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鲁

石鲁

石鲁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124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瞭望、收藏.拍卖、收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等;石鲁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阎正、马敏、杨树文等。

石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124 占比:99.03%

总计:42536篇

石鲁—发文趋势图

石鲁

-研究学者

  • 阎正
  • 马敏
  • 杨树文
  • 刘薰
  • 叶坚
  • 周韶华
  • 彭德
  • 杨锋
  • 栾义鹏
  • 王朝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温松松; 胡晨星
    • 摘要: 石鲁是中国现代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为中国画的发展与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石鲁在绘画上提倡“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结合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态度,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为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石鲁的人生经历、生活道路、时代背景为出发点,探究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主张,认识和了解石鲁艺术的发展。
    • 马敏
    • 摘要: 石鲁一生仅去华山实地写生过一次,而他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反反复复画了20多年,以华山为题材的山水画数量最多,现存的华山题材作品有140余幅。尤其在70年代,山水画几乎全是华山。可见华山之于石鲁,是灵魂之所在。1960年6月,石鲁与赵望云、何海霞、刘旷等人到华山写生,他从山门口的玉泉院一路画到西峰之巅。
    • 马敏
    • 摘要: 《转战陕北》《延河饮马》和《东渡》是石鲁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代表作,三幅作品均运用了宝塔山作为基本图式。宝塔山的图像属性,由低到高,第一层为其自然属性,它象征着石鲁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是他昨天、今天、明天的情感连接;第二层为其传统属性,它是山水画的载体;第三层为其本质属性,带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当时国家政治等因素凝聚在画家和大众精神里的基本态度。宝塔山作为图像范式,承载更深层的图像学寓意,为形式语言提供更开放包容的载体。本文试图从宝塔山图式切入,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将其中丰富的时代信息、文化内涵和历史情境一一还原,挖掘作品背后的图像学意义,分析图像与形式语言的关系,重建石鲁的创作过程,探索时代名作中蕴含的图像力量和感染力源自何处。
    • 马敏
    • 摘要: 黄土高原是石鲁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是他艺术创新和实践的源泉,许多代表作出自此题材.黄土高原的仰视构图、"S"形构图、俯视构图和沿河山崖构图,均是从大量写生中提炼出的典型性结构,再根据题材和内容的形式要求,将不同构图相互组合,进而创造出既丰富多变,又风格鲜明的黄土高原构图程式.而石鲁的黄土高原笔墨章法由皴法和用色两方面构成,在线、皴、墨、色的运用上均有创新,如其勾斫笔法是传统勾线类皴法与写生的有机结合;朱砂与墨混用的方式则超越了传统的边界.
    • 马敏
    • 摘要: 《转战陕北》虽不能完全代表石鲁艺术的最高峰,却是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其创作由叙事性转为抒情性的最重要的转折点.本文通过兼顾实证和理论两个层面,考证图像和文本,对《转战陕北》的草稿和习作的先后顺序进行考订,并由此分析出构思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经营位置是由理性和目的 主导的构思;第二,此作是黄土高原系构图程式的集大成之作,并创新了透视法;第三,才华的无意识主导,由点线面及其之间的关系,造就了诗性,使观众通过视觉认知产生联想的空间.《转战陕北》的意义早已超越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作为"创新精神"的象征,具有传播意义,成为艺术史上被反复研究的图像和历史文本,最终成为伟大的经典.
    • 马敏
    • 摘要: 1964年,为准备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在常宁宫召开了创作讨论会。石鲁开始了他早就有所构思的一幅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东渡》,在内容上是《转战陕北》的续篇。
    • 马敏
    • 摘要: 石鲁深受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美学观的影响,反复从真实的山水中汲取灵感。秦岭题材作品是石鲁细致地观察自然,深刻地体会自然,从中发现和提炼典型的实验田。构图分为:"下白"构图、"一"字构图、宽"一"字构图和"X"型构图四种程式。笔墨则在干湿、浓淡、阴晴、冷暖等对立统一关系中,隐喻表现地域、季节、天气和时辰。
    • 赖思佳
    • 摘要: 一些近现代美术作品反映了人民经历的战争苦难和革命运动,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中,一场关于美术创作的运动也随着政治变革和社会思潮相伴而来。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涌现出许多艺术工作者,他们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来参加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紧跟时代步伐,为中国革命运动胜利展示出了不可忽视的战斗力。
    • 王贺强(文图)
    • 摘要: 长安画派与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美术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在长安画派的存世作品中,出现了大量表现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案例。本文以长安画派作品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长安画派主要成员的绘画作品和民间工艺美术间的共有特征,结合长安画派成员的生平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长安画派代表成员赵望云、石鲁、康师尧的艺术经历,对比论证了长安画派与民间工艺美术间的关系,深入阐述了民间工艺美术视野下的长安画派。
    • 宋潞鑫
    • 摘要: 石鲁晚年人物画风格的形成受其"精神分裂"和"社会经历"共同作用的说法早已司空见惯。通过进一步讨论石鲁绘画风格的历史空间,将视角集中在作品的梳理与分析,而不是"精神"与"事件"上,可获知其后期人物画的风格并非全然是艺术情感的表现,这些作品也体现了他对先前艺术风格的延续和推进。由此也可反思,在看待艺术家时习惯引入"外部环境冲击,带来主体情感回应"的讨论视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