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道碑

神道碑

神道碑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专利文献153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浙江学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神道碑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钧、冯文慈、卞孝萱等。

神道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62.59%

专利文献>

论文:153 占比:37.41%

总计:409篇

神道碑—发文趋势图

神道碑

-研究学者

  • 陈钧
  • 冯文慈
  • 卞孝萱
  • 李丛昕
  • 田中华
  • 刘荆陵
  • 吴景山
  • 周双利
  • 孔凡礼
  • 孟繁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斌
    • 摘要: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真卿71岁撰文并书丹,是颜真卿为他的曾祖父所写的神道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石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 王瑞来
    • 摘要: 南宋王朝崖山覆亡之后一个月,元军在各地仍然遭到宋朝军民不同程度的抵抗,在江西南安也发生了激战。激烈抵抗的结局,各种方志的记载是遭到了残暴屠城,《宋史翼》也如是援引,而《元史》的记载却是“不戮一人”。截然相反的记载,孰是孰非?追溯史源,《元史》的记载取自姚燧的一篇神道碑神道碑将确曾发生的屠杀变得了无痕迹。姚燧是元代拥有深厚道学渊源的文坛大家,神道碑的记载也被取信。颠倒事实,固非信史,除了受寓目资料的误导外,仁爱止戈当或为姚燧改写旧事之主观动机。无论如何,改写的事实进入主流史籍,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文献以及清代几部新修元史均蹈袭其说。此件个案,引发研究之际如何追寻历史真实的思考,对碑志载笔的警觉和对方志史料的关注也被再度提示。
    • 仇鹿鳴
    • 摘要: 柯昌泗《語石異同評》中曾提及後梁名將劉鄩神道碑,云:“光緒初出山東濰縣。濰人郭子嘉處士(麐)專爲拓釋其文,人無知者。予傳鈔釋文,以呈羅師。”(1)劉鄩碑雖早已被發現,一直罕爲人知。迄今爲止,尚未見拓本刊佈,學者幾無注意。昔年陳尚君師纂輯《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雖據柯氏著録,知此碑或存於世,囿於當時的條件,未能寓目。
    • 游自勇
    • 摘要: 魏征去世的贞观十七年,正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之时,李承乾后因谋反案获罪,属于太子集团的杜正伦被流放,侯君集被杀,这两人都是魏征推荐的。当时就有人跳出来说魏征结党,这触动了太宗敏感的神经,他对魏征的信任因此受到强烈冲击。之前,太宗将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魏征嫡子魏叔玉,适逢魏征去世,婚事不得不延缓,但此时情势已经逆转,就在魏征卒后六个月,太宗不但手诏废除了联姻,还下令将魏征神道碑扑倒。
    • 摘要: 继2020年发现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之后,2021年3月17日,西安又发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神道碑。如果出土石碑经学界最终论证确为柳公权书写的石碑,这将是考古界和书法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2021年3月17日,西安一工地施工时意外发现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唐故开府赠扬州大都督杨公(承和)神道之碑》。不过可惜此碑已经不完整。
    • 刘灿辉
    • 摘要: 近年来,唐代墓志碑刻不断出土,其中不乏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冯承素、徐浩、史惟则等所书之精品。譬如,今年3月在西安市枣园北路建设工地出土的柳公权所书《杨承和神道碑》,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的颜真卿书《罗婉顺墓志》,加之之前西安出土传为冯承素书的冯承素之父《冯师英墓志》,以及数年前出土于洛阳的颜真卿书《王琳墓志》《郭虚己墓志》等,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传播,其深度传播力则主要体现在考古界、历史界、书法界。今拟从其书学价值及其传播力角度,略述己见。
    • 刘荆陵
    • 摘要: 苏轼的神道碑作品不多,历代批评家贬多于褒。从叙事艺术角度看,苏轼神道碑在叙事方法、叙事效果、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等方面自成一家,并与其文论思想一脉相承。
    • 刘荆陵
    • 摘要: 苏轼的神道碑作品不多,历代批评家贬多于褒.从叙事艺术角度看,苏轼神道碑在叙事方法、叙事效果、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等方面自成一家,并与其文论思想一脉相承.
    • 徐焕
    • 摘要: 有别于以新出碑志勾勒作家生平,或着重分析碑志文体义例的研究路径,本文在昭陵神道碑、墓志铭并行的视域下探讨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着重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互文异构是昭陵碑、志文本的并行模式.互文基于重构行实素材的史源共性,异构源自碑志的文学传统与撰者的书写倾向,映照出文本功能、文体规范、实际创作的交融与张力;二、碑、志的书写差异所呈现的多样路径和历时流变,折射出唐廷的史权与史实的遮蔽;三、文本的悬隔和畸变揭示出朝廷、丧家、撰者的互动与折冲.以求通过并行视域的文本互证,深化文献、文本、文学的贯通研究,进而回溯和透析昭陵碑志的撰作现场.
    • 李玮; 韩芳; 王启斌; 余子骅
    • 摘要: 清"明岐阳王神道"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北麓太平门外蒋王庙西,是明初赐葬的岐阳王李文忠墓址所在地.该墓园2006年被国务院作为明孝陵扩展项目明功臣墓(并入明孝陵)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该碑在露天室外保存中长期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病害影响以及人为破坏后,病害程度日益加深.为此2020年5月笔者组织实施了对该件石碑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工作.本文拟就保护修复工作中病害梳理分类、无损检测、现场实验以及清洗脱盐、锚杆加固等修复重要技术环节作回顾性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