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秋思

秋思

秋思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7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7篇、相关期刊420种,包括青少年日记、文史知识、文学教育等; 秋思的相关文献由774位作者贡献,包括秋思、庐隐、梁衡等。

秋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7 占比:100.00%

总计:727篇

秋思—发文趋势图

秋思

-研究学者

  • 秋思
  • 庐隐
  • 梁衡
  • 王建
  • 张籍
  • 折电川
  • 李明哲1
  • 谷萃健
  • 贾龙弟2
  • 何东枝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宝君
    • 摘要: 《秋思》(作品第28号)是萧友梅的重要器乐代表作之一,也是近代西方音乐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成果。作为迄今为止有史料考证的最早的中国大提琴独奏作品,它以悠扬如歌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眷恋之情。作品满载时代文化气息,以西方“夜曲”题材为依托,将西方创作理念融合于中国器乐作品当中。对作品结构、调式与调性、和声与器乐声乐化风格等多方面的解读有助于更深层地理解作品的创作特征与艺术价值。
    • 牛静
    • 摘要: 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近代大儒王国维先生评价其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具有超然的地位。在众多秋思诗词中,该小令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除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营造以外,与该小令一反传统古诗词咏秋的套路有莫大的关系。马致远利用“反套路”艺术赋予了该小令独特的文学品格和美学价值,成为古诗词艺术中描写秋天的典范,获得各个时代读者的喜爱和传颂。
    • 韩建勇
    • 摘要: 《秦桑曲》原名《苦诉曲》,作于1979年。乐曲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居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和《秋思》诗意,取“秦桑”二字为题,描写了妙龄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盼望早日归家与家人团聚的急切心情。乐曲结构上严紧,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全曲有“苏板”(引子部分)、“慢板”“紧板”(快板部分)等各种板式的变化,构成整首乐曲。
    • 李常凯; 龙圣武(指导)
    • 摘要: 春夏秋冬,四季无声,轻轻地来,悄悄地走。转眼间,只剩秋的一个尾巴——晚秋。晚秋,用秋高气爽、天高地黄来修饰,不免俗套而无聊。尤其是贵阳之秋,可比这绚丽了许多,斑斓多彩、韵味悠长。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秋是那么消沉,但只要细细品尝,还是能咀嚼出别样滋味。相比春的烂漫、夏的火辣、冬的寒冷,秋更为宜人。
    • 郭丹
    • 摘要: 元曲雅俗兼俱的艺术特色被王国维推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曲状元”马致远在《双调·夜行船·秋思》用俗语参透功名富贵的虚幻无常,用雅词构建“竹篱茅舍”的精神桃源,从而传达秋思的主题。
    • 张景文
    • 摘要: 月圆的时候,大地披上一层柔美的面纱,月朦胧,情朦胧。桂树盛开了一河花香,吴刚杵臼酿桂酒,嫦娥月宫舒广袖,惹得蟾蜍"呱——呱——"三两声。人们喜爱圆月,因为圆月亮白,能寄托思念家乡、渴望团圆,让时间永恒的情愫。"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明人远,思深情长,切骨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道出月圆人团圆的欢快喜悦之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亘古如斯,超越时空,洒下满眼清辉,让人顿感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 范仲淹
    • 摘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途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 董国宾
    • 摘要: 秋一点头,田野的梦纷纷落地,庄稼人走到田间开始拾秋了。一粒粒种子从春天就在风雨里往前跑,钻过炽夏的通道,一到秋天,一个个笑脸便捧出来。金谷笑弯了腰,大豆从豆荚里跳出来,玉米金灿灿的影子染满了坡。棉朵洒下一地白,高粱美得如秋阳,微红的芦花摇曳秀姿哼秋歌。这秋之美,美在盈实和喜悦,美在秋思弥漫与快乐。
    • 贺自祥
    • 摘要: 在文学作品当中,描写秋天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而且其中的很多都是经典。秋天这个季节在中国的社会与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自然更替的角度来看,秋天意味着收获;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看,秋天意味着思念。也正因为如此,在诸多文学作品当中,以秋思为主题的又占了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因此中国古人一旦离乡,往往自然就会有一种思念的情怀,这种情怀在秋天这个季节里伴随着树叶的飘零又会更加浓烈,于是不知不觉当中,秋思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 车思宽
    • 摘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将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上。对我来说,一到中秋节,全家人齐聚一堂,赏月品桂,便觉得无比的欢乐。2020年的那个中秋,皓月当空,玉盘似的月亮将皎洁的银光洒向大地。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接连飘过,给这本就神秘的月亮又增添了几分俏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