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祁漫塔格

祁漫塔格

祁漫塔格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工业经济、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4482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等;祁漫塔格的相关文献由480位作者贡献,包括丰成友、何书跃、李大新等。

祁漫塔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482 占比:99.82%

总计:104674篇

祁漫塔格—发文趋势图

祁漫塔格

-研究学者

  • 丰成友
  • 何书跃
  • 李大新
  • 张爱奎
  • 刘建楠
  • 赵一鸣
  • 于淼
  • 李东生
  • 李文渊
  • 刘永乐

祁漫塔格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盘喜; 郭峰; 王振宁; 冯乃琦
    • 摘要: 通过东昆仑祁漫塔格小圆山辉长辉绿岩岩相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浆作用及其源区、成岩构造环境、年龄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辉长辉绿岩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SiO_(2)含量为48.27%~50.06%,全碱Na_(2)O+K_(2)O含量低,为3.10%~4.04%,且钠较钾富,MgO含量为7.81%~8.60%,TFe_(2)O_(3)含量为10.69%~12.00%,TiO_(2)含量为1.32%~1.76%;∑REE平均为58.13×10^(-6),δEu值为1.02~1.24,平均为1.12,呈轻微正异常;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Gd略亏损的近平坦曲线,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弱富集特征;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Sr,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和Th,轻稀土元素及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P。采用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小圆山辉长辉绿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5±16 Ma(MSWD=5.0)和243±11 Ma(MSWD=4.1),前者代表辉长辉绿岩的结晶年龄,后者应代表晚期深部岩浆上升侵位到辉长辉绿岩中形成的锆石结晶年龄,是对中三叠世末期伸展活动的响应。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小圆山辉长辉绿岩是拉张型岛弧背景下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平衡部分熔融的产物,受到一定程度地壳物质的混染。
    • 罗攀; 石增龙; 王新雨; 王玉往; 李加多
    • 摘要: 牛苦头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中西段,是祁漫塔格地区近年来发现最大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之一。本文通过牛苦头M1磁异常区采坑周边及矿权西侧开展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以下简称“OCTEM”)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编录,共识别出8条NE向、北西陡倾断层,圈定了8条低阻异常,综合研究认为I号异常东侧为已知矿体或矿化体所致,西侧可能为揭露矿体或矿化体向西的延伸。II号异常应为第四系下伏地层中的低阻层,异常内局部区域可能为断层引起的低阻。本文认为NE向构造为M1磁异常区主要导矿构造,矿体的形成受NE向构造控制明显。I号异常和II号异常可能为已知矿体西延导致,为矿致异常。根据低阻带延伸方向,本文认为M1采坑西南侧32-18线以及16-6线仍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 李双龙; 王新雨; 王玉往; 祝新友; 李加多; 吴锦荣; 郭博然; 蔡亚伟; 陈昱; 耿健
    • 摘要: 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中西段,目前已探明铅和锌金属量(推断及以上)115×10^(4)t,为祁漫塔格地区最具成矿潜力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之一。本次研究通过野外工作,对牛苦头M1、M4磁异常区典型矿体的样式及产状研究,总结出牛苦头矿区共有五种矿化(体)类型,其中矽卡岩型矿体和贯入式矿体是牛苦头矿山的主要矿体。结合牛苦头矿区成矿类型及矿化样式,对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矽卡岩型矿体产于远离成矿岩体的大理岩与碎屑之前的硅钙面,而贯入式矿体产于靠近岩体的层间断裂之中。两类矿体的识别对于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的研究以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 王秉璋; 潘彤; 任海东; 王涛; 赵志逸; 封建平; 张金明
    • 摘要: 祁漫塔格构造带是东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北部早古生代汇聚板块边缘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祁漫塔格构造带在早古生代通常被认为是弧或弧后盆地,但其早期形成阶段的地质记录尚未报道,初始俯冲的时代也有待进一步限定.本文选择了祁漫塔格东段拉陵高里河地区祁漫塔格群火山岩和闪长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学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火山岩以安山岩为主,安山岩Si02含量中等(54.02%~63.99%),具有低Ti02(0.19%~0.24%)、Al2 O3(10.67%~12.86%)、P2O5(0.03%~0.05%)和低FeOT/MgO比值(0.80%~1.04)的特征,具有高的MgO(7.86%~11.44%)和Mg#(63~69);闪长岩SiO2含量为53.62%~55.81%,也具有低TiO2(0.19%~0.25%)、A12O3(10.58%~11.52%)、P2O5(0.02%~0.04%)和低FeOT/MgO比值(0.9~1.0)的特征,同样具有高的MgO(9.86%~11.63%)和Mg#(64~66)的特点.高镁安山岩和闪长岩微量元素组成相近,Th(0.22~1.23 pg/g)、Rb(4.11~16.11 pg/g)和Ba(66.7~166 μg/g)含量低,Cr(286~668 μg/g)和Ni(57~181 μg/g)含量高,δEu=0.91~1.47,Sr/Y 比值(19.7~36.1)较低,∑REE含量介于11.8~27.3 μg/g,(La/Yb)N = 1.3~4.3,轻重稀土分馏弱.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Pb具明显的正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和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高镁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19 Ma;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20 Ma和516 Ma,两者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eHf(t)值分布在+10.5~+15.8.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祁漫塔格东段拉陵高里河地区高镁安山岩/闪长岩源于亏损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原特提斯洋俯冲早期的岛弧环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祁漫塔格构造带古洋盆俯冲时代早于520 Ma,该认识也为恢复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早期俯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地质资料.
    • 李双龙; 张欢欢; 陶汝略; 李加多; 吴锦荣; 张永军; 王新雨
    • 摘要: 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中西段,目前已探明Pb+Zn资源量(推断及以上)115万吨,矿区内M1和M4磁异常区已进入开采阶段,M2磁异常区目前仍处于普查阶段,矿区及外围仍然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矿区铅锌多金属矿与铁矿密切共生,所以磁法找矿是牛苦头矿区探寻铅锌矿的一种有效途径,低空航空磁测具有精度高、信号强等特点,属于一种绿色而又先进的工作手段.本次工作运用1:10000低空航空磁测方法,对牛苦头矿区的深部隐伏构造及地质体进行评价.根据航磁平面特征,在牛苦头矿区共划分了9个航磁异常.根据化极后的ΔT异常等值线分布格局和方向导数异常图,共解译出5条断层.通过航磁异常三维定量反演,发现M1、M4、M2分别对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的高磁异常,M2的异常范围大于M1和M4,埋深较M1和M4都大,呈陡倾状,倾向北,从三维反演结果来看,磁异常在深度上赋存于2400~3000m强度最大,横坐标上主要分布在15线到48线之间,在7线~32线强度最大,纵坐标上主要分布在ZK0002~ZK0007之间,在ZK0005~ZK0007之间异常强度最大.经钻探验证后得到证实,通过低空航磁寻找铅锌矿石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牛苦头矿区1:10000低空航空磁法测量为M2磁异常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 蒋斌斌; 祝新友; 王新雨; 李加多; 吴锦荣; 蔡亚伟; 郭天军
    • 摘要: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铅锌矿床目前控制铅+锌金属储量达到大型。其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子石、阳起石、黑柱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矿床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本次研究针对M1和M4矿区主要矿物开展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工作,获得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384~600°C,盐度10.24%~23.18%,辉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308~550°C,阳起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46~458°C,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33~422°C。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反映了成矿流体早阶段以岩浆热液为主,晚阶段加入了大量的大气降水引起温度、盐度的迅速降低,导致成矿物质的沉淀。
    • 王新雨; 祝新友; 李加多; 王玉往; 蒋斌斌; 吴锦荣; 黄行凯; 赵子烨
    • 摘要: 牛苦头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中段,目前已探明Pb+Zn资源量116万吨(推断及以上),为祁漫塔格地区探明的最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之一.M1、M4以及M2三个磁异常区(矿段)为牛苦头矿区主要的矿段(点),矿区发育大量与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质岩体.本文通过对M1、M4以及M2三个矿段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蚀变与矿化分带空间关系的研究,初步确定了 M1和M4矿段钻孔底部的花岗闪长岩、M2矿段钻孔底部的二长花岗岩为成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牛苦头矿区花岗质岩浆岩主要分为两期:M1和M4矿段的花岗闪长岩,其时代为375~353Ma,对应于海西期;M2矿段钻孔底部的二长花岗岩,其时代为216~212Ma,对应于印支期.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M1和M4矿段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为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Mg#值相对较高(平均44.23),含有大量暗色包体,具有弱的δEu负异常(0.68~0.87),以上特征暗示其源区形成过程中存在地慢物质的参与,类似于变玄武质角闪岩源区.其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和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后碰撞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性质.M2矿段钻孔底部的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Ⅰ型花岗岩,Mg#值相对较低(平均27.05),不含暗色包体,较为明显的δEu负异常(0.11~0.56),∑REE为113×10-6~512×10-6,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和高场强元素,Rb/Sr比值高,代表了较高分异的岩体,其源区类似于变砂岩源区.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地质背景,本文认为牛苦头海西期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晚泥盆世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后碰撞阶段背景下,地幔底侵古老陆壳,由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而形成.而晚期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的后碰撞环境,类似于变砂岩岩性地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较强分异演化而成.结合矿床地质及矿物学特征,本文初步将牛苦头矿区划分为两个成矿系统:即M1、M4海西期成矿系统和M2印支期成矿系统,分别对应海西和印支两期岩浆成矿作用.
    • 王盘喜; 郭峰; 王振宁; 冯乃琦
    • 摘要: 拉陵灶火中游基性变质岩体原岩侵位于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之中.文章对基性变质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原岩及源区性质、成岩构造环境、年龄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基性变质岩为斜长角闪岩、变质辉绿岩和角闪岩,原岩应属于亚碱性系列岩石,既有拉斑系列,又有钙碱性系列和钾玄质系列.岩石中SiO2含量为44.04%~54.39%,全碱(Na2O+K2O)含量为1.97%~6.53%、且Na2O>K2O,MgO含量为5.01%~9.58%,TFe2O3含量为7.71%~13.46%,TiO2含量为0.56%~1.49%;∑REE平均为83.60×10-6,δEu为0.89~1.55,平均为1.14,呈轻微正异常;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稍右倾的较平滑曲线,具有轻、重稀土轻微分异的轻稀土略富集特征;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Sr、U、Pb,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略微亏损P和Ti.采用SIMS锆石U-Pb定年,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拉陵灶火中游地区斜长角闪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928±25 Ma)、早寒武世末期(514±11 Ma)、中晚奥陶世(451±11 Ma)和早中泥盆世时期(392±12 Ma)的岩浆—变质事件,其中928±25 Ma和514±11 Ma是斜长角闪岩捕获的锆石年龄,451±11 Ma是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结晶年龄,392±12 Ma是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拉陵灶火中游基性变质岩体原岩是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应形成于岛弧环境.
    • 蒋斌斌; 祝新友; 王新雨; 李加多; 吴锦荣; 蔡亚伟; 郭天军
    • 摘要: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铅锌矿床目前控制铅+锌金属储量达到大型.其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子石、阳起石、黑柱石、石英和方解石等,矿床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本次研究针对M1和M4矿区主要矿物开展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工作,获得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384~600°C,盐度10.24%~23.18%,辉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308~550°C,阳起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46~458°C,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33~422°C.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反映了成矿流体早阶段以岩浆热液为主,晚阶段加入了大量的大气降水引起温度、盐度的迅速降低,导致成矿物质的沉淀.
    • 刘渭; 杨兴科; 江万; 何虎军; 王鲲鹏; 于恒斌; 马晓鹏
    • 摘要: 基于近年来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在找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矿田构造的研究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依据已经迫在眉睫.在本次矿田构造研究中,选取构造发育的虎头崖矿田进行构造应力场的分析,利用野外地质分析和区域构造解析法、矿田断裂构造解析、节理统计分析法、共轭剪节理分析法、化石应变测量统计分析以及韧性变形分析等,首次对区内各断裂、节理及韧性变形带的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厘定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期后的3期次,共8个阶段的构造应力场,主要为:成矿前:(加里东—华里西期)北北东—南北→北北东→北西→北北西;成矿期:(华里西—印支期)北北东—南北→北北西;成矿后期:(燕山—喜山期)北西—北西西→北东东—东西→南北;并为未来区内的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提出了确定原则;最后在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基础上,归纳出研究区构造应力演化过程.在该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田成矿期构造北西西、近东西、北东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及其派生断裂是寻找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