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奖励制度
科技奖励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现状及发展、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06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瞭望、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09年学术年会、2005全国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学术研讨会、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科技奖励制度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恺、成良斌、王炎坤等。
科技奖励制度
-研究学者
- 吴恺
- 成良斌
- 王炎坤
- 吴南中
- 尹邦奇
- 彭飞霞
- 钟书华
- 任志超
- 何剑群
- 兰涛
- 刘蕾
- 吴守海
- 姚昆仑
- 张功耀
- 张忠奎
- 牛芳
- 王丽华
- 王彩花
- 王志华
- 王芳
- 田丽
- 胡羚
- 费菲
- 韩彦丽
- 万君康
- 严卫宏
- 中国爆破行业协会
- 从俊旺
- 付连峰
- 何先美
- 佘洪源
- 余炳和
- 关月英
- 冀红梅
- 冯华
- 刘伟才
- 刘俊立
- 刘刚
- 刘华
- 刘建军
- 刘志忠
- 刘晓荣
- 刘梦真
- 刘洁
- 刘爱虹
- 刘继昱
- 刘雨澜
- 包凤兰
- 包豫
- 卞修凡
-
-
张剑波;
顾丽英
-
-
摘要:
科技成果的评价是科技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对做出贡献者的激励。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也就是司托克斯的巴斯德象限模型中的“玻尔象限”)主要靠研究条件保障和研究者兴趣探索。所形成的研究报告可能在内部存档并控制扩散范围,其著作则公开出版,其论文发表在科技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出版社、刊物或会议声誉越好,对发表者正向激励作用越强。如果有领域内的理论、公式、定理、定律、守则、方法、量纲或计量单位,以现象或规律的最早发现者、学说创立者命名。
-
-
赵万里;
付连峰
-
-
摘要:
科技奖励制度的运行状况涉及长期运作的成长性、连续性和短期运作的机会均等性、普遍性、时效性、有效性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长期运作中的制度成长性进步明显,但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制度连续性显著上升,但仍然容易受到政治形势、政策走向、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科技奖励制度短期运作中奖励申报的机会均等性相对较好,奖励授予的时效性较强,制度激励的有效性较佳,评审过程和结果的普遍性有待改进.科技治理理论对分析和改进科技奖励制度的运行状态颇有启发意义.
-
-
费菲
-
-
摘要: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引领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的激发下,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被动组织动员、缺乏顶层设计、申报材料真实性把控不严等问题.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新修订的背景下,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树立系统管理观念,推进科研成果的全过程有效管理,通过更具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统筹组织报奖工作,坚守科技诚信底线,强化学术道德和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准,真正提高科学研究成果获奖的数量、质量和级别,促进高校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
-
费菲
-
-
摘要: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引领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的激发下,高校科技奖励工作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被动组织动员、缺乏顶层设计、申报材料真实性把控不严等问题。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新修订的背景下,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树立系统管理观念,推进科研成果的全过程有效管理,通过更具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统筹组织报奖工作,坚守科技诚信底线,强化学术道德和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准,真正提高科学研究成果获奖的数量、质量和级别,促进高校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
-
文小才;
王晓燊;
刘雨澜
-
-
摘要:
科学技术奖励政策是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制定和运用科技奖励政策,可以激发社会创造力、激励科技创新精神,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我国科技奖励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河南省科技奖励制度也在不断演进.2010~2019年,河南省科技奖励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不足之处是科技奖励质量不高,获奖项目区域分布不均衡,传统优势领域获奖项目不断下降.河南省科技奖励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科技发展新常态,尊重科研规律,积极打造学术共同体,注重价值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具体措施上,应加大对国家级科研奖励项目的 支持力度,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奖励项目专业领域结构,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完善人才奖励机制.
-
-
刘蕾;
任志超;
胡羚
-
-
摘要:
对广东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广东省目前的奖种设置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衔接顺畅,提名制既拓宽了申报渠道、丰富了优秀项目成果来源;同时,广东省率先取消省级科技奖励三等奖,有助于推动科技奖励减量增质。结合对国内外科技奖励制度差异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培育多元化科技奖励设奖主体、引导科技奖励差异化发展、逐步淡化奖励派生效应、注重对个人的奖励、明确奖励项目侧重点、遵循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原则的对策。
-
-
-
-
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共5章38条。《条例》规定,科技奖励制度的目标是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明确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
-
-
-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中,“科技”是热词之一,出现至少十来处。科技奖励制度是促进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和激励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通过该制度,国家依法确认发现权、发明权和科技成果权,保护发现者、发明者、科技成果创造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的公民或组织予以奖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
-
-
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科技奖励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采取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促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
-
刘蕾;
任志超;
胡羚
-
-
摘要:
对广东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广东省目前的奖种设置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衔接顺畅,提名制既拓宽了申报渠道、丰富了优秀项目成果来源;同时,广东省率先取消省级科技奖励三等奖,有助于推动科技奖励减量增质.结合对国内外科技奖励制度差异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培育多元化科技奖励设奖主体、引导科技奖励差异化发展、逐步淡化奖励派生效应、注重对个人的奖励、明确奖励项目侧重点、遵循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原则的对策.
-
-
王丽华;
牛芳;
王志华
- 《2005全国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深入研究科技奖励制度对于建立和健全激励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剖析科技奖励制度的内涵入手,概述了科技奖励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的理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科技奖励制度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分析目前我国科技奖励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建议。
-
-
王璐丹
- 《对接京津——高端发展 变革创新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262项(人/组织)获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作为河北省实施科技奖励改革的第一年,省科技厅围绕《河北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继续深化科技奖励改革.从评选结果看,今年获奖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中主导产业领域优势明显,涉及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钢铁、石化、食品等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的项目有186项,占项目总数的79%.;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135项,占57.2%.一等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23项,占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