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70篇;相关期刊650种,包括前线、实事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第13届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等;社会劳动的相关文献由141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炳瑛、夏季、洪银兴等。

社会劳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7 占比:34.9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2670 占比:64.90%

总计:4114篇

社会劳动—发文趋势图

社会劳动

-研究学者

  • 刘炳瑛
  • 夏季
  • 洪银兴
  • 钱伯海
  • 陈振羽
  • 余陶生
  • 卫兴华
  • 潘永强
  • 周永
  • 张绪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佳
    • 摘要: 协同育人指凝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一的育人目标。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以家庭劳动教育为基础,以社会劳动教育为支持,提升三个维度劳动教育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聚焦同一个育人目标,让劳动教育真正发生。
    • 陈乃殷
    • 摘要: 马克思的就业理论包括社会分工与就业理论、劳动力商品理论、工资理论、资本理论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等。文章从马克思就业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加强沟通和完善失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供求有效对接、完善工资机制实现工资份额与劳动的统一、推动新资本积累并完善资本机制。
    • 赵钢锋; 高鹏; 张敬文
    • 摘要: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家提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举措.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到大学教育的日程上,而新时代下高等教育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对劳动教育重新认识尚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分析新时代下大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劳动教育体系,更好肩负起人才培养新使命与新挑战,具有现实意义.
    • 王维平; 牛新星
    • 摘要: 在《资本论》这一"有机的整体"中,资本之论辅以劳动之论.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突破口、以劳动为逻辑辅线对资本关系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二重性"使得劳动得以显现,同时,劳动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一股"颠倒"性力量、不同的阶级属性、揭开资本"秘密"的钥匙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由雇佣劳动的析出逻辑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与资本积累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劳动的外在限制和内在超越已成为自身的桎梏,进而社会劳动的物化性和历史性得以凸显,社会劳动得以科学认识,劳动世界得以全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樊小梅
    • 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综合实践型课程,其与劳动教育在内容上、目标上和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适切性和兼容性.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学科互促整合,建立综合立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文章探讨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融合渗透策略.文章认为,学校应把家务劳动课程、校园劳动课程、田园劳动课程以及社会劳动课程这四个课程开展好,让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效落地.
    • 冯骁聪
    • 摘要: 易刑处分是我国台湾地区独具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该制度允许被判处自由刑或罚金刑的犯罪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以其他刑种或措施替代原判刑罚的执行,能够有效应对"交叉感染"等行刑难题,在切实维护刑事既判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刑罚的矫正及防卫功能.在实务运作中,"回笼条款"阻断了借助易刑处分逃避刑罚执行的可能,而该制度与数罪并罚的交错处理规则能够避免易刑制度适用范围的不当限缩,折射出"立法"技术的精致、严整.教育刑观念、标签理论、"不同接触"理论以及刑事既判力理论共同构筑了易刑处分制度坚实的理论根基.大陆改革刑罚制度的进程中,应借鉴易刑处分的制度精髓,拓宽短期自由刑行刑社会化的渠道,优化社会化行刑的保障措施,并探索建立罚金刑履行不能时的替代措施,确保理想的行刑实效.
    • 汪帮琼
    • 摘要: 公有制究竟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何对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楚市场经济的辩证本质。在《资本论》第一卷及相关手稿中,马克思切中商品的辩证发展,研究市场经济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过程,科学地说明商品生产的一般性质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内容和发展规律,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 陆自荣
    • 摘要: 农业资本化即运用资本逻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包括市场化的隐性资本化和所有权的显性资本化.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实践证明资本化不但没有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形成根本对立,相反,资本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马克思社会劳动技术剩余为视角,分析中国农业资本化的逻辑与限度,可以看到,技术与资本化的关系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一定历史时期内,资本化对提升农业技术、获取农业技术剩余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资本的本性,必须防止资本化过程中小农户经济地位下降、土地被剥夺以及资本对乡村社会侵入等副作用.最后,文章从技术剩余的角度提出“农民合作社”的中国农业适度资本化路径,该路径实现了市场机制和合作机制的统一、小农户和资本的共赢;该路径的实现条件包括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智慧农业新技术、培育小农户资本以及构建职业化农民制度.
    • 李松龄
    • 摘要: 私人劳动及其社会分工体系的平衡充分发展,能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商品等价交换的程度,私人复杂劳动能够简化为简单劳动,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保障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将科学和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将私人复杂劳动转换为简单劳动,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和劳动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三者都有助于化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李乾坤
    • 摘要: 社会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还可以表达为资本主义形式下的社会劳动的分配方式和表现形式。基于文本分析可知,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下的社会劳动有两重基本理解,一方面,社会劳动指的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即一种社会结构;另一方面,社会劳动指由一个社会全部个体劳动的集合,因而具有一种量的维度。从这两个维度出发,社会劳动都与价值形式概念密切相关,价值形式是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完成的价值形式货币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回顾批判理论传统,不同思想家和学者都未能完整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因而在对这一概念的批判和发挥上存在不同的缺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