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716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中学生博览、心理与健康、人人健康(医学导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第九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暨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2012学术年会、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等;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琳、李荐中、杨闯等。

社交恐惧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 占比:1.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716 占比:98.89%

总计:27016篇

社交恐惧症—发文趋势图

社交恐惧症

-研究学者

  • 刘琳
  • 李荐中
  • 杨闯
  • 林子江
  • 韩惠民
  • Amanda1
  • Kate Dicamillo
  • 万佳欢
  • 乔禹
  • 何玉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昂; 王振
    • 摘要: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影像学研究提示该病存在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脑网络特征与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情感网络异常对应患者的情绪失调、默认模式网络异常提示患者过强的自我参照思维、认知控制网络异常影响患者的认知策略以及动机网络异常影响患者对社交活动的快感体验,本文主要探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主要症状的神经机制,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古北
    • 摘要: 作为“社交恐惧症”的缩略,“社恐”几乎无须“绕脑筋”便能为人们会意,但其从医学病理到日常流行的“越界”蔓延、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到乐于自我“套用”的“神奇”扭转,却并不简单。在“社恐”成为热词后,人们对分辨“社恐”的流行究竟是一种疾病/缺陷的大量涌现,还是一种正常人群特征的标记和归类,兴趣并不大,更大的热情放在了将其作为自己不擅社交的完美解释,以及回避社交的理由开脱上。
    • 梁兆佳
    • 摘要: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舒必利治疗社交恐惧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2018年5月一2020年9月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收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文拉法辛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文拉法辛联合舒必利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社交回避及苦恼(SAD)评分、社交焦虑(LSAS)评分、总体印象(CGI-SI)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SAD评分、LSAS评分、CGI-SI评分、GSE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SAD评分、LSAS评分.CGI-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满意度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舒必利治疗社交恐惧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张静
    • 摘要: 目的分析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联合舒必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82例,根据抓阄法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n=41)接受单一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患者(n=41)接受文拉法辛+舒必利联合治疗,持续服药12周。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社交恐惧症评分、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交恐惧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A、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联合舒必利治疗,可协同增效,治疗优势更为显著,减轻社交恐惧症状,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开展。
    • 肖阳梅
    • 摘要: 使用手语的听障儿童一般会与手语使用者交流,较少与不会手语的健听人交流,即使交流,也不顺畅,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使用手语的听障初中生,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健听初中生。使用口语的听障儿童担心发音不清晰,别人听不懂,被人嘲笑,只和家人或熟悉的朋友交流,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不论是使用手语还是口语交流的听障儿童,家长都要培养听障儿童交流的自信心,笔者建议可从以下4方面进行。
    • 黎祖熙; 赵时梅
    • 摘要: 社交恐惧症治疗方法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是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较高,因此部分社恐人群通过佩戴口罩来缓解社交恐惧症。在疫情前这种行为可能会因为比较突兀而显得另类。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为防止病毒的传播,全民皆戴上口罩进行防护,“口罩文化”赋予了社恐人群一定的庇护,让其能够在口罩的庇护下更加自信的在公共场合或活动中表露自己。本文通过运用半结构访谈法来对比疫情前后社恐人群对口罩庇护的心理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在疫情前后期,口罩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庇护作用明显,但对于缓解症状的效果具有瞬时性,达不到根治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对治疗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讨论并反思治疗方法。
    • 冰宇奇
    • 摘要: 现在有一类孩子,生活中不太会交朋友,不会与人沟通,但是在线上就特别会交流。他们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他们最爱用的词就是“尴尬”。无论干什么,他们都感到尴尬,还总担心自己的行为出丑,担心自己的观点没有人认同,担心自己影响了别人,让别人不高兴。他们有时候在社交中偏向讨好,可是真要去讨好,自尊又倍受折磨。所以他们就慢慢在人群中沉默了。
    • 欧阳盛玺
    • 摘要: 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缺乏现实中的社交链接,孤独感也成为都市青年人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人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为了缓解孤独,很多人会选择消费,众多相关行业都因此受益,催生了所谓的孤独经济。在孤独经济中,大众的具体消费行为和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分析。本文首先阐释了孤独、孤独人群、孤独经济等概念,以外卖行业、单人份商品行业、宠物行业、游戏行业为例分析孤独经济催生的产业链。之后,进一步分析了孤独经济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得出结论。
    • 黄丹玮; 王帝; 闫宇琪
    • 摘要: 慢悠悠地走在街头,10米开外看见熟人,于是慌张躲避视线,心里默念“别发现我别发现我”,紧接着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没电了的手机屏幕上……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来,“社恐”一词屡屡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症”的标签。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就18至35岁的年轻人的社交情况展开调研。
    • 欣然
    • 摘要: 当年丈夫出轨,她因爱生恨,视男人为洪水猛兽。怕女儿走她的老路,她多次干涉女儿和男生交往。最终,女儿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并发誓终身不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