯实人才资源基础,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 于潇宇
    • 摘要: 随着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的特点和走向备受关注。首先,结合拜登及核心对华团队的政策主张,总结出其科技竞争战略具有"追求美国领先、重返多边体系、注重意识形态和聚焦有限目标"四大基本特点。其次,结合美国相关重点智库研究报告,研判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走向具体呈现3个方面,即以"小院高墙"为原则的技术保护、以"可控依赖"为目标的供应链脱钩、以"多边、标准、价值观"为手段的遏制打压。最后,提出5点应对思路和建议:中国应聚焦关键优势方向,形成技术局部制衡;深挖中美合作空间,打造良性竞合关系;拓展多边合作布局,扩大科技外交"朋友圈";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加强规则标准竞争;自信践行中国故事,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 黄钊龙; 韩召颖
    • 摘要: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科技竞争正逐渐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前沿与核心。为遏制中国科技实力的持续增长,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按照“弱它”与“自强”的双重逻辑制定了囊括“一出”“三进”“场外犯规”“规锁”“自强”五大核心举措的对华科技竞争战略。五项举措分别围绕阻止对华技术出口,阻止中国资本、技术、科研人员进入,对中国先进科技企业“精准”打击,率先制定新兴技术标准与大举加强美国科技创新基础展开。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的实施在一定时段内对中国科技实力的持续增长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这一战略自身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单方面的科技遏制将促使中国进一步增加科研投资、完善科技创新体制,进而加速实现“技术本土化”与“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 文洋; 窦玉根
    • 摘要: 在科技革命之变与国际力量之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国际科技竞争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格局调整的关键点。在此背景下,新一轮技术民族主义在美国强势回潮,带有霸权主义属性、意识形态色彩与“民粹化”特征,表现在对技术供应链的排他性与歧视性,对科技类投资的限制与排斥,对科技人员国际交流合作的阻隔与打压,对特定议题的制造与推广,形式更加多样,手段更加激烈,影响更加深远。为此,中国应坚持为我所用、开放包容、务实合作、攻守兼备的总体思路,采取措施缓解短期脱钩压力,构建多层次科技合作体系,优化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培育新的科技合作互补性,积极作为创造有利局面。
    • 徐奇渊; 董维佳; 郎平; 姚曦
    • 摘要: 梳理20年来PCT专利跨国所有权数据,发现我国呈现出专利申请数量大、核心占比低、进步快速、“偏科”严重等特征,与主要科技大国的差距仍然较大。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致的军民两用技术边界模糊进而导致的国家安全边界模糊,给全球科技治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中美科技博弈不断加剧,使平行体系出现的可能性上升;未来两国科技博弈将进入全政府—全社会模式;两国围绕新科技的国际规则和话语权之争将更为激烈。为此,需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不断扩大“朋友圈”,推进和塑造国际层面的科技合作进程;积极塑造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中美科技关系;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关系,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 姜江
    • 摘要: 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技术勾勒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生物经济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大国科技经济战略核心内容之一,赋予国家安全新的内涵和使命。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生物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尤其重视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底层平台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多部门参与、跨界联合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和公众科学参与决策的政策生态,推动生物技术更好惠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中长期,可从夯实科技基础,壮大核心支柱产业,强化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筑牢生物安全屏障,优化生物经济制度生态等方面科学规划、统筹设计、前瞻布局、扎实推进,积极把握生物经济时代的重大历史机遇。
    • 王璐
    • 摘要: 随着科技全球化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各国间的科技竞争也愈演愈烈,而各个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实施知识产权壁垒。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壁垒产生的原因,并从多角度剖析了知识产权壁垒对出口贸易产生的具体影响,最终从政府、行业及企业三个维度提出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策略,以期推进我国科技领域的结构优化和经济方式的转变。
    • 张雯; 姜疆; 沈春燕
    • 摘要: 在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俄乌战争冲击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江苏省的国际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用留”工作是一个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新形势,指出了各国各地人才抢夺激烈,江苏仍处于人才流出状态,发达国家战略调整造成江苏省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短期内的脱钩现状以及传统政府主导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等问题及挑战;提出了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打造人才大数据平台、完善国际人才相关法律政策,形成“引育用留”工作体系、推进以用人主体为主导的引培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管理模式等建议。
    • 范云峰; 林晓锋; 李秋秋; 刘明熹
    • 摘要: 随着全球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国对STEM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近期,拜登政府为吸引全球STEM领域人才赴美、留美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新政,重拳出击争夺全球STEM人才,试图进一步强化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储备。首先,梳理总结了美国近年来加强STEM人才培养引进的经验做法和政策动向:①长期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STEM人才培养体系;②发布多项突破性人才新政,争做全球STEM人才“吸铁石”。其次,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STEM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3个突出差距:①STEM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②STEM人才引进制度不健全;③STEM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最后,充分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新形势提出了3点发展策略:①构建符合我国发展方向的STEM教育生态系统;②构建更具竞争力的STEM人才引进制度体系;③构建能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的STEM人才支持保障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