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压

矿压

矿压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98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14033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第四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神华首届科技研讨会等;矿压的相关文献由188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国瑞、康立勋、毋皓田等。

矿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8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4033 占比:99.77%

总计:314755篇

矿压—发文趋势图

矿压

-研究学者

  • 冯国瑞
  • 康立勋
  • 毋皓田
  • 白锦文
  • 窦林名
  • 高瑞
  • 于斌
  • 李竹
  • 何江
  • 徐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俊哲; 王振荣; 吕情绪; 杨森; 李果; 郑凯歌
    • 摘要: 坚硬顶板是岩层控制的一大难题,高位坚硬岩层的破断失稳经常会诱发强矿压灾害,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坚硬顶板的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难题之一。针对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煤层顶板厚度大、硬度高、垮落难等问题,分析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的压裂机理和技术优势,基于关键层理论确定了钻孔布置层位,采用拟三维裂缝模型对压裂注入时间和注入流速对裂缝扩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布尔台煤矿42108工作面顶板压裂钻孔布置方式,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平行布孔3个,裂缝半长41 m,压裂控制区域覆盖了整个工作面。实践表明:42108工作面在实施了坚硬顶板分段水力压裂弱化后,工作面正常支架循环末阻力同比下降3.33%;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循环末阻力同比下降6.81%;动载系数平均降低了10.88%;强矿压显现减弱,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 王浩华; 孙小东
    • 摘要: 以王家岭煤矿18109工作面为项目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水力压裂切顶机理,提出了工作面端头水力压裂切顶和顺槽超前水力压裂卸压方案,减小端头悬顶面积和顺槽变形。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推采到压裂区范围矿压显现明显降低,工作面端头区域内顶板基本随采随垮,端头悬顶面积由原来的30 m^(2)减小到8 m^(2),顶板初次来压步距由原来的23 m减小到15 m,支架工作阻力峰值和增载系数相对于未压裂区增大,支架的空载和漏失率明显降低。
    • 王云龙
    • 摘要: 针对东河煤矿2206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过程中的矿压显现问题,采用在工作面液压支架上布置监测点和在巷道中布置监测点的方式分析矿山压力显现规律,解决了切顶卸压过程中矿山压力实时监测问题。研究结果表明,8 m切缝高度更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当滞后工作面距离约150 m后,巷道顶板离层才趋于稳定;巷道在初采时围岩变形最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这些规律做出合适的安全措施。
    • 薛朝云
    • 摘要: 为掌握大平煤矿3112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架适应性,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工作面回采期间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和超前支承压力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约为13.87~20.94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7.68~10.16 m;支架顶板压力呈现出“下部>中部>上部”的分布规律;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工作面煤壁前方50 m内,ZF4800-17/33型液压支架适应性较好。
    • 陈鹏
    • 摘要: 以兴陶煤矿一水平二采区回风大巷矿压观测仪器安装为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矿压观测仪器的布置、安装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对矿压能够实时准确的检测并做出预警,保证了巷道的安全掘进。
    • 肖策
    • 摘要: 文章以挖金湾煤业为例,针对煤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采用小煤柱沿空掘巷顶板技术,对矿压进行分析和研究。求得护巷小煤柱最佳宽度为6 m,够满足挖金湾煤矿开采需要。研究结果提高煤矿的开采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煤矿效益。
    • 宋光远; 冉德旺; 郑帅亮
    • 摘要: 为探明膏体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对高河能源E1302膏体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进行了测站布置与数据处理分析,结合充填体应力数值模拟分析,证明了膏体充填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不明显,巷道变形经历了由缓到急再到缓的过程,巷道顶底板移进量和移进速度整体大于两帮移进量和移进速度,但是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
    • 冯烜
    • 摘要: 针对某矿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空留巷段可分为初次来压、矿压显现强烈及一般3个危险区,巷道变形发展主要分为掘进变形、采前变形、掘巷渐次变形与变形稳定4个阶段,其中掘巷渐次变形阶段对巷道影响最为严重。切顶卸压可以有效切断顶板的应力传播路径,使应力集中向支架远端的实体煤层中传导,提高支架的支撑效果。工作面滞后40~100 m范围内,煤壁侧应力与顶板累计沉降值显著增加,此阶段顶板岩梁运动剧烈,需要加强支护。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沿空留巷巷道施工与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 唐忠义; 曹延福; 杨成成; 胡强强; 赵银盆; 赵广辉; 牛一凡; 王振宇; 张谦
    • 摘要: 向斜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回采工作有诸多影响,如果在回采过程中不注重探测监控并加以防护,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等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基于亭南煤矿307工作面震源CT、矿压、应力等多参量监测数据,对工作面在向斜回采阶段监测结果进行了研究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由2次CT探测结果可知南玉子向斜经过的危险区大部分处于轻度危险状态,小部分处于中度及以上危险状态,且由于南玉子向斜的位置关系,危险区都偏向于回风顺槽一边。通过对工作面两侧采区巷道应力进行对比分析,两侧顺槽应力值在4~7 MPa,回风顺槽侧与运输顺槽侧测点采动应力数值相互对比无明显差异性规律,回风顺槽侧与运输顺槽侧测点非采动应力数值相互对比亦无明显差异性规律。这说明南玉子向斜对307工作面巷道矿压影响不显著。对307工作面支架压力分析,在靠近靠近向斜附近的支架压力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平均工作阻力在21~30 MPa,从工作面矿压监测来看,向斜影响不是很明显。
    • 聂于斐
    • 摘要: 近些年矿压事故的单发规模不及瓦斯和突水事故,但由于它的普遍性和多发性使得它在安全开采工作中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在煤矿的灾害治理方面研究矿山压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矿一综放工作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科研尝试,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收集整理数据,结合试验卸压巷的布设特征,评价了卸压巷卸压效果并优化了卸压巷的预置参数,确定了实验巷道的施工参数,验证了在护巷煤柱中开掘卸压巷有利于临空开采动压的治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