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碘吸附值

碘吸附值

碘吸附值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3548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材料导报、洁净煤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2年全国活性炭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徐州科技论坛暨第二届淮海生态健康论坛、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二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等;碘吸附值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永辉、兰新哲、唐庆杰等。

碘吸附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3548 占比:99.89%

总计:103663篇

碘吸附值—发文趋势图

碘吸附值

-研究学者

  • 宋永辉
  • 兰新哲
  • 唐庆杰
  • 李素琼
  • 田宇红
  • 赵娜
  • 任凌颖
  • 冯丽娟
  • 刘元元
  • 刘振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照轩; 邓国栋; 王伟斌; 谢亮
    • 摘要: 以中值粒径为287μm的粗木炭粉为原料,以不锈钢球为磨介,采用球磨粉碎法制备超细木炭粉;优化双向旋转球磨机的工作参数;测试和表征粗木炭粉和超细木炭粉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和微观形貌;研究炭粉超细化对其碘吸附值以及无硫黑火药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径为10 mm的不锈钢球为磨介,双向旋转球磨粉碎机制备超细木炭粉的最佳工作参数为:磨球体积与筒体容积之比为0.7、球料质量比为10∶1、球形筒体转速为120 r/min、搅拌器转速为80 r/min、粉碎时间为6 h;采用最佳工作参数制备的超细木炭粉粒径约为2.30μm,粒径分布较窄,比表面积可达到852.01 m^(2)/g;超细木炭粉的碘吸附值可达到1 049 mg/g,更易于吸附小分子杂质;相比于粗木炭粉,以超细木炭粉制备的无硫黑火药的热分解温度降低了30°C左右,热分解放热峰温度降低了50°C左右,细化炭粉粒径能够有效提升无硫黑火药的点火性能。
    • 于泽峰; 王琛; 潘峰; 张双全; 段晨龙
    • 摘要: 以山西晋城地区的6种无烟煤为原料,分别采用煤焦油和羧甲基淀粉为黏结剂,经捏合、成型、炭化、水蒸气活化等步骤制备煤基柱状活性炭;采用烧失率、耐磨强度、碘值、亚甲蓝值等指标,评估活性炭制备过程原料煤理化性质与使用黏结剂类型对活性炭成孔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原料煤变质程度和固定碳、挥发分含量有利于活性炭微孔发展;羧甲基淀粉黏结剂易于炭化形成胶体状物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促进活性炭骨架结构形成并强化水蒸气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活化及扩增,使活性炭孔隙向微孔发展;煤焦油黏结剂较强的热稳定性限制活性炭微孔发展,制备的活性炭表现出大孔特性;以羧甲基淀粉为黏结剂可制备耐磨强度为95.3%~97.1%,碘值为1002.2~1031.0 mg/g,亚甲蓝值为222.8~259.8 mg/g的柱状活性炭。
    • 毛吉会; 张健; 常方圆; 杨程; 张启科
    • 摘要: 采用固定床热再生工艺对某化工废水反渗透净化处理工艺中产生的饱和木质活性炭进行再生效果研究,考察了不同热再生工艺条件下再生活性炭与新鲜活性炭对COD去除率、碘吸附值、SEM分析结果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活性炭对COD的去除率能达到新鲜活性炭的96%;低温、中温阶段,碘吸附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再生后的活性炭形貌已基本恢复与新鲜活性炭形貌一致;高温阶段(700°C以上),3°C/min的升温速率比6°C/min、12°C/min更有利于吸附质脱附。固定床热再生工艺可实现废活性炭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活性炭吸附质无害化集中处理。
    • 盛德洋; 巢猛; 胡小芳
    • 摘要: 根据以往的活性炭筛选和水处理效果研究,优选了一种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相对低、焦糖脱色率相对高、对南方某水厂原水水质特征适应性较好的颗粒活性炭用于更换该水厂某一格活性炭滤池滤料。运行的两年时间里,该活性炭滤池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对COD_(Mn)、TOC、UV_(254)、三氯甲烷前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3%、36.2%、77.2%、53.1%;与主臭氧工艺联用对水中荧光溶解性有机物和颗粒数去除效果显著,对三维荧光光谱Ⅰ、Ⅱ、Ⅲ、Ⅳ、Ⅴ区标准体积的去除率均在88%~92%,对颗粒数的平均去除率为84.4%,表明该厂的臭氧活性炭工艺提高了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性。该活性炭滤料可作为水厂活性炭滤池整体换炭的优选炭种,并可降低约30%的换炭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吴倩; 刘元元; 傅皓
    • 摘要: 煤质活性炭标准样品的研制对于规范活性炭产品的应用市场以及提高活性炭检测水平等均有积极的作用。碘吸附值是活性炭理化检验中常规的液相吸附指标,用以表征活性炭的微孔吸附能力,而我国大多活性炭厂较难满足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测定与检验工作的标准要求,且标准修订后碘吸附值的双对数坐标拟合计算法较难被掌握且存在影响碘值计算精确度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制煤质活性炭碘吸附值标准样品以最大程度降低试验仪器、试验人员及计算方法等因素所引起的测定误差。统筹我国煤质活性炭总体分布与综合利用的实际需要,简介其候选物采集与加工制备、标准样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检验,并按照GB/T 7702.7—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方法检测3种煤质活性炭标样候选物的碘吸附值。针对活性炭标准样品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有害气体从而导致其稳定性较差的特性,研制过程中采用真空包装技术以改善其稳定性,从而延长标样的有效期。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采用方差法分析,稳定性检验考察了其短期及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自行研制的3种煤质活性炭标准样品的均匀性良好,达到标准物质的制备要求;标准样品经多次分析均未发现特性值发生显著性变化,标准样品的稳定性良好,其有效期暂定为1 a。按照GB/T 7702.7—2008对煤质活性碳标样候选物进行定值,结果表明标准样品的碘吸附值呈梯度分布且含量范围宽,目前可作为实验室内部标准样品应用于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测定与分析,同时也为煤质活性炭标准样品国家标物的后续申报奠定基础。
    • 傅修军
    • 摘要: 主要通过选取适合制备压块活性炭的煤种,并且在源头上控制灰分,不使用后处理脱灰,制备具有碘吸附值高且灰分低的活性炭样品。选用3种不同地区的煤为原料,通过配煤压块成型的方法制备活性炭,以碘吸附值、强度、灰分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煤与B煤配比分别为5∶0、4∶1、1∶1、1∶4时,在550°C终温炭化,900°C活化3.5 h的条件下,均可制备出美碘≥1100 mg/g、美强≥90%、灰分≤10%的活性炭样品。其中,配比为5∶0时,制备的样品的美碘达到1223 mg/g、美强达到95%、灰分仅为5.46%。
    • 高铭政; 郭鹏飞; 郑传扬; 崔亮亮; 姜瑞
    • 摘要: 论述了粉状活性炭的热再生条件,通过在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水蒸气通入量的实验条件下,得出粉状活性炭再生效能的最佳条件,为粉状废活性炭的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袁先群; 侯格妮; 张敏; 张丽平; 杨浩; 吴建霞; 王莉
    • 摘要: 碘吸附值是衡量活性炭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该实验以GB/T 12496.8—2015中(150±5)°C烘箱法为参考,用卤素水分测定仪HX204确定木质活性炭快速检测方法主参数为温度130°C,加热模式标准,关机模式1 mg/32 s.用卤素水分测定仪测定的水分计算干基碘吸附值,与烘箱法测定的碘吸附值相对标准偏差为1.36%,在误差允许范围,两种方法碘吸附值无显著差异.
    • 刘元元; 吴倩
    • 摘要: 对比分析了GB/T 12496.8—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8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ASTM D 4607—2014《测定活性炭中碘值的标准试验方法》、JIS K1474—2014《活性炭的试验方法》5种国内外活性炭碘吸附值检测标准的特点,分别采用这些标准测试了3种典型活性炭样品的碘吸附值,在此基础上讨论4个活性炭碘吸附值测试标准间的等效关系及适用性.结果表明:除去JIS K1474—2014之外的4种测试方法碘吸附值结果具有可比性;GB/T 12496.8—2015具有试剂消耗少、操作流程简捷、测试时间短、结果偏差小、能够弥补GB/T 7702.7—2008检测方法不足等特点,可以有效把控活性炭质量;GB/T 7702.7—2008与ASTM D 4607—2014标准试验精密度要求高,社会承认度高,适用于科学研究、产品仲裁.但此测试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以及当碘吸附值小于600 mg/g时测试值偏差大,不适用于周期短、检测量大以及精密度要求高的样品检测.
    • 张定邦; 马唯一; 王宇航; 张博宇; 周诗阳; 崔智健; 张柴帅; 王莉
    • 摘要: 采用磷酸活化木质素磺酸钠(Na-Ls)制备活性炭,考查磷酸浓度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碘吸附值及得率的影响,优化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镜对活性炭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磷酸浓度为34wt%,活化温度800°C.所得活性炭的孔结构呈裂隙状,碘吸附值为1 259.3 mg/g.利用热失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磷酸活化木质素的热分解过程和发生的物质变化.结果表明,磷酸在Na-Ls的热分解中涉及交联、催化、氧化反应;磷酸的加入改变Na-Ls热解途径的同时提高了其高温热稳定性;磷酸浓度和活化温度是影响活性炭成孔及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