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祁连山区

祁连山区

祁连山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林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044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丝绸之路、山地学报、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甘肃省2009年学术年会等;祁连山区的相关文献由45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乾、李世雄、蓝永超等。

祁连山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5.6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3044 占比:93.92%

总计:3241篇

祁连山区—发文趋势图

祁连山区

-研究学者

  • 陈乾
  • 李世雄
  • 蓝永超
  • 马玉寿
  • 王彦龙
  • 赵传燕
  • 陈添宇
  • 胡兴林
  • 年勇
  • 康尔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建昊
    • 摘要: 武威处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南部祁连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多样,野生生物资源丰富,是石羊河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也是黄河支流的重要水源地;北部沙区是全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 董永骏; 袁虹
    • 摘要: 落叶松是祁连山区寺大隆、大河口、古城、华隆、祁连等林区引种种植的外来树种,主要为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祁连山海拔2000~3000米、坡度30度以下的阴坡、半阴坡生长表现较好,是祁连山浅山区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一、落叶松林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祁连山区采集观察到取食落叶松的昆虫126种。按分类系统分,同翅目4种,半翅目3种,鞘翅目50种,鳞翅目64种,膜翅目5种。以取食部位分,有食叶害虫57种,蛀干害虫14种,枝梢害虫10种,苗圃地下害虫73种。
    • 张万刚
    • 摘要: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5.02 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片区 3.44 万平方公里,占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68.5%。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分局辖区内分布有大量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冻土、冰川等自然资源,是雪豹、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岩羊、冬虫夏草、雪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分布区,特别是中亚山地生物多样性旗舰物种、雪豹的重要栖息地。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祁连山区爬地柏扦插栽培技术内容,并针对祁连山育苗自然情况进行概述,以供参考。
    • 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祁连山区典型坡面植被斑块间水文连通性及水分传输过程研究”(批准号:41901050)由杨军军副教授主持。本项目以祁连山区典型坡面为研究单元,针对植被斑块间水文连通性和水分传输规律,量化坡面不同植被斑块间水分拦截和再分配过程,从而在坡面尺度上识别植被斑块间水文连通性及其水分传输规律,深化水文过程与植被空间格局的作用机理。为干旱区山地植被建设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流域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模拟提供关键参数和数据支撑。
    • 汉瑞英; 罗遵兰; 赵志平; 肖能文; 史娜娜; 孙光
    • 摘要: 应用生态学“源—汇”理论,以祁连山区为研究区,利用最大熵模型模拟高原鼠兔潜在分布区域,提取最高适生区作为鼠害潜在区域,运用最小阻力面模型构建鼠害生态阻力面,提取了祁连山区81条鼠害潜在发展扩散路径,识别出120个鼠害扩散节点,结果表明:等温性(Bio3)、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砂砾含量是影响高原鼠兔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鼠害源地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青海地区西南、西北部,多以条带状分布,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2.97%;中度覆盖草地和低度覆盖草地是鼠害扩散路径的主要景观构成类型,约占扩散路径总面积的78.6%;鼠害扩散路径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刚察县、祁连县中部、天峻县西部,这些区域容易形成连片的鼠害区域;鼠群灾害扩散节点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西部天峻县、祁连县和刚察县境内,是鼠害防治的关键节点.
    • 李月皓; 王晓凡; 白丽; 刘扬; 韩昱
    • 摘要: 面向祁连山“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需求,构建高分遥感数据一站式服务与应用平台,介绍了平台的组成及技术流程、创新特点及应用成果展示。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智能化处理,提供生态监测分析应用服务,实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为祁连山“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 安克俭; 魏霞; 贺燕; 路志强
    • 摘要: [目的]探究祁连山区土壤养分及含水率分布特征,为祁连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高寒草甸、高山灌丛、温性草原、温性荒漠4种高寒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及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层深度和4种坡向下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含水率(SMC)分布特征,及其与年平均气温、年累积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研究区SOM含量范围为1.85~190.31 mg/g,TN含量为0.07~7.99 mg/g,TP含量为0.24~1.81 mg/g,SMC为0.79%~73.21%。(2)土壤SOM,TN,TP,SMC含量差异主要受植被类型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SOM,SMC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高寒草甸>高山灌丛>温性草原>温性荒漠;TN含量:高山灌丛>高寒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TP含量:温性草原>高寒草甸>高山灌丛>温性荒漠。在4种坡向中,TP含量在半阴坡最高,阳坡最低,SOM,TN,SMC含量在半阳坡最高。(3)SOM,TN,TP,SMC与年累积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SOM,SMC与年平均气温均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TN含量与年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祁连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植被恢复措施的布设可优先考虑在半阳坡、高寒草甸和高山灌丛区域,因地制宜地促进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
    • 尚洪磊; 韩永伟; 蔡譞; 吕凤春; 王世曦; 孟晓杰; 计伟
    • 摘要: 通过分析青海省祁连山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山、水、草、田(天然牧草地)、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河河源区、疏勒河河源—出境段及哈拉湖东岸等重点区域,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场改良、草地生态系统破碎化治理、草原鼠害防控、人口聚集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为重点工程,提出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修复破碎生境和提升生态环境功能三大重点任务,探索推进高寒内流河源头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屏障功能,切实保障西北内陆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
    • 汤永涛; 张宇; 周秉正; 王国杰; 简生龙; 李柯懋; 赵凯
    • 摘要: [目的]了解青海祁连山区鱼类资源状况,为今后的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6~9月,对该地区42个样点开展80次的实地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2116尾,隶属于2目3科8属18种及1亚种.高原鳅属鱼类为最大的类群,有10种,占总种数的52.63%.文献有记载但本次未采集到的土著鱼类有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花斑裸鲤(Gymnocyprisecklo-ni)、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刺鮈(Acanthogobio guentheri)和黄河雅罗鱼(Leuciscus chuanchicus),未采集到的入侵物种有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北方花鳅(Cobitis sibiric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的鱼类个体趋于减小,数量趋于减少.[结论]该地区的鱼类资源组成变化主要受到各种类型人类活动影响,并就此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 白雁翎; 王芳; 刘扬
    • 摘要: 近60年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区的大通河上游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均显著增加,同时在冰川消融50%、冻土退化、源头797km2沼泽退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年径流深以6.0mm/(10a)趋势增长;基流分割表明,径流突变以来基流总量和占比均增加,8月基流量由谷值转变为峰值,汛后和枯水期基流显著增加;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气候弹性系数法对径流增量进行驱动因素定量分析,径流突变之后相对于基准期而言,年径流深变化+33.6mm,其中降水影响+18.3mm,潜在蒸散发变化影响-3.0mm,冰川融化对径流增量的影响至多为+10.0mm,剩余项+8.3mm为冻土退化和误差项的综合影响。由于各要素影响机制、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未来水文情势尚不明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