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祭礼

祭礼

祭礼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风俗习惯、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天主教、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俗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17研究生论文报告会等;祭礼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克生、于俊利、吕丽等。

祭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98.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65%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1.29%

总计:155篇

祭礼—发文趋势图

祭礼

-研究学者

  • 赵克生
  • 于俊利
  • 吕丽
  • 嘎代才让
  • 孙越
  • 尹荣方
  • 张应斌
  • 徐洁
  • 章军华
  • 许风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郭晓东
    • 摘要: 酒是先秦礼乐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祭祀、敬长、合欢等诸多礼仪场合都离不开酒。在不同的礼仪活动中,酒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从祭礼之用酒中,我们可以看到,祀神之酒贵薄而贱厚,以其尚质贵本,乃得交于神明之宜。乡饮酒礼的意义,则在于明敬让、序长幼、别贵贱,以成就孝弟、尊贤、敬长、养老的道德风尚。至于燕礼,在朝廷则尽君臣之欢,在宗族则敦族人之睦,故不醉无归以示之亲也,既醉守礼以示之敬。
    • 赵彦昌; 王长圆
    • 摘要: 《黑图档》是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整理的代表性成果,其收录的档案真实记录了盛京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情况,为研究清代地方档案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祭礼是中国古代“五礼”之一,备受重视.本文以《黑图档·咸丰朝》为依据,具体阐释其中盛京礼部档案对清代盛京地区祭礼的官员、祭品、流程等记录情况,以期为研究清代盛京地区的祭礼提供参考.
    • 张阔
    • 摘要: 弥撒感恩祭是教会生活的泉源,两千年来感恩祭礼历久弥新。弥撒的举行地点常常在神圣的教堂(法典932条),教堂集圣乐、圣像、建筑艺术之唯美元素,合聆听、歌颂、察看、品味、接触的五官之高峰体验,呈现出神圣与美的综合。
    • 孙越
    • 摘要: 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在其两篇博士论文中,分别利用古典文献分析了我国原始婚姻形式和媵嫁制度的特点及其与各种祭祀活动的关系.在他看来,原始婚姻形式发生在较早的乡村农民中,同上古特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而媵嫁制度出现在较晚的城市贵族中,服从于家族结盟和宗庙祭祀等政治活动.在原始婚姻形式中男女双方进行相对直接的沟通,而媵嫁制度婚姻中男女的交流较少且需要依赖中介者,女性也成为家族之间交易的对象.原始婚姻形式合乎天时地利,男女之间平等自由;而因生产力的发展,族内男性间出现不平等,长男获得相对其他男性的权威,一次迎娶多位女性的媵嫁制度随之出现.
    • 孙越
    • 摘要: 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在其两篇博士论文中,分别利用古典文献分析了我国原始婚姻形式和媵嫁制度的特点及其与各种祭祀活动的关系.在他看来,原始婚姻形式发生在较早的乡村农民中,同上古特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而媵嫁制度出现在较晚的城市贵族中,服从于家族结盟和宗庙祭祀等政治活动.在原始婚姻形式中男女双方进行相对直接的沟通,而媵嫁制度婚姻中男女的交流较少且需要依赖中介者,女性也成为家族之间交易的对象.原始婚姻形式合乎天时地利,男女之间平等自由;而因生产力的发展,族内男性间出现不平等,长男获得相对其他男性的权威,一次迎娶多位女性的媵嫁制度随之出现.
    • 谢遐龄
    • 摘要: 礼制的宗教意义一向被忽视,朱子学的宗教内涵同样被忽视.这种情况起因于学术界未正视古代中国的宗教性质.敬天法祖是中国人的信仰,也是中国人的宗教.古代中国的宗教表现为礼制,是敬天法祖的制度实现.《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晚年全力编纂的巨著.他以残存的《仪礼》为经,拣选、编辑能搜罗到的相关材料,使之大体再现了古代中国的礼制,为后人提供了全面了解古代中国(战国时期以后)的入门资料.古语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按照杨复的说法,《仪礼经传通解》的《祭礼》,能够体现朱熹"扶植纲常、垂世立教之本心","经世宏纲莫重此书".本文在详读《祭礼》的基础上,从中初步整理朱子学的宗教维度,大致拉出体现敬天法祖的祭祀制度.国家是祭天、祭祖的主体,可见古代中国的宗教是国家主持、主管的宗教.国家宗教祭祀的神祇体系相当复杂,难点在理清居于顶层的天、帝关系.中国宗教中有五位上帝,五帝之上有上天(有时也称为帝——昊天大帝或皇天上帝),又有五天帝、五人帝之分,本文对之稍作清理,以此显明古代中国国教信仰对象十分明确,既有制度,又有崇拜对象.同时祭祀活动中又有情感要素,如敬畏、依恋、感恩,这就阐明了中国人的信仰实况,朱子学宗教内涵轮廓现矣.接着本文依据《仪礼经传通解》中雩祭资料指出,不应把国家宗教看作原始宗教.最后,本文以"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补足《祭礼》未讲全的意义.
    • 厉静泽1
    • 摘要: 祭祀作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为人们所熟知。最初的祭祀指的是神官、祭司向神佛供奉五谷猎物、表达感谢、祈求庇佑的仪式。而如今祭祀形式丰富多样,也不再拘泥于以神佛为中心,逐渐发展为祭礼。本文通过分析祭祀与经济、宗教、社会之间联系的变化,考察了祭祀向祭礼转变的原因。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祭祀和经济的紧密联系,祭祀逐渐变成了观光活动。由于人与神佛关系的淡薄,祭祀逐渐平民化。为了满足被时间空间拆散的现代人接近彼此的需要,出现了以开放性和灵活性为特征的祭祀。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明确祭祀向祭礼变化的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