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污染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99690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化技术与应用、油气田环境保护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水文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委会2013年年会暨地下水与环境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1届年会等;石油类污染物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廷林、张学佳、孙大勇等。

石油类污染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6907 占比:99.99%

总计:997015篇

石油类污染物—发文趋势图

石油类污染物

-研究学者

  • 黄廷林
  • 张学佳
  • 孙大勇
  • 康志军
  • 纪巍
  • 任磊
  • 刘光全
  • 单伟
  • 岳勇
  • 杨志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庞洁; 魏炳乾; 刘洋
    • 摘要: 建立了一个平面二维数学模型,以浐河下游河段为例,模拟在点源污染情况下石油类污染物在河水中的迁移,分析其流场与质量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技术(ADI)和双扫描法(Double Sweep)求解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方程,采用以QUICKEST格式为基础的三阶有限差分显示格式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很好地反映了石油类污染物在河水中的迁移扩散情况。该河段流速分布较均匀,只有个别河道狭窄处流速较大;发生点源污染时,大概140min可以形成1km长的污染带,石油类污染严重区域超标18倍以上,下游大多数区域污染超标在2.5-3倍之间,在河水流速增大时,污染范围将更大。
    • 刘景兰; 李立伟; 朱明奕; 葛菲媛; 秦磊
    • 摘要: 石油化工园区作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之一,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可能对周边地下水构成污染风险。以北方沿海某石化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MS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数值模型,对园区污水处理厂非正常状况下废水泄漏后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泄漏后的30年预测期内,污染物最远迁移约56 m,污染羽前缘尚未影响到下游地表水体。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滨海地区石化园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李云霞; 汤智; 赵天慧; 方梦园; 周佳男; 吴丰昌
    • 摘要: 环境管理、应急处置和水质标准修订工作亟需石油类污染物淡水水质基准研究作为支撑.本文筛选整理了大量本土物种毒性数据,利用SSD(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TPR(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分析了5种典型石油类污染物(原油、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淡水水生生物急性毒理数据,获得了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短期水质基准值.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利用SSD获得的基准值可作为石油类污染物的短期水质基准推荐阈值,原油和BTEX(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短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0.065、2.000、2.340、1.295和1.595 mg/L.结果表明:①原油的毒性远大于BTEX,这可能是由于毒性的联合作用使得石油的毒性变强.②绿水螅对原油最敏感,原因可能是水螅更容易通过摄食或直接摄取获得原油WAF(水溶性组分)的有毒成分;鱼类相较于其他物种对苯更为敏感,而对其他BTEX而言,最敏感物种为节肢动物,原因可能是鱼类和节肢动物器官分化程度以及试验时的龄期选择存在差异,鱼类更易在短时间内将苯代谢为有毒的代谢产物.③不同BTEX的敏感物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基准值未有数量级的差异.研究显示,我国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石油类标准未单独针对保护水生生物制定,BTEX标准的保护目标是基于人体健康而非水生生物,研究结果对我国石油类污染物环境管理、突发油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风险评估以及淡水水生生物特别是本土物种保护的水质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杨玉春; 寸特升; 杨丽萍; 朱勋鹏
    • 摘要: 为提高石油类污染物数据的准确性,对石油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开展了方法验证。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 mg/L和0.01 mg/L,均满足方法测定要求。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 宋媛媛; 吴月; 吕晓昊
    • 摘要: 石油类作为一项常规污染指标,样品数量多,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全自动紫外测油仪可以从前处理到分析,不用人工参与,减少人体受到的伤害。8 min就可分析完一个样品,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同时全自动测油仪测试的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方法的要求,使其能够广泛应用到工作中。
    • 兰斐; 赵洪辉
    • 摘要: 以某石化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水文地质条件,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流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及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模拟了瞬时大量泄漏工况下石油类污染物的运移距离和污染晕的扩散情况,进而针对石油类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期内石油类污染物的渗漏对局部区域的浅层水造成污染,随着运移时间增加,超标范围越来越大,在1000d时,运移范围达到最大,随后污染物随着水流运移过程中,不断消散和稀释,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范围逐渐缩小,整个预测时段内,石油类污染物未运移到最近的保护目标处,项目运行期间,建议在含油污水池下游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地下水污染的长期监测工作,一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 韩龙喜; 王晨芳; 蒋安祺
    • 摘要: 突发事件泄漏的石油类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一直是环境水力学研究的难点.根据石油类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针对其在水体中不同阶段的运动动力学特征,分别从油膜在水体表层的扩展迁移过程、水体表层油膜的风化过程、油膜污染物向下层水体的扩散过程、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物理试验、常用溢油模型6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在动力学机制及数学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研究趋势.
    • 张雷; 高滨; 苗月; 张博; 刘丽红
    • 摘要: 厘清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规律,将有助于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恢复.利用大庆油田六厂附近未污染的土壤作为均质土柱填充物,通过模拟淋滤实验研究石油类污染物在均质土柱中迁移过程的分异规律.对不同深度土壤样品进行有机污染物超声萃取及柱层析色谱分离.结果表明:淋滤实验对芳香烃影响较大,深度越深,相对质量分数越高,最高约为41.0%;非烃不易受淋滤实验影响,最低约为4.0%;饱和烃和沥青质在土柱中的质量分数相对稳定.不同深度土壤样品污染物气相色谱实验表明:浅层土样所含烃类主要是C12~C26,C17、C18和C19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由于深度的增加,C17以上低碳组分峰高逐渐减小.当污染物质量分数相对无变化时,土柱中的烃类污染物主要成分为C17~C21.可见,芳香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最强,高碳数的C17~C21化合物是深层土壤中主要的烃类污染物.
    • 张兴; 李韵文; 王文灿; 杨敏; 李丽; 李佩佩
    • 摘要: 研究一般地下水弱碱性水溶液中,高铁酸钾对低浓度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氧化去除率.采用0#柴油模拟石油类污染物试验水样,氧化反应在200mL烧杯中模拟完全混合状态完成.实验分析浓度分别为5.02mg/L、2.05mg/L、1.01mg/L和0.52mg/L4个水样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率.实验研究显示,石油类污染浓度与高铁酸钾浓度分别按1∶1、1∶2和1∶3投加进行配比,最大氧化去除率97.51%,平均氧化去除率89.46%,氧化反应结束时间为25T.采用乙酸等效计算的导致溶液pH降低小分子有机酸累积量较小;在高铁酸钾过量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反应近似为一级反应.
    • 孔德明; 宋乐乐; 崔耀耀; 张春祥; 王书涛
    • 摘要: 随着海洋中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泄漏到海洋环境中的石油也日益增多,它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石油产品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其具有较强的荧光特性.因此,荧光光谱技术成为检测石油类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算法和模式识别方法,对石油类污染物进行表征和分类.首先,以海水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配制的胶束溶液作为溶剂,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柴油、航空煤油、汽油和润滑油溶液,最终得到80个实验样本;然后,利用FLS920型荧光光谱仪采集实验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并通过Delaunay三角形内插值法对所获得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去散射处理;其次,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算法分解去散射后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通过运用核一致诊断法和残差分析法对组分数进行估计;最后,为了建立稳健的分类模型,利用K en-nard-Stone算法将80个实验样本分为60个训练集样本和20个测试集样本,运用K最近邻(KNN)算法、主成分判别分析(PCA-LDA)算法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算法分别建立分类模型,并利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分类模型对测试集中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5%,90% 和94%,其中,PLS-DA分类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具有最佳的分类效果.因此,在利用平行因子分析算法提取石油类污染物荧光光谱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很好的对不同种类油品进行分类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算法和模式识别方法快速、有效地检测油类污染物,为石油类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重要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