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山爆破

矿山爆破

矿山爆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9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29478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消费导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爆破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等;矿山爆破的相关文献由117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明生、张义平、罗毅等。

矿山爆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9478 占比:99.30%

总计:29687篇

矿山爆破—发文趋势图

矿山爆破

-研究学者

  • 赵明生
  • 张义平
  • 罗毅
  • 万嗣鹏
  • 代俊杰
  • 刘述栋
  • 宫长亮
  • 崔媚华
  • 张宝才
  • 张建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林兵; 赵昌龙
    • 摘要: 传统露天矿山爆破设计与施工多基于爆破作业人员的经验或工程类比法实施,普遍存在设计偏差大、钻孔精度低、爆破大块多等问题。为提高台阶爆破工程中设计与施工的匹配度,减少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浪费,有效改进爆破效果,开发了一套智能化台阶爆破设计优化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台阶爆破设计、爆堆块度分布统计分析、爆破振动分析与预测、爆破效果综合评价等模块功能,软件使用过程中基于高精度GPS测量技术,提取爆破对象原始数据完成自适应设计,并将设计成果导出到施工现场。以贵州某水泥厂露天石灰石矿山开采为例,运用GPS采集当前采矿区域地形数据,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台阶爆破智能化设计,再通过GPS技术将设计数据精确反馈到施工现场,指导现场施工。结果表明,智能化设计软件自适应能力强,采用基于GPS的智能化设计,提高了设计和钻孔的准确度,降低大块率33%,改善爆破效果显著,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精细管理,达到安全、经济、高效采矿的目的。
    • 孙兵; 彭亚雄; 苏莹
    • 摘要: 由于矿山环境的复杂性、监测传感器的误差和磁场的干扰,实测爆破振动信号不可避免地包含大量高频噪声。为有效去除噪声成分,引入相关均方根误差获得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CEEMD算法,对矿山爆破振动信号进行精细化分解,得到频率由大到小排列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对各IMF进行MPE随机性检测,将MPE值大于0.6的IMF成分去除,以达到去噪目的。将自适应CEEMD-MPE算法应用于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去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保真度和去噪效果,有效地去除了信号所含高频噪声成分,同时对真实振动信息影响较小。对比分析表明自适应CEEMD-MPE算法优于EMD-MPE和EEMD-MPE算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褚夫蛟; 段玉德; 李公成; 王作鹏; 魏志鹏; 张连新
    • 摘要: 针对某矿山Ⅰ-1矿体矿房爆破时爆破振动对铁路安全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矿体和铁路路基的数值模型进行安全评估,判断既有铁路路基及车站是否安全。根据矿房1、2的位置关系,在临近的铁路路基上设置1-1、2-2、3-3剖面来监测铁路路基的动态响应情况,通过计算分析路基的振动速度以及各监测剖面的应力、应变。经分析可知,铁路路基的最大振动为矿房1爆破时产生的,最大振动点位于1-1剖面的铁路路基下部,最大合速度为3.412 cm/s,三向最大速度为3.392 cm/s,为Y方向。而车站产生的振动最大值为矿房2爆破导致的,车站合振速的最大值为0.02005 cm/s,为铁路路基底部振速。矿房爆破导致的铁路路基以及车站的振动速度均小于爆破安全允许振速。矿房1爆破时,1-1剖面出现应力最大值,最大主应力最大值为8108.17 Pa,最小主应力最大值为12409.1 Pa,最大剪应力值为5955.34 Pa,所有应力值均不会导致路基出现破坏现象。而矿房2爆破时,路基的2-2剖面产生的应力值最大,但最大应力值均小于矿房1爆破时1-1剖面路基所产生的应力值。路基和车站在矿房爆破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剪应变值为2.58×10^(-4)ε,由于车站距离较远,因而产生的应变值非常小,在此情况下,路基和车站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形。
    • 王维; 任翔; 张宁; 杜婷婷
    • 摘要: 通过对近40年矿山爆破事故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起矿山爆破事故进行研究。首先,从个人层面研究直接原因和习惯性行为原因,即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和安全知识、意识等;然后,从组织层面研究运行行为原因,即安全管理体系;最后,得到矿山爆破事故致因链。结果表明:在恶劣环境下爆破是发生事故最多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炸药、炮泥不合格是发生事故最主要的物态原因;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未建立或执行爆破作业程序文件,使得员工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逐渐形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 刘连生; 钟抒亮; 易文华; 刘伟; 杨砚; 柴耀光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边坡爆破振动信号的频谱特征分布,结合露天边坡爆破振动试验分析,利用正交经验模态分解方法(Princip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PEMD)剔除了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对不同高程的边坡爆破振动信号频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节理裂隙发育边坡在当前起爆方式下,爆破振动信号能量的优势频段为10~100 Hz,其频段内的能量占总能量的64.2%~88.0%;②同一高程不同振动方向的爆破振动信号中,径向峰值振动速度最大,主振频段内集中的振动能量最大;③在边坡特定高程处,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率成分存在选择放大或衰减效应,且不同振动方向能量的放大与衰减程度并不相同;④随着高程的增加,爆破振动信号的峰值瞬时能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边坡出现高程放大效应处达到最大。
    • 汪澍
    • 摘要: 从露天矿山爆破开采过程中粉尘的来源,到露天矿山爆破扬尘控制方法的探索,分析矿山多功能压尘车在爆破期间粉尘控制中的技术优点,并展望露天矿山开采爆破控制扬尘的新方向。
    • 刘占全; 王德胜; 崔凤; 徐晓东; 郭建新; 赵宇
    • 摘要: 巴润矿床成因复杂,矿体不规整、产状及空间形态无规律,爆区内常出现多矿种、众矿体和多岩性混合的矿岩分布状态。常规露天开采爆破过程使破碎矿(岩)石在爆堆中相互混合,导致矿石贫化、损失较严重。针对矿岩混合复杂爆区存在的矿体边界不清、爆破过程矿岩混合和电铲装车时难以直观辨识矿(岩)石等难题,提出了向矿(岩)体中部抛掷堆聚、矿(岩)体交界处爆破分离成清晰沟槽为核心的分离爆破技术方案。通过钻孔岩粉取样化验圈定爆区内矿(岩)体的实际边界,综合应用矿(岩)体中部等时线定向抛掷堆聚技术、矿(岩)体边界多自由面长延时对孔起爆抛掷分离技术和电子雷管精准起爆技术等,实现了爆破荷载作用下矿(岩)石有序堆聚和边界清晰分离的目标。基于颗粒流PFC3D的数值模拟研究初步确定了台阶深孔爆破矿岩分离的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爆破分离试验。现场爆破试验的台阶高度为14 m,炮孔直径为310 mm,孔排距为(8~10)m×6 m,采用三角形布孔方式。先行起爆紧邻矿岩分界的同排两侧炮孔,延时110 ms后同时起爆跨矿岩边界的同排两侧炮孔。爆区内以矿(岩)体中部为起爆零点的多“V”型精准起爆和等时线抛掷堆聚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矿岩混合复杂爆区矿(岩)体中部堆聚、矿岩边界清晰分离的目标,出矿观测结果表明,矿石贫化率低于2%。
    • 安振华
    • 摘要: 对于煤矿的开采,爆破是非常重要的的过程之一,爆破时的安全也是要首先考虑的。通过了解矿山爆破的安全重要性及其开采现状,并对现存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爆破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助于减少爆破危害事故的发生。
    • 李洪伟; 黄昕旭; 吴立辉; 杨赛群; 管月强; 吴延梦
    • 摘要: 为研究直眼掏槽爆破掏槽孔与辅助孔间延期时间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通过电子雷管的模型试验对不同延期条件下的槽腔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高速摄影仪对试块槽腔的形成过程进行观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槽腔裂纹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本模型试验条件下,延期时间为1~3 ms时掏槽孔与辅助孔之间的爆炸能量相互作用最紧密,并为辅助孔起爆提供了新自由面,降低了辅助孔起爆受到的夹制作用,爆破效果最佳。②同时起爆时,相邻掏槽孔与辅助孔之间的岩体比掏槽孔包含的槽腔岩体破碎更充分。延期1 ms起爆时,掏槽孔与辅助孔之间的岩石受辅助孔爆炸冲击波作用瞬时移动速度达到最大,辅助孔起爆产生的裂隙范围也最大,掏槽效果最佳。③掏槽孔起爆超过1 ms后对槽腔岩体的影响逐渐消失,此时起爆辅助孔不利于掏槽孔与辅助孔之间爆炸能量相互叠加,降低了掏槽爆破效果。
    • 马超; 王德胜; 郭宾; 李永华; 王宏飞; 丁科
    • 摘要: 露天台阶爆破粉尘具有瞬时性、浓度高和扩散快等特点,危害采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增加机械设备进风系统损耗,并污染周边大气环境。由于爆破飞石和冲击波等危害使人员、设备无法靠近爆区污染源,导致传统洒水降尘措施无法同步实施。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爆炸水雾降尘,结合白云鄂博铁矿实际情况,建立了露天台阶爆破三维流场模型,分析了爆炸水雾场及爆破粉尘生成的技术特性。依据爆炸水雾场和爆破粉尘模拟结果,提出了爆炸水雾场拦截降尘的技术方案,确定了水袋在台阶坡面前16~21 m的合理布置范围,得到了爆破粉尘横向动态运移轨迹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水袋合理激发延期时间,即Δt=t-1.21。利用SPSS软件对水雾定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确定了水袋规格和爆炸荷载优化组合。试验显示,爆炸水雾场生成空间尺度达18 m×8.7 m,水雾至最大空间尺度用时1.2 s。现场爆破降尘试验结果表明:在台阶坡面前18.5 m位置铺设水袋,设置其激发合理延时1100 ms,测得距爆区50、100 m处粉尘浓度分别降低了43.6%、40.9%,实现了爆炸水雾场与爆破作业的同步实施,降尘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