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礼记·乐记》

《礼记·乐记》

《礼记·乐记》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周易研究、民主与科学、南都学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第七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出土文献与黄河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礼记·乐记》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祎、沈壮海、侯仁之等。

《礼记·乐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91.6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12%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7.26%

总计:179篇

《礼记·乐记》—发文趋势图

《礼记·乐记》

-研究学者

  • 王祎
  • 沈壮海
  • 侯仁之
  • 周晓
  • 姜辉
  • 张雪敏
  • 彭林
  • 徐海准
  • 杨晓霭
  • 王其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曦文
    • 摘要: 一《礼记·乐记》有云:“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一个时代的文学风神总是与社会发展的兴废盛衰息息相关。近读泰山学院于慧博士新著《清代嘉道之际诗歌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对此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提及跨时50余年的嘉庆、道光两朝(1796-1850),正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关口,内忧外患迭至,统治危机日显。
    • 丁启顺
    • 摘要: 《礼记·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万物触发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使其内心感动,发而为艺术。由是艺术需要真情,需要深情,需要激情。数十年来,京华书家朱圣涛对书法艺术一往情深,颇有所成。
    • 詹美思
    • 摘要: 当下对《礼记·乐记》的注疏研究大多将“文”解释为形式、外显,一定程度上会让现在的读者忽略音乐之“文”内涵的真善美价值指向。文章首先从声成“文”的五音形式之美着手,尝试厘清五音形式组合之于五行、五色的宇宙秩序关系;其次借“异文”与“合爱”的关系阐明“文”所体现的天地人伦之善;最后通过对情深而“文”明的阐述,阐明人的天性之静是“文”之外显的根源,而对天性之静的追求实则是对人性之纯真的复归。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的价值整体性,最后强调具有价值整体性的儒家音乐之“文”对人的正向作用。
    • 刘权阅
    • 摘要: “德音”一词是先秦古代典籍中的重要概念,《乐记》中明确提出了“德音之为乐”“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观点,将“德音”与中国宇宙之道的“和”紧密相连。文章以《乐记》中的音乐审美观念为依据,论述“德音”之“和”的审美经验、审美功能及文化理想,揭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对“道”的终极追求。
    • 王蓓; 明易
    • 摘要: 《礼记·乐记》是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文从《礼记•乐记》涉及的乐论和音乐治疗思想2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声、音、乐的递进关系及乐的和合作用,音乐在政治上起到了教化作用,在身心调治上可以调气血,和情志。或许对古人乐记思想的论述,可以为现代健康中国理念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启示。
    • 黄懿
    • 摘要: “王者功成作乐”是《礼记·乐记》乐礼篇的首句,在《礼记·乐记》中,不同的语句中的“乐”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该文先结合“乐”之初义和《礼记·乐记》对“乐”的解释,探析“王者功成作乐”中“乐”的内涵,然后将这一命题拆解为作乐者何、何时作乐、作新乐三个部分来具体分析这一命题,最后总结出“王者功成作乐”的意图是“歌功颂德”。
    • 摘要: 让成语更具体,让文物更亲切。从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挑选与之相关的文物,以“物”说“文”。成语释义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礼记·乐记》:“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徐海准; 周晓
    • 摘要: 《礼记·乐记》作为儒家"礼乐"文化的核心经典书籍之一,对朝鲜的宫廷乐制以及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礼记·乐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使朝鲜民众达到一种自发性接受的程度,如成伣、金昌协、徐荣辅、李德懋、丁若镛、南公辙、成海应等朝鲜文人的文集中,皆可体现其接受并传播相关思想的痕迹.文稿在接受理论的基础上,以成伣对《礼记·乐记》的解读与借鉴、朝鲜中后期文人在《礼记·乐记》中对箕子的讨论以及《礼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版本现况,来考察人们对《礼记·乐记》在朝鲜中后期的传播及接受,以及朝鲜文人如何吸收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与礼乐制度的状况,以期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 刘圆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不断的发展,在服装方面人们对服饰情感表达上有更多的要求,中国传统图案更是可以进一步传达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情感的再合适不过的载体.文章从《礼记·乐记》的音乐本质观作为切入点,利用其艺术的共通性,从而通过拓展其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使更多的创意服装设计作品诞生,让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感价值.
    • 薛琪瑜
    • 摘要: 壮侗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地区,其中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以及云南、广东、湖南的部分地区,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桂等省交界地带[1]。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自主自足的农耕经济培育了质朴的卜拉文化[2]。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歌唱娱乐来放松身心、连接社交,以及取得审美的愉悦;[3]在相处时,他们形成了群体内具有特色的伦理文化,有一套规范与指导人际交往的原则。按照《礼记·乐记》的记载,“伦理”指的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与之相近的“道德”一词见于《管子·君臣下》,指的是行为规范和准则。由于“伦理”与“道德”两词意义相近,所以常被合称为“伦理道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