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硫系玻璃

硫系玻璃

硫系玻璃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7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41726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兵工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特种玻璃会议等;硫系玻璃的相关文献由770位作者贡献,包括戴世勋、王训四、沈祥等。

硫系玻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1726 占比:99.94%

总计:341937篇

硫系玻璃—发文趋势图

硫系玻璃

-研究学者

  • 戴世勋
  • 王训四
  • 沈祥
  • 聂秋华
  • 徐铁峰
  • 张培晴
  • 林常规
  • 祖成奎
  • 刘永华
  • 赵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悦青; 王一卓; 刘尧; 张万清
    • 摘要: 金刚石单点切削是加工硫系玻璃工件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球面以及非球面玻璃的加工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切削IG6硫系玻璃时切削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进给量越大,硫系玻璃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越大;转速越快,硫系玻璃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越小;背吃刀量对硫系玻璃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在进给量2.5mm/min,转速2500r/min,背吃刀量0.03mm时,得到较理想的表面,并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较为合理的表面粗糙度非线性方程。经过实际加工验证,当转速达到1500r/min后,对硫系玻璃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进给量的变化对硫系玻璃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 张云龙; 焦眀印; 汪志斌; 张峰; 张征
    • 摘要: 衍射光学元件较球面、非球面光学元件在校正色差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尤其是在红外光学领域,应用衍射光学元件可进一步增加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随着红外光学市场的进一步增大,常规的衍射光学金刚石车削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精密模压技术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技术。模具设计是实现精密模压的重点,为了缩减模具设计周期,该文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模具进行预先设计及补偿,并试加工。采用单站式精密模压机对设计的模具进行了精密模压试验。模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实现衍射光学元件面形精度PV达到0.56μm,位置误差<0.011 mm,环带高度误差<0.12μm,验证了仿真预先补偿在衍射光学模具设计中的有效性。
    • 许晨煜; 崔健; 许彦涛; 肖旭升; 崔晓霞; 郭海涛
    • 摘要: 为了研发用于3~5μm波段光纤激光器的增益介质,制备了重量百分比为0~0.4%不同浓度Pr^(3+)离子掺杂的Ge_(12)As_(20.8)Ga_(4)Se_(63.2)硒化物硫系玻璃。通过多级棒管法,重量百分比为0.2%的Pr^(3+)离子掺杂玻璃被成功拉制成阶跃型双包层光纤,损耗最低为2.95 dB/m(位于6.58μm处)。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透射光谱和中红外荧光光谱分析了玻璃中Pr^(3+)离子的分散性、杂质含量以及Pr^(3+)离子引入引起的热、光学性质变化。通过玻璃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并结合Judd-Ofelt理论,计算了Judd-Ofelt强度参数、辐射跃迁几率、荧光寿命、荧光分支比和受激发射截面。这种硒化硫系玻璃具有较高的Pr^(3+)离子溶解度和中红外发光特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纤性能,表明其具有作为中红外激光工作介质的潜力。
    • 张腾; 张善辉; 贺东晓; 张浩; 王志贺
    • 摘要: 随着光导材料以及功能玻璃技术的不断发展,硒作为光学材料硫系玻璃合成的基础元素,其回收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铜阳极泥中富含硒、铜、银元素,是重要的二次资源。采用H_(2)SO_(4)—MnO_(2)浸出体系从铜阳极泥中浸出硒、铜、银的工艺,可实现硒、铜、银元素的选择性分步提取。研究了H_(2)SO_(4)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MnO_(2)添加量等对硒、铜、银浸出率的影响。同时,针对浸出液中硒、铜、银的选择性分离,还研究了NaCl添加量、Na_(2)SO_(3)添加量和浸出液pH值对于硒、铜、银沉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H_(2)SO_(4)浓度为1mol/L,浸出时间为1h,浸出温度为80°C,MnO_(2)添加量为铜阳极泥质量的50%的基础条件下,硒、铜、银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34%、98.28%和99.32%,优于传统火法冶炼工艺,为含硒物料的绿色、高效分离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 吴海清
    • 摘要: 利用普通红外光学材料实现的大视场光学被动无热化系统应用于当前新型高分辨率、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时存在透镜数量多,不易实现轻量化、小型化的技术问题。为此,引入了低折射率温度系数的硫系玻璃,并设计了一种工作波段为8~12 m、视场为40°×32.5°、F数为1.0且适配1280×1024探测器的光学被动无热化成像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在-55°C~70°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探测器特征频率421p/mm处的光学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值均大于0.35,系统成像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
    • 佘琳; 许念念; 杨佩龙; 张培晴; 李真睿; 王鹏飞; 孙伟民
    • 摘要: 为了探索硫系玻璃光纤器件在中红外波段超连续光源的潜在应用,自主制备了一种硫系玻璃光子晶体光纤,该光纤由组分为As_(2)S_(3)的纤芯和呈六边形排列的空气孔的包层所组成。利用波长为2.87μm,重复频率为42 MHz,脉冲宽度为173 fs的中红外光纤激光器为泵源,利用拉锥硫系玻璃光子晶体光纤研制了中红外超连续谱。经过优化As_(2)S_(3)光子晶体光纤的拉锥直径后,其腰身直径为55μm,长度为3 cm。在该拉锥光纤中实现了-20 dB水平的光谱覆盖范围为2 000~5 500 nm的超连续光谱,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
    • 郭永昶; 李粲; 冯少尉; 陶海征; 王会; 李建强
    • 摘要: 硫系玻璃光纤因具有独特的红外光学特性,在红外成像、激光传输和传感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硫系玻璃光纤的拉制方法主要包括双坩埚法和预制棒拉制法。其中,双坩埚法装置复杂,预制棒拉制法需要提前制备高质量的预制棒。此外,这两种方法均要求玻璃具有较高的抗析晶能力,限制了硫系玻璃光纤新材料的开发。本工作创新性地将脉冲喷射技术引入到硫系玻璃光纤制备领域,通过硫系玻璃光纤纤芯的拉制,探索该方法在玻璃光纤制备上的可行性。通过对玻璃熔体施加持续性的脉冲扰动,坩埚底部小孔处能产生连续的射流,并且在下落过程中发生凝固,从而获得玻璃纤芯。采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组成为Ge_(28)Sb_(12)Se_(60)的玻璃光纤纤芯。脉冲喷射法具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等优点,通过连续且规律的脉冲和坩埚内外压力差实现硫系玻璃光纤的拉制,与传统依靠重力拉制的方法相比,脉冲喷射法具有更为丰富的调控手段,从而为新型硫系玻璃光纤的制备提供参考。
    • 赵华; 张袆袆; 祖成奎; 刘永华; 周鹏; 张宝东; 潘峰; 何坤; 韩滨
    • 摘要: 硫系玻璃具有折射率温度系数低、透过谱段范围宽、光学均匀性好、性能可调和易于加工等优点,被视作新一代温度自适应红外热成像系统用核心元件材料,在红外追踪、红外制导、安防监控、辅助驾驶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决极端服役环境对红外材料的需求,硫系玻璃制备技术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设计开发大尺寸高纯硫系玻璃的制备方法;(2)进行气氛熔制技术探索研究以解决大尺寸硫系玻璃的工程应用需求;(3)将高能球磨、热压等方式引入到硫系玻璃陶瓷制备上,拓展红外光学材料可选范围,提升硫系玻璃极端环境适应能力。本文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综述了红外硫系玻璃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 马成; 杨安平; 李雷; 陈倩; 田康振; 刘自军; 沈祥; 杨志勇
    • 摘要: 本研究尝试将As_(2)Se_(3)红外硫系透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块体玻璃废料进行回收利用,首先将清洗后的块体玻璃废料球磨成粉体,然后采用粉体热压技术实现高光学质量As_(2)Se_(3)玻璃片的制备。研究了粉体粒度、热压参数对制备的As_(2)Se_(3)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粉体热压法和熔融淬冷法制备的As_(2)Se_(3)玻璃的性能,评估了通过粉体热压途径制备红外硫系玻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As_(2)Se_(3)玻璃粉体的平均颗粒尺寸逐渐减小,且颗粒尺寸的分布趋于更加均匀;使用平均颗粒尺寸为9.7μm的粉体(球磨10 min),在压力为40 MPa、热压温度为250°C、热压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获得的热压玻璃的致密度达到99.8%,其折射率与熔融淬冷法制备的玻璃的折射率接近(在10μm波长的折射率差仅为0.003),在10μm波长的透过率达61%(理论透过率为63.7%)。通过进一步提高玻璃粉体的纯度和尺寸均匀性,有望制备出与熔融淬冷法制备的玻璃性能相当的热压玻璃。
    • 王小波; 王曦; 刘广康; 夏树策; 付明亮; 郝新建; 曹乾坤
    • 摘要: 利用硫系玻璃与二元衍射面设计一款基于12 μm非制冷长波红外探测器(1 024×768 pixel)的红外消热差系统.该系统由3片玻璃构成,焦距为75 mm,F数为1,系统总长97 mm,系统总质量203 g.利用ZEMAX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40 °C~50 °C温度范围内,系统奈奎斯特频率(42 lp/mm)处的MTF 均大于0.37,接近衍射极限;在?70 °C~70 °C温度状态下系统奈奎斯特频率( 42 lp/mm)处的MTF也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该系统具有相对孔径大,全视场像质优良,结构轻量化,工艺性良好等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