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亚洲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专利文献483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国际展望、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种姓制度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尚会鹏、王晴锋、曹丽娟等。

种姓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31.00%

专利文献>

论文:483 占比:69.00%

总计:700篇

种姓制度—发文趋势图

种姓制度

-研究学者

  • 尚会鹏
  • 王晴锋
  • 曹丽娟
  • 朱亚梅
  • 朱明忠
  • 李文业
  • 李秋红
  • 武希辕
  • 王小梅
  • 王建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鹏; 王军
    • 摘要: 在群体性优惠照顾政策中,受惠目标群体的确定是颇为棘手的难题,而印度的保留政策则是其中颇富探索精神和样本价值的实践。印度保留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印度社会中的表列种姓、表列部族和其他落后阶级三大群体。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的成员都可享受保留政策的好处,但其他落后阶级却受到“奶油层”设置的限制。“奶油层”的设置是为了避免“马太效应”,遏制保留政策不断扩张的态势,也是平息高种姓和社会精英激烈反对的需要。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奶油层”的理念与实践皆遭遇了不少质疑。与以往保留政策不断“做加法”的方式不同,排除“奶油层”的做法从反向剔除受惠群体中的上层人士,是一种极具启示意义的探索。
    • 雷武锋
    • 摘要: 《白老虎》以自我讲述的方式展现了巴尔拉姆的成长经历,其中充满了对印度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由于传统种姓制度的深刻影响,等级压抑一直渗透于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不同形式的政治恐惧.这一方面导致印度现代民主政治扭曲失效,新的权力压抑不断滋生;一方面使得弱肉强食成为印度社会的根本生存法则,个人的自由追寻异化为暴力掠夺.这种"夹生"的印度社会与"半吊子"巴尔拉姆相互映照,都呈现了印度现代政治的悲剧根源.
    • 摘要: 辉古華典:一场疫情,深刻揭示了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之下的社会分裂现实!这样的人类社会,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 莎贝尔·威尔克森
    • 摘要: 在制造外围群体与核心群体对立的艰巨任务中,非人化是一个标准组件。这是一场反对真相的战争,反对眼睛能见到的东西,反对放开心灵就能感受到的事物。把另一个人非人化,这不仅是宣布一个人不是人,而且不可能是偶然发生的。这是一个过程,是一套程序,需要消耗精力和持续强化。
    • 陈西西
    • 摘要: 在《薄伽梵歌》中,黑天为劝导阿周那参与战斗,提出数论哲学、吠檀多哲学与瑜伽哲学三位一体的哲学理论与宗教思想。他一方面肯定了万物源于梵的平等思想,另一方面又借助数论中原人与原质的二元区分与原质三性解释种姓制度的由来。于是产生了平等的本体论与不平等的道理伦理安排之间的紧张关系。20世纪的提拉克、阿罗频多、甘地和安培德卡尔都对《薄伽梵歌》中的平等观与种姓制度进行过讨论。除安培德卡尔全然批判《薄伽梵歌》与种姓制度外,提拉克、阿罗频多与甘地都主张种姓制度最初仅为社会分工。提拉克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支持履行种姓达摩;阿罗频多认为个人应依其天生本性,遵循自法,超越三性的束缚实现精神圆满;甘地主张对种姓制度做完美道德的诠释,呼吁通过道德提升来解决种姓制度带来的问题。他们试图通过个人本性与品质的不同来构建一种存在差异但并非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从而消除《薄伽梵歌》中平等观与种姓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但这类诠释以一种想象的理想种姓制为基础,或许只是对传统的一种美化解释。提拉克、阿罗频多与甘地对《薄伽梵歌》与种姓制度的解释在独立前有利于团结民众反抗英国,但在独立后相较于通过宪法保障公民平等权与自由权的做法,则显得非常保守。
    • 美伊莎贝尔•维尔克森; 姚向辉(译); 顾冰珂(译)
    • 摘要: 1959年冬,马丁•路德•金领导了因罗莎•帕克斯被捕引起的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在即将到来的庭审和胜利之前,他和妻子科雷塔来到印度孟买,拜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父圣雄甘地的故乡。两人应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总理的邀请,在印度待了一整月。金想亲眼看看这个地方,这里的人民为摆脱英国统治、争取自由的斗争曾激励他在美国为正义而战。
    • 陈西西
    • 摘要: 在《薄伽梵歌》中,黑天为劝导阿周那参与战斗,提出数论哲学、吠檀多哲学与瑜伽哲学三位一体的哲学理论与宗教思想.他一方面肯定了万物源于梵的平等思想,另一方面又借助数论中原人与原质的二元区分与原质三性解释种姓制度的由来.于是产生了平等的本体论与不平等的道理伦理安排之间的紧张关系.20世纪的提拉克、阿罗频多、甘地和安培德卡尔都对《薄伽梵歌》中的平等观与种姓制度进行过讨论.除安培德卡尔全然批判《薄伽梵歌》与种姓制度外,提拉克、阿罗频多与甘地都主张种姓制度最初仅为社会分工.提拉克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支持履行种姓达摩;阿罗频多认为个人应依其天生本性,遵循自法,超越三性的束缚实现精神圆满;甘地主张对种姓制度做完美道德的诠释,呼吁通过道德提升来解决种姓制度带来的问题.他们试图通过个人本性与品质的不同来构建一种存在差异但并非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从而消除《薄伽梵歌》中平等观与种姓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但这类诠释以一种想象的理想种姓制为基础,或许只是对传统的一种美化解释.提拉克、阿罗频多与甘地对《薄伽梵歌》与种姓制度的解释在独立前有利于团结民众反抗英国,但在独立后相较于通过宪法保障公民平等权与自由权的做法,则显得非常保守.
    • 尚会鹏
    • 摘要: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传统的社会。它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包括社会不平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留下来的"遗产"。印度是一个"阶序人社会"。"阶序人"这个概念来自法国比较社会学家路易·杜蒙(Lnuits Dumont)的著作《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Homo Hierarchicus:Essai sur le système des castes)。大家知道,Homo是个生物学名词,Homo sapiens就是"智人"。Hierarchicus是阶序人,前面冠一个Homo,有"文化意义上的亚种"的含义,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的"平等人"(Homo Aequalis)。
  • 9. 刍议《金刚针论》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次旺边觉
    • 摘要: 《金刚针论》是一篇专门批驳婆罗门教种姓制度和哲学思想的作品,在佛教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均收集整理过《金刚针论》的梵文本,并出版了精校梵本和多部译本.但《金刚针论》的作者是否为马鸣以及究竟是哪一位马鸣,学术界仍存有争议.通过梳理藏、汉等语种文献资料以及近现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得出《金刚针论》的作者为1世纪末2世纪初之人,胁尊者之弟子,即《佛所行赞》的作者马鸣.此外,马鸣充分利用婆罗门教经典和教义中的矛盾来批判种姓制度,表达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更深层次地批判了婆罗门教哲学的“梵我”观,继而表明了佛教“无常”和“无我”的哲学思想.
    • 齐亚琛; 李蒙雅
    • 摘要: 种姓是有3000年历史的印度传统制度,通过宗教神话,种姓将人群从出身、职业、身份等方面分层固化,以便于统治.现在印度政党政治中种姓制度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低种姓崛起;(二)种姓协会和种姓政党出现.虽然这些年大选人数和投票率接近峰值,而且印度一大半人都属于低种姓人群,但种姓政党所获得席位和投票率都跌到了低点.这是因为年轻选民增多,通过发达的社交媒体他们更好地了解了每一个参与选举的政治人物的政治理念,他们关注民生胜过种姓问题,更注重政党所追求的利益是否切合自己的实际利益,而且他们也更热衷于支持民族主义者上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