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6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6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6996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工业技术经济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等;知识溢出的相关文献由1282位作者贡献,包括韩伯棠、杨皎平、郭嘉仪等。

知识溢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6 占比:4.57%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6996 占比:95.15%

总计:17863篇

知识溢出—发文趋势图

知识溢出

-研究学者

  • 韩伯棠
  • 杨皎平
  • 郭嘉仪
  • 宁军明
  • 廖莎
  • 王立平
  • 闫华飞
  • 陈继勇
  • 黄志启
  • 何天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欢; 李洪波
    • 摘要: 近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知识外部性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因素,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溢出效应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以91个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知识外部性的Mar效应和Jac效应进行测度,并给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外部性的辐射范围,定量计算知识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内知识溢出效应更大,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ac外部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同时兼论了Mar效应和Jac效应,将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论更具有区域针对性。
    • 江金波; 龙云
    • 摘要: 该研究构建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模型,基于双溢出渠道研究视角,分析2000—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转向中的学术知识生产规律。研究发现:(1)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两类知识生产特征存在差异,学术期刊为主流渠道,选题重视理论,属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研究主体重视合作,成果溢出效应较高;学术会议为大众渠道,选题偏向实践应用,符合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的特征,研究者倾向独立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但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认可度较低。(2)两种类型知识生产演变规律相似,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2000—2006年),数量较少,基础研究较多,但相关议题延续性强;中期(2007—2013年),数量逐渐增多,热点议题较为丰富,关联网络复杂,议题纵向延伸;近期(2014—2019年),数量增速放缓,质量层次提高,新兴议题增多,研究更具时代性、探索性。通过对比分析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会议及期刊知识生产规律的异同,有利于国内旅游学者清晰认知国际旅游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呼吁促进产学研"三重螺旋"合作,完善知识溢出及反馈渠道监管。研究建议中国学者扩大旅游学术知识生产视野,承担更多国际学术责任,提升知识生产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术界积极推进会议评级标准及数据库建设,优化知识创新网络结构。
    • 龚勤林; 李源; 邹冬寒
    • 摘要: 技术演化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1999-2019年成渝地区142个县(市区)、637个专利技术领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成渝地区技术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区域发展阶段和技术含量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关联在先发地区和低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而技术转移在后发地区和高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存在“倒U”型影响,邻近地区技术演化对本地具有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成渝地区同时发挥技术关联与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发达区域技术关联强的领域加大要素投入,鼓励技术落后区域进行技术引进,加强区域协作,破除研发要素流动壁垒。
    • 吴必虎; 黄珊蕙; 钟栎娜; 谢冶凤
    • 摘要: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地体验活动这一定义;(2)将郑和-哥伦布大航海、英美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识别为影响游历发展的3个主要节段,并提出工业革命后半段(1770-1841年)是探索性游历转向体验性游历的指示性时期;(3)将各种游历的载体和动机归纳为生拓、生易、生思、生业、生悦5种型式,并发现这些型式之间存在某种层次性;(4)从知识溢出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游历发展对地理学和旅游学的重大促进作用,并为现代旅游学的出现提出了溯源性解释;(5)从个体人格发展和全球地缘结构演化角度,重申了游历发展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地图的重要影响。
    • 唐魏
    • 摘要: 链式产业集群是围绕特定产业链积聚不同环节企业的集群,其能够为集群内企业带来丰富的异质性资源。位于该集群的物流企业,既能获得创新资源,亦能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需求,促进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融通,因而有利于物流业技术创新。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基于知识溢出视角,探究了链式产业集群对物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旨在引导物流企业积极融入链式产业集群,汲取技术创新资源。结果表明:链式产业集群显著正向作用于物流业技术创新;链式产业集群显著正向作用于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显著正向作用于物流业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在链式产业集群与物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 张帅兵; 吴价宝; 刘旭; 左劲中
    • 摘要: 创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区域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以长三角城市群2017—2020年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组态模型,探索区域创新发展的相关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政府干预、研发投入支持*政府干预、知识溢出*科技人才支撑*研发投入支持等3种组态均能促使区域创新的提升。根据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实践所探索的区域创新路径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 王雅洁; 李丽慧; 张淼
    • 摘要: 知识溢出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多维邻近性是知识溢出的关键因素。基于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交通邻近、制度邻近与技术邻近及其交互邻近下京津冀城市群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京津冀知识产出的空间格局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为副中心,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各个单维度邻近性及二者交互、三者交互邻近性均对京津冀知识溢出效应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多维交互邻近作用下京津冀知识溢出效应有所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正向还是负向则依邻近矩阵而异。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也能对其他区域协同发展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 王牧耕; 殷琦
    • 摘要: 与海外电影机构合作拍摄电影,从中获取外溢的知识与技术被视为提升我国电影产业制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异质性合作关系的视角,本研究构建了电影合拍方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电影内地团队与合拍方的项目合作过程分析后发现,合拍双方的知识势差与合作深度有助于提升合拍方对内地团队的知识溢出,而文化差异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合拍方的知识溢出对内地团队的绩效改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后发现,与过去学界的认知相反,内地团队成员的海外经历对合拍方的知识溢出效应产生起到负向的调节效果。以上结论能够为合拍团队组建、合拍对象选取以及合拍政策优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 段钰; 苏民; 黄子涵
    • 摘要: 数字经济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能源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2012—2020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市场交易和财务数据以及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新能源企业的信用风险,并且这一影响在知识溢出的调节作用下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地区知识溢出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对新能源企业信用风险的边际作用效果先减弱后增强。从区域层面来看,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最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集成结合、完善区域创新机制以及实施差异性的地区数字化发展战略等建议。
    • 于超; 石婷婷
    • 摘要: 在线社群作为互联网商业生态中的重要力量,能够实现个体知识的跨时空分享和分散资源的跨边界整合,从而激发个体及组织的活力。本文将动态竞争理论中的AMC模型引入在线社群的研究,以“罗辑思维”为案例分析对象,探讨在线社群知识“溢出-吸收”聚合网络的运转机理。研究发现:在线社群运营者和消费者两类主体间的交互是知识聚合网络实现运转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线社群知识“溢出—吸收”过程的递进层次和传导机制是聚合网络实现进阶的关键方法和路径,其中递进层次分为个体层、群体层和生态层,传导机制分为互补融合机制、边界拓展机制和空间耦合机制。因此,建议强化认知基础模式下的战略前瞻行为、培育知识管理体系下的社群生态系统以及构建动态竞争环境下的核心能力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