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研究史

研究史

研究史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204篇;相关期刊472种,包括文史哲、学术交流、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小说古今通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4届年会等;研究史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陈水云、曹炜等。

研究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6 占比:4.9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204 占比:95.02%

总计:12843篇

研究史—发文趋势图

研究史

-研究学者

  • 王立
  • 陈水云
  • 曹炜
  • 伏俊琏
  • 韩伟表
  • 俞林波
  • 刘文斌
  • 张兵
  • 张松
  • 李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小玲
    • 摘要: 1945年日本战败后,日本文学批评界在追究文学者战争责任的同时,也对日本近代的反战文学进行了肯定和梳理.70年代后,反战文学研究开始深入,进入个案化、问题化的阶段.迈入新世纪以来,反战文学研究深度及研究视角皆有明显发展.在反战文学与殖民地的关系研究,无产阶级反战作家的资料整理及再审视,世界文化视野下的反战文学比较研究等方面有诸多成果问世.日本反战文学研究的最大特征是注重与"当下"的联系.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反战文学研究作为战争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始终没有成为日本学界的关注热点.
    • 成璟瑭; 李松海
    • 摘要: 由于地理位置与文化交流的关系,韩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史前考古学研究十分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东北地区新考古资料的刊布以及交流的深入,韩国学术界集中发表了一些有关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积石塚、玉器、祭祀、编年、研究史等方面,并对“辽河文明论”进行背景分析与理论探讨。整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既有宏观视野的比较研究,也有针对细节的微观研究,本文也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述评。总的来说,韩国学者研究论据充分,论点明确,除一些细节可以商榷之外,大部分成果值得中国学术界思考与借鉴。
    • 李晓峰
    • 摘要: 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知识生产和传播、影响的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空中进行的文学研究活动和知识生产呈现出了多样性、丰富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基础之上。这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便历史性地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相伴相生、共同成长。
    • 吴浩
    • 摘要: 作为文学审美范畴中独特范式,复仇文学渊源有自,近年来国内关于复仇文学研究由专注复仇主题类型分类、故事叙事模式中西比较,转向民族文化内质心态观照。渐随法制社会深入建构,法律体系及其“正义”因子重新被纳入复仇文学研究内容之中。国内复仇文学研究整体特征呈现为:从研究范围看,由整体的复仇文学主题内容转向单个人物及单部作品研究;从国别类型研究来看,研究方向从侧重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故事类型研究转向中外复仇文学的叙事模式、复仇方式、复仇动机比较;从研究视角来看,从专注复仇文学文化内涵转向社会现实的法制观照;从研究对象的时间维度来看,由概论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复仇”主题转向以个别朝代复仇文学背后的社会内因为重点。
    • 彭柏林
    • 摘要: 时值《神学政治论》出版350周年,至今它大体经历了五个重要的出版与研究阶段:1.1670年至1780年为早期传播阶段,成为西欧理智世界中最受关注的一部“无神论”著作;2.1781年至1881年为进入学府阶段,学术精英将其作为构建哲学体系的有益资源;3.1882年至1924年为文献学的早期研究阶段,一批文献学者考证并出版斯宾诺莎全集、推动建立专门的斯宾诺莎学;4.1925年至1998年为复兴阶段,《神学政治论》研究成为斯宾诺莎学的一个主要方向;5.1999年至今为《神学政治论》学的确立阶段,由法国、尼德兰学者联合推出的新考证版集中呈现了古典学和哲学研究的水平,成为世界各语种《神学政治论》研究的新起点。
    • 赵海娟
    • 摘要: 形貌修辞是一种功能独特的修辞样式,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之于整个修辞领域极具提升价值。以发展历史为分析脉络,对东西方形貌修辞的滥觞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探究考证了中外文坛巨擘关于尚奇、辞格、辞趣、形貌、变异、铺排、色彩、丰裕等形貌修辞语言现象的见解与争鸣,从历史渊源,理论体系、西方探索、文学应用四个方面概括了现有研究的成就,并展望了形貌修辞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理论基础的多学科性、运作机制的科学严密性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 刘卫英; 黄敏; 韩雅慧
    • 摘要: 《聊斋志异》子弟书研究及其说唱文学研究,既是子弟书改编小说名著的一部分,也是《聊斋志异》的接受传播史研究。包括对《聊斋志异》子弟书题材继承性、审美特征的研究,以及《聊斋志异》其他衍生作品研究等,近十余年来也有了一些新进展。这得力于子弟书文献整理的日趋完善、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尤其是对于多民族文学关系及东北亚地域性、共同题材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 王亚民
    • 摘要: 近代至21世纪初的百余年间,侠文化研究经历了由初兴到自觉、到沉寂、再到复兴和深化的几个不同阶段。学界先后在侠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流变的挖掘梳理,豪侠小说、咏侠诗等侠文学范畴的研究与相关典籍的收集整理,侠义影视作品,侠文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方面多有创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回顾百余年来的“侠文化”研究历程,既可以明晰学界在侠文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避免日后研究的盲目性与重复性,也可以汲取前人的治学经验与教训,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指引。
    • 张国强
    • 摘要: 中国和韩国关于巫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百年的学术历程,在广义萨满式文明视野下对巫文化多样性和价值认同方面有诸多相通点.同时,两国巫文化研究彰显出了不同的学术特色,中国学者集中于文献的梳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理论研究巫文化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韩国学者更加关注当地的现当代巫文化遗存研究,在民众文化论框架下采取多元的研究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