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测
科学探测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科学之友、机电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等;科学探测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维、吴国兴、李海涛等。
科学探测
-研究学者
- 张永维
- 吴国兴
- 李海涛
- 盛学章
- Richard Stone
- 中国新闻网1
-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
- 付晓辉
- 任鑫
- 刘亦谋
- 刘建军
- 刘振兴
- 刘鹏
- 原野1
- 吴伟仁
- 哓建
- 唐玉华
- 天兵
- 姜浩峰
- 封剑青
- 小
- 巩欣帅
- 巴可
- 庞之浩1
- 廖菲
- 张力岩
- 张珅毅
- 徐富荣
- 徐海涛
- 方晨
- 星语者
- 李春来
- 李琦1
- 李益军
- 李荐扬
- 李赞
- 李飞
- 杨眉
- 林清
- 沈羡云
- 焦维新
- 牟伶俐
- 王云建
- 王广利
- 王晓倩
- 王渝生
- 祁永泉
- 科技日报1
- 紫晓
- 纪奕才
-
-
-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 2020年
-
摘要: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16开本,2017年始改为双月刊,2020年6月份文种变为中英文,双月下旬出刊。本刊报道深空探测领域政策、动态和科技探索新进展,发布深空探测学术研究新成果,搭建国内外深空探测领域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深空探测事业发展。用稿内容涵盖月球及以远深空探测领域战略与任务、总体设计、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推进与能源、科学载荷与科学探测等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实施、发射、学术会议召开、重大研究进展等前沿动态信息。
-
-
- 《军工文化》
| 2020年
-
摘要:
2020年7月23日,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去火星。12时41分,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预计飞行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
-
- 《课堂内外》
| 2020年
-
摘要: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跨越大,从立项伊始就瞄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来确定任务目标,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
-
- 《小学生导读》
| 2020年
-
摘要: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
-
李海涛
- 《天文爱好者》
| 2020年
-
摘要: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已出征奔向深空,将一步实现火星"绕、落、巡"探测,其中环绕器环绕火星开展科学探测并为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着陆巡视器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勘察。
-
-
庞之浩1
- 《天文爱好者》
| 2019年
-
摘要: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此后,其中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与"鹊桥"中继星成功建立独立数传链路,完成了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按计划在月面行走到达A点,开展科学探测,成为世界第一辆在月球背面运行的月球车。截至2019年5月U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完成了第五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它根据整体规划进行移动,累计行走190.66米。
-
-
原野1
- 《大众科学》
| 2019年
-
摘要:
在春节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中,地球被装上行星发动机推离太阳系。但月亮去哪儿了呢?原著中写道,为了保证地球在流浪中不被撞上,月球也被装上发动机,甩掉了。与唯一的天然卫星分手,地球想必很是唏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地球除了月球这个忠实的伙伴,还有不少人造卫星环绕左右,在科学探测研究、通信导航、土地资源调查以及天气预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造地球卫星按照用途和功能,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其中应用最广的,就属气象卫星了。而在这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当属咱们的“风云”系列卫星。
-
-
-
徐海涛;
薛长斌;
刘鹏;
杨眉;
李飞;
陈丽平;
纪奕才;
张珅毅
- 《航天器工程》
| 2019年
-
摘要:
After the landing of Chang’e—4 spacecraft on the moon,payloads need to establish the initial state.This process intersects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lander and the rover,which challenges the design of the working program.This paper,from the point of Chang’e—4 payload subsystem and spacecraft system,optimized the content,sequence and timing of the payload detection task based on the constraints of lunar surface work,according to the task requirements of each payload of the lander.And then the in—situ detection of landing area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ed workflow.The rationality of task design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echnical status were verified.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joint working program design of pay—load and spacecraft system in subsequent exploration missions.%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后载荷需进行初始状态建立,载荷初始状态建立过程与探测器两器分离过程交叉,对飞行程序设计提出了挑战.文章针对嫦娥四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与探测器总体设计,按照着陆器各载荷的任务要求,结合月面工作的约束条件,从系统的角度对载荷开展探测任务的内容、顺序和时机进行设计和优化,并按照设计的工作流程,开展了着陆区的就位探测,验证了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和载荷技术状态的正确性,可为后续探测任务中载荷与探测器系统联合飞行程序设计提供参考.
-
-
-
贺波勇;
李海阳;
杜昕
-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地月引力空间存在很多种特殊轨道,地心顺行月心顺行自由返回轨道便是其一.本文首先建立了双二体假设圆锥曲线拼接法和高精度数值积分动力学模型,然后提出了采用差分进化和内点罚函数法与不同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串行优化求解策略,求解了一种地心顺行月心顺行的自由返回轨道.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地心惯性系中求解地心顺行月心顺行自由返回轨道的有效方法,该类轨道可以用来长时间进行地磁尾等深空科学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