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58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市场研究、中华商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国际(杭州)茶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国际茶业高峰论坛、2008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等;福鼎白茶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阙玉林、吴传惠、曾芳芳等。

福鼎白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5.8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458 占比:94.00%

总计:1551篇

福鼎白茶—发文趋势图

福鼎白茶

-研究学者

  • 阙玉林
  • 吴传惠
  • 曾芳芳
  • 翁开振
  • 董史穗
  • 吴加旺
  • 吴小韧
  • 吴少宇
  • 孙威江
  • 安图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承慈
    • 摘要: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也是白茶保护区及“白茶始祖”发源地,国家重点保护Ⅰ级植物有2科3种;Ⅱ级有8科9种;Ⅲ级有4科6种,省重点保护的(Ⅳ级)有13科15种。“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利用土地的记载,太姥山茶园利用生态系统养分自我循环和生物自肥能力培肥土壤,并增加生境建立,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繁衍条件。同时,茶树为少根毛植物,丛枝菌根菌能在茶树根基形成大量外生菌丝,这大大扩展了根系吸收面积,促进茶树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 董史穗
    • 摘要: 福鼎白茶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还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通过对隋代《永嘉图经》的引用,说明了白茶的存在。发展到今天,白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认可,市场反应相当良好。一些福鼎白茶的传统技艺传承人抓住机遇,延续传统、开辟新的生产和市场模式,更是取得了理想的效益,不仅获得了经济收入,并且还将福鼎白茶及其相关文化,传播到了更广、更远的地方。董德茶业是目前福鼎白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支品牌,其传承点头董德白茶制作技艺,所制之茶经海路漂泊,远销东南亚地区。本文主要对董德茶业的点头董德白茶制作技艺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白茶的市场发展和文化传播。
    • 林珠稻; 陈韵杨
    • 摘要: 本文对加温萎凋与复式萎凋过程中取不同萎凋样品及成品茶,采用国标方法分析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同时采用GC/MS分析两种萎凋方式制成的成品茶香气物质差异,来探究两种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萎凋制成的福鼎白茶可溶性糖、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复式萎凋。香气物质上,加温萎凋与复式萎凋成品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总体一致,其中醇类物质所占比例最高,加温萎凋成品茶的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复式萎凋成品茶。综合而言,加温萎凋能提高福鼎白茶鲜爽度、甜度和香气品质。
    • 唐雯秋; 李新宇
    • 摘要: 福鼎白茶文化是在白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的地域性茶文化,体现了福鼎白茶独有的种植、生产、贸易等特色。近年来,其在福鼎白茶产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采用访谈法、调研法以及文献研究法,从茶叶的产业链管理、产品的种类、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等角度总结白茶文化在福鼎白茶产业中的作用,以期推动白茶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实践发展。
    • 董史穗
    • 摘要: 商品包装设计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对商品的形象塑造和品牌价值都有一定影响作用。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品质和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为彰显其内涵品质可以在设计包装时融合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文首先对福鼎白茶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传统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意义,最后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白茶包装设计上的具体应用,以供相关参考。
    • 林章文; 陈韵扬
    • 摘要: 研究采用电焙与炭焙的干燥方式制成福鼎白茶,分析了福鼎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理化成分含量变化,同时采用GC/MS分析香气物质差异,探究了干燥方式与干燥温度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焙与炭焙成品茶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没有显著差异,但电焙成品茶的儿茶素总量更高,水浸出物含量也更高。香气物质上,电焙与炭焙成品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总体一致,炭焙成品茶的二十烷、香叶醇与苯乙醇等物质含量高于电焙成品茶,这些物质通常与烟烤香有关;而电焙成品茶的β-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与香叶基丙酮等物质含量高于炭焙成品茶,这些物质通常与花果香、清香有关;同时,与低温炭焙成品茶相比,高温炭焙成品茶的α-柏木烯、δ-杜松烯等与炭火、木质香气有关的物质含量更高,而苯乙醛、橙花醇、芳樟醇以及二氢猕猴桃内酯等与花果香有关的物质含量更低。
    • 翁开振
    • 摘要: 福鼎白茶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福鼎白茶文化是深厚的文化价值体现和意义深远的文化财富。文章对福鼎白茶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福鼎白茶文化遗产价值开发的保护策略,以期为继承和发扬福鼎白茶文化提供参考。
    • 董史穗
    • 摘要: 白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福鼎是白茶的主产区与主要出口基地,该地区年产量约占我国白茶总产量的大半。近些年来,白茶的健康功效逐渐被人们所知,生产与消费也因此获得飞快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增,怎样确保白茶产品质量就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关注事项。影响白茶品质的因素有多种,除开茶树品种与鲜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原料外,初制当中的工艺技术和温湿度等因素也会造成影响。尽管福鼎白茶加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对其品质却有极大影响。基于此,下面将重点针对福鼎白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展开分析。
    • 高健健; 陈丹; 彭佳堃; 吴文亮; 蔡良绥; 蔡亚威; 田军; 万云龙; 孙威江; 黄艳; 王哲; 林智; 戴伟东
    • 摘要: 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 阙玉林
    • 摘要: 福鼎白茶依据采摘标准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以及新工艺白茶等。通过对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存储技术以养生功效进行分析,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该茶叶品种进行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