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根管

神经根管

神经根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733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十五届颈肩腰腿痛学术经验交流会、2006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第42届国际脊髓学会学术年会等;神经根管的相关文献由75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冯俊涛、刘杰等。

神经根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331 占比:99.86%

总计:97472篇

神经根管—发文趋势图

神经根管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冯俊涛
  • 刘杰
  • 尹华伟
  • 徐文东
  • 徐静
  • 李铁
  • 栾修荣
  • 沈云东
  • 王克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广振; 张春琪; 牛小育
    • 摘要: 目的随访观察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手术疗效与术前CT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个月~2020年9月我科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LSS患者85例,依据其术前CT影像学参数进行椎管致压情况评估,探讨术前CT影像学参数(即:椎管的软组织侵袭率,神经根管的软组织侵袭率)与患者术后6个月时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跛行距离也相较于术前显著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的椎管软组织侵袭率与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跛行距离的改善情况,均呈正相关关系(r=0.437、0.228、0.582,P<0.05);术前神经根管软组织侵袭率与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跛行距离的改善情况,均呈正相关关系(r=0.295、0.379、0.353,P<0.05);骨性椎管面积与术后6个月VAS评分、跛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也均呈正相关关系(r=0.287、0.359,P<0.05)。结论LSS患者行PELD手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手术获益与术前的椎管、神经根管的软组织侵袭率及骨性椎管面积均呈正相关性。
    • 王永胜; 张昆鹏; 马航; 单晓威; 刘爱国; 周炳康; 郭庆功; 陈有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与传统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60例CSM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颈后路单开门手术,观察组予以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指标.结果 在术后的脊髓后移距离、JOA评分改善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CSM,能更好地解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可作为优先考虑术式.
    • 蔡礼涛1
    • 摘要: 由于腰椎椎管狭窄由于多表现为腰痛、腿痛,人们常将其认为是睡眠姿势不正确、工作繁类造成的临时性腰腿痛,所以在发病初期很少有人会引起重视。病人如果在发病初期便可以得到确诊接受科学治疗,实际上是可以获取非常好治愈效果的。不过,也有些病人因为对此病症了解不足,所以出现临床症状后十分随意,没有及早就医诊疗,随着病情逐渐发展.
    • 陈广儒; 卫建民; 夏斌; 段豪; 王军峰; 王小明
    • 摘要: 目的 分析腰椎管狭窄(LSS)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LSS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72例,按收治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为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为观察组(42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VAS及JOA评分均优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滑脱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LSS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王婷; 戴冀斌
    • 摘要: 目的:比较MR与CT检查对腰骶部神经根管狭窄症显示的差别,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方法:收集61例临床出现明显腰骶部神经根卡压症状的患者,分别做MR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两者对神经根管狭窄及其因素的显示有无差别.结果:对于61例神经根症状患者,能确定责任神经根、卡压部位且与临床表现符合的,MR与CT分别为55、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在狭窄因素的显示方面,MR和CT对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显示分别为55、45例,对椎间孔区骨质增生的显示分别是21、42例,对黄韧带肥厚的显示分别是21、11例,椎体滑脱的显示均为2例,脊柱侧弯的显示均为1例.在CT和MR检查椎间盘突出/膨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三种因素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0、17.39、5.79,P<0.05).结论:MR对L3~S1神经根卡压比CT敏感,但在引起神经根卡压的因素显示方面,两种检查各有优势.
    • 翟小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以及固定融合的选择。方法:总结107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25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61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1例。结果:107例平均随访7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是76.00%、90.16%、80.9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0%、9.84%、19.00%。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的狭窄与患者症状、体征是否相符来决定手术范围。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全椎板减压与腰椎失稳是决定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指征。
    • 杨团营
    • 摘要: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腰骶神经根病患者60例,均行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 ODI 及 VAS 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周及6、12个月 ODI 和 VAS 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及6、12个月 ODI 和 VAS 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5 d 发生并发症10例:切口表浅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7 d 后恢复,一过性感觉减退6例、一过性肌力降低2例、一过性感觉麻木1例。结论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为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手术方法。
    • 章征源
    • 摘要: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81岁,3年前突发腰痛,经医院检查发现腰3-5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腰4椎体轻度滑脱移位,诊断为腰突压迫神经,通过静养和加服药物已逐渐好转、痊愈。可最近每天下午三四点钟至晚上12点左右,右下肢外侧踝关节上方有一个巴掌大的部位麻痹疼痛,几乎天天如此(后半夜至中午很少发生),服用各种中西药物及做理疗按摩等均未见好转。
    • 董钊; 张永兴; 王伟; 刘大鹏
    • 摘要: 腰椎体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断裂致下方椎体向前滑脱,引起的下腰痛或腰腿痛[1]。近年来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迅速发展,证明牢固的内固定有助于提高融合率,并可以不同程度地矫正脱位[2]。腰椎体滑脱以L5多见,L4次之,两个节段峡部同时断裂崩解、不连导致腰椎两个节段滑脱很少见,有报道约占腰椎滑脱症的0.6%[3]。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成功治疗该症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农民,无明确腰部外伤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