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化深度

碳化深度

碳化深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61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97586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工程质量、非金属矿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全国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等;碳化深度的相关文献由1558位作者贡献,包括商怀帅、刘燕、商洪波等。

碳化深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5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7586 占比:99.54%

总计:98034篇

碳化深度—发文趋势图

碳化深度

-研究学者

  • 商怀帅
  • 刘燕
  • 商洪波
  • 孙炳全
  • 张誉
  • 潘钢华
  • 王磊
  • 石磊
  • 于军琪
  • 刘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逄建军; 王镜尧; 徐美清; 汤建树
    • 摘要: 探讨石灰石粉比表面积、矿物掺合料、早强剂、防水物质及CO_(2)捕收剂对水泥-石灰石粉体系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实验发现,硅灰替代20 kg/m^(3)石灰石粉时28 d抗压强度达最高,为40 MPa,比空白高6 MPa,高比表面积(750 m^(3)/kg)石灰石粉次之,为37 MPa,比空白高4 MPa,防水物质和过量硝酸钙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掺入0.3%防水石蜡乳液可使体系碳化深度降至最低,达11 mm,比空白降低13 mm,掺入0.8%硝酸铁次之,碳化深度为13 mm,比空白降低11 mm,矿物掺合料替代石灰石粉不会有效降低碳化深度。因此可适度引入铁离子、防水组分或较高比表面积石灰石粉来提高该体系抗碳化性能。
    • 黄海燕
    • 摘要: 以某道路桥梁工程为例,对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回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包括回弹法的检测原理、检测流程、检测注意事项等。分析结果表明,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回弹法检测过程中要遵循检测流程并注意控制检测环境、条件的变化,以确保检测数据的精准性。
    • 孙盛佩; 许灵勇; 张兴洪; 郭峰雷
    • 摘要: 对30个工程的119个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与钻芯法检测,验证了浙江省标准和行业标准回弹法测强的精度,同时分析了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的影响因素,同批次混凝土回弹法、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均质性,回弹法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钻芯-回弹修正系数的分布和修正系数随混凝土强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 虞秋波
    • 摘要: 路灯灯杆混凝土强度主要有回弹值与碳化深度两个技术指标,回弹值主要由回弹仪测量,碳化深度通过碳化深度专用卡尺测量。介绍典型仪器,分析回弹仪的工作原理和碳化深度测量方法,简要论述在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黄毓; 逯静洲; 王建伟; 韩文宇; 肖瑛
    • 摘要: 为研究混凝土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碳化性能,设计了1种轴压加载装置,对普通混凝土以及掺量为30%的粉煤灰混凝土在应力比为0、30%、45%、60%的轴压荷载和二氧化碳浓度为2%、20%耦合作用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轴压荷载应力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两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轴压荷载和二氧化碳浓度作用下,相比于粉煤灰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更好一些;与单一碳化因素作用组相比,不同大小的轴压荷载与碳化耦合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表现为以下规律:高应力比加速了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过程,低应力比则是起到抑制的作用,应力比由0增大到0.3再到0.6,粉煤灰混凝土的28 d碳化深度前者减小了18%,后者增长了25%,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碳化龄期和二氧化碳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碳化初期增长较快,两种二氧化碳浓度下前7 d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能达到快速碳化28 d的65%。
    • 徐飞; 张凯; 陈正; 陈犇
    • 摘要: 为准确预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开展了不同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混凝土的制备与碳化深度测试,进行了数据采集。根据数据及BP算法,建立了3-7-1型三层BP网络,包含三因子网络输入量(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及单因子网络输出(碳化深度),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线性及伪线性两种预测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相比较于常用的最小二乘法线性、伪线性模型更适用于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误差仅为线性模型的63.6%,伪线性模型的61.9%,采用BP神经网络能达到理想的预测结果。
    • 王瑜玲; 潘云峰; 王春福
    • 摘要: 为了考察废弃混凝土粉末、水泥与粉煤灰三种胶凝材料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快速碳化法测试五种不同胶凝材料比例下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结果表明: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中水泥比重越高,抗碳化能力越强;⑵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用量相同时,掺加废弃混凝土粉末的碳化性能比掺加粉煤灰的差;⑶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灰与废弃混凝土粉末的比例为2:1:1时,碳化性能与不使用废弃混凝土粉末时相近;⑷根据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快速碳化试验结果,建立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验证,计算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贴合度高。可见虽然废弃混凝土粉末的使用会削弱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但在合理的比例下这种不利影响会减弱,为废弃混凝土粉末在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亮; 周扬; 彭泽川; 陈鲁川; 孙启亮
    • 摘要: 研究了水泥用量、水胶比、砂率对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与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和水化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当水泥用量为8%时,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佳,但抗碳化性能较差;当水胶比为0.35时,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最佳;当砂率为40%时,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最佳;超硫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是AFt和C-S-H凝胶,缺少硅酸盐水泥中常见的Ca(OH)2;相较于矿渣水泥混凝土,超硫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致密性较差。
    • 姜国新; 易蓉; 罗茂盛
    • 摘要: 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较低,常规技术无法对现场实体强度进行有效的快速检测。文章基于超声回弹综合测强法和碳化深度检测对砂岩破碎料与天然砂砾石混掺的胶凝砂砾石实体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并与标准试块实际抗压强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对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存在拟合偏差,超声回弹综合法中引入碳化深度更接近于胶凝砂砾石实际抗压强度。
    • 张丰收
    • 摘要: 混凝土碳化作用通常是指CO_(2)气体的作用,它不会直接引起混凝土性能的劣化,经过碳化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强度、硬度、密度还能有所提高。通常影响生态混凝土碳化深度是多方面的,本文采用概率性计算方式进行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可靠度研究。通过试验数据说明概率性方法在水工混凝土碳化可靠度研究中的适用经过。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概率性方法进行生态型水工混凝土碳化可靠度研究与常用方法相比较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应用,有利于反应工程实际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