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膏,外科

石膏,外科

石膏,外科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专利文献69961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中国骨伤、临床骨科杂志、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等; 石膏,外科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军、陈荣生、于治涛等。

石膏,外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69961 占比:99.86%

总计:70057篇

石膏,外科—发文趋势图

石膏,外科

-研究学者

  • 张立军
  • 陈荣生
  • 于治涛
  • 余俊东
  • 姚满叶
  • 安贵生
  • 宋猛
  • 庄志强
  • 李绍良
  • 杨建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喆; 王侃; 邓书贞; 陈兆强; 张华东; 曲大伟; 杨建平; 张中礼
    • 摘要: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经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裤固定治疗的DDH患者,纳入年龄≥6个月、闭合复位成功、资料齐全且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48例54髋,其中男2例,女46例;单侧41例41髋,双侧7例13髋(1例双侧脱位单侧复位成功);治疗时年龄(16.4±3.8)个月(范围6~24个月);随访(2.9±1.8)年(范围2.3~4.1年),末次随访时年龄(4.2±1.8)岁(范围3.4~5.8岁).吸入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后给予石膏裤固定,记录石膏裤外展角度.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复位质量评估包括术中造影及术后MRI测量的关节内侧间隙及股骨头进入深度;每年复查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Salter标准评估是否发生AVN.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V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4髋中12髋发生AVN,发生率22.2%.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度及Ramsey安全区复位后最大外展减石膏裤外展的差值(最大-石膏外展差)与AVN发生有关:AVN组与无A VN组的IHD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57,P=0.014),其中1H1D14度AVN发生率(42.9%,9/21)高于IHD13度(9.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7,P=0.018),而IHDI 3度AVN发生率与IHDI 2度(0%,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 1.000).AVN组最大-石膏外展差为-0.7°±5.9°,无AVN组为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8).多因素分析中,IHDI分度(OR=8.256,P=0.015)和最大-石膏外展差(OR=0.832,P=0.047)是A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DH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AVN主要发生在IHDI 4度脱位患者.治疗过程中人类位石膏裤固定的外展角度与AVN发生无关,但石膏裤外展接近或超过复位最大外展将增加AVN发生的风险.安全的石膏裤固定必须避免极度外展体位,石膏裤外展应小于最大外展5°~10° 以上.
    • 许福生; 张伟; 夏平
    • 摘要: 目的 评价"螯足"石膏外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回顾性分析42例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8岁.将桡骨远端骨折按常规方法充分复位后,采用"螯足"石膏对骨折进行固定.将石膏两臂分别置于手掌的掌侧及背侧,石膏主轴置于前臂桡侧,主轴两侧贴于前臂掌侧及背侧,Y形交叉点位于桡骨茎突桡侧.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包括骨折愈合、疼痛、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评价包括尺偏角、掌倾角、尺骨变异及再移位.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年的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2周.42例骨折中有1例(2.4%)发生再次移位.5例由于手腕肿胀严重而调整石膏的松紧度,但无1例发生再移位.复位后、1年掌倾角分别为(7.0±2.1)°、(6.7±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1年尺偏角分别为(21.7±2.5)°、(21.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1年尺骨变异分别为(1.6±1.8)mm、(1.7±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随访时,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范围的比值:掌屈(95.8±4.6)%,背伸(94.2±3.8)%,旋后(92.4±4.9)%,旋前(99.7±5.6)%;患侧与健侧握力的比值:(94.8±5.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1.2±0.4).结论 "螯足"石膏外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
    • 朱丹江; 王强; 宋宝健; 冯伟; 刘定武
    • 摘要: 目的 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142例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纳入标准:骨折后初次治疗在本院且完成随访;X线诊断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排除标准:开放性、陈旧性及病理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随访丢失或资料不全;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合并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折.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保守组);第二组为经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因复位丢失再行手术治疗(复位丢失手术组);第三组为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手术组).评估三组间的临床特征、功能外观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4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3±1.9)个月.按照初始治疗方案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例复位丢失率为19.8%,按照最终治疗方案采用手术治疗病例针道感染发生率为7.1%.三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末次随访肘关节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结论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经皮外侧穿针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选择保守治疗需密切随访,如复位丢失及时行手术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密切随访,建议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
    • 段星星; 马奇翰; 高锋; 李宇卫; 张志刚
    • 摘要: 目的:观察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手法复位后,联合固定组采用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组采用管形石膏固定。测量患侧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腕部疼痛程度,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腕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1±1.24)分,(8.27±1.41)分,t=1.415,P=0.257];治疗结束后7 d,联合固定组患者腕部疼痛VAS评分低于石膏固定组[(2.54±0.53)分,(4.27±0.42)分,t=6.132,P=0.01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联合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石膏固定组[(59.58±4.74)d,(70.73±6.37)d,t=8.555,P=0.021]。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固定组的患侧桡骨高度高于石膏固定组、掌倾角及尺偏角均大于石膏固定组[(6.15±0.37)mm,(3.93±2.14)mm,t=7.564,P=0.035;7.52°±2.25°,3.53°±1.94°,t=9.682,P=0.018;16.44°±3.15°,10.76°±2.58°,t=9.877,P=0.016];综合疗效评价,联合固定组优14例、良12例、可4例,石膏固定组优6例、良15例、可8例、差1例,联合固定组的综合疗效优于石膏固定组(Z=-2.322,P=0.020)。结论: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减轻腕部疼痛、纠正腕部畸形、促进骨折愈合,疗效优于管形石膏固定治疗。
    • 严格; 张郑; 南国新; 王忠良; 宿玉玺; 何波; 覃佳强
    • 摘要: 目的 评估传统石膏人类位固定与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随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取闭石膏组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完整资料的患儿62例共75髋,其中石膏组采用传统石膏固定方法30例共35髋,改良组采用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固定方法32例共40髋.纳入标准:首次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年龄≤24个月;采取人类位石膏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复位年龄>24个月;闭合复位失败;外院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或随访时间低于24个月.对全部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评价,统计患儿拆除石膏时发生烦躁、焦虑以及皮肤压伤的情况.男女比例、优良率、患儿烦躁、焦虑、皮肤压伤发生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年龄、体重、随访时间及髋臼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nnis分度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石膏组平均随访时间(31.2±4.2)月,改良组平均随访时间(32.2±5.5)月,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87,P>0.05).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石膏组优良率88.6%,改良组优良率为87.5%,组间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石膏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7.1%,改良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在石膏并发症皮肤压伤上,石膏组与改良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05).但在拆除石膏时引起患儿烦躁、焦虑的情绪上,改良组显著低于石膏组(χ2=43.75,P<0.01).结论 改良半硬化高分子绷带人类位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与传统石膏固定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显著降低了患儿在拆除石膏时的烦躁、焦虑,同时完全避免了石膏锯的使用与相关风险.
    • 谭景超; 戴戈荣; 王广伟; 庾伟中; 霍力为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44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6~17岁,中位数10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根据Salter-Harris分型均属于Ⅱ型,其中不稳定型5例。20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均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均因跌倒致伤,受伤至治疗时间1 h至2 d,中位数8 h。均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先以超腕关节夹板固定,然后辅以石膏托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综合疗效。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0.1)个月,塑形时间(3.0±0.5)个月。43例患者腕关节掌屈55°±5°、背伸40°±15°、桡偏25°±5°、尺偏35°±5°,下尺桡关节旋前80°±5°、旋后9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8±0.6)分,优40例、良3例。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桡骨远端骨骺早闭。结论: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可有效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安全性高。
    • 郑晓蓉; 萧庆瑞; 王振盛; 叶若凡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5~95岁,中位数39岁。根据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9例、Ⅲ型8例;其中Ⅰ型合并滑车骨折6例,Ⅲ型合并滑车骨折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不合并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除1例合并桡骨头骨折外均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受伤前患侧肘关节活动均正常。骨折至治疗时间1h至16d。随访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15例复位成功,其中8例解剖复位、3例嵌插移位2mm;2例复位失败后悬吊制动,待疼痛缓解至可耐受时行肘关节屈伸功能训练。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中位数2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6周。治疗后6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94.71±8.56)分,优13例、良4例。均无再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 牟朋林; 杨建惠; 刘志奎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治疗策略,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广州新海医院治疗的47例(84足)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足畸形类型、发生机制和僵硬程度进行综合判断,结合患儿年龄采用针对性的矫形手术(Ponseti系列石膏固定和/或跖筋膜松解、跟腱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Ilizarov外固定等),按照国际马蹄内翻足研究会(ICFSG)评定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6~36个月).根据ICFSG评定标准,优26例48足、良15例28足、可6例8足,总优良率90%(76/84).无一例发生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 在综合诊断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矫形治疗策略,并发症少,矫形效果满意.
    • 徐天人; 马奇翰; 高锋; 段星星
    •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见,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中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各种外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夹板固定历史悠久,其微动固定的特点使其有利于骨折愈合;石膏固定维持桡骨长度和稳定性的效果较好,但塑形后无法根据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进行调整,而且并发症较多;可塑性腕关节支具由树脂绷带制成,相比于石膏固定操作更加轻便,能根据患肢肿胀变化多次调整。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年龄、需求、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法。
    • 毕海亮; 张起; 古恩鹏; 赵洪洲
    • 摘要: 目的:观察梯-塔垫在手法复位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6~65岁,中位数25岁;左侧3例,右侧4例。经手法复位后均残留有内踝间隙增宽,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后应用梯-塔垫调整内踝间隙。随访观察内踝间隙调整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并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骨折均愈合。内踝间隙与胫距上间隙的比值,加垫前2.605±0.828、加垫后0.658±0.310。治疗后3个月,本组Mazur踝关节评分(77.43±10.06)分,良1例、可5例、差1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时,在石膏托和夹板固定后应用梯-塔垫,能调整内踝间隙、纠正残留移位、维持复位效果和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