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沟

知识沟

知识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282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今传媒(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等;知识沟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阳、韦路、万绚等。

知识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282 占比:99.48%

总计:25415篇

知识沟—发文趋势图

知识沟

-研究学者

  • 孙阳
  • 韦路
  • 万绚
  • 吴丽玲
  • 张哲
  • 惠东坡
  • 戴小鹏
  • 曾凡斌
  • 李劲松
  • 湛亮

知识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梦楠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了智能、高效、便捷的数字时代。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反映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新闻传播领域表现为银色数字鸿沟,老年群体日益成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基于此,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对当前的银色数字鸿沟现状展开分析,从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个角度剖析银色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并从技术、个人、社会、政府四个层面给出建设性的破解路径,以便帮助我国“银发一族”融入数字化社会,享受数字化红利。
    • 赵杨; 陈戈; 王水宁
    •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媒介环境的重构为科学知识沟理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纳入媒介转型因素,结合个体化变量对海洋环境风险传播中的科学知识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扩大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间的科学知识沟;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获取科学知识的自我效能感知存在结构性悖论;个体获取科学知识的感知和评估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 阮玲霞
    • 摘要: 以最新的时代视角回顾传统知识沟理论,从知识社会学的知识生产和知识获取两方面,梳理并探讨传播学与知识沟理论发展相关的议题,对于网络媒介对知识分野带来的影响进行整理和思考。
    • 杨珖
    • 摘要: 从传统媒体到以短视频平台为依托的新媒体,媒介的变迁对"知识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短视频平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但不同属性的用户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知识沟"却呈现出扩大的局面.本文以短视频平台的使用为切入点,结合经典"知识沟"理论,进一步挖掘社会结构影响、主观选择差异等综合性元素引起的"知识沟"扩大原因,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更好地借力"短视频热潮"来弥合"知识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 周文杰; 包赟琪
    • 摘要: [目的/意义]对日常信息获取时间与个体的信息富裕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对"信息茧房"等理论假说作出实证检验.[研究设计/方法]以《个人信息世界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收集了714名受访者的相关数据,应用回归分析及均值比较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论/发现]首先,信息主体的日常信息获取时间与其信息资产得分存在着倒"U"型关系,拐点出现在3.9小时.其次,以受教育年限15年为界,受访者日常信息获取时间与信息资产呈现不同的关系.[创新/价值]本文识别了"信息茧房"产生的时间和教育水平"门槛",对信息贫困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陈思维
    • 摘要: 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固有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使得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久久未能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城乡网络接触率不同,且使用网络又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本文基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及2019年末到2020年初对安徽省宿州市某村村民获取信息渠道的调查,探析新传播技术对知识沟中的城乡数字鸿沟产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解决方案。
    • 张洪忠
    • 摘要: 美国"明尼苏达小组"在1970年提出"知识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从社会结构角度考察传播效果,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能更快速获取信息,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逐渐扩大。也就是说,由于社会发展不均衡,大众传播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知识差距。"知识沟"是基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环境提出来的,与今天的媒介环境不一样。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8.96亿。
    • 孟艳芳; 郑东和; Elisa Warner; 刘德寰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联动,多举措防控疫情,取得了有效成果;相关的健康科普更是备受关注,特别是当前我国城乡环境下由社会因素和个体层面的差异造成的"知识沟"现象在健康知识传播和重大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意义值得深思。本研究验证了我国城乡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知识沟假设",并探索了背后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研究发现:(1)民众的收入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呈正相关;(2)民众对网络新闻关注度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呈正相关;(3)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内部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的"知识沟"与人际互动的频繁程度正相关;此外,随着人际互动频率增高的,高学历和低学历人群之间的"知识沟"会扩大。
    • 马超
    • 摘要: 尽管媒介素养的理念引入中国大陆已有20余年,但学术场域中的相关研究却存在着实证研究少、研究群体单一、测量工具缺失等问题。针对此种现状,文章基于西部省域居民的大样本调查(N=2763),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制了一套测量居民媒介素养的量表,并对影响居民媒介素养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接触频率均可以正向影响居民的媒介素养。同时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观念相反,公众对"软新闻"的关注同样可以对媒介素养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知识型"媒介使用动机也可以对媒介素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深化了关于"知识沟"的认识,说明先天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是影响人们知识差距的唯一因素,后天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行为同样是影响人们知识积累的重要条件。最后研究还反思了公众的信息偏好与公民参与行为之间的认识误区。
    • 杨晓冬; 隗来; 刘美秀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及其科学参与意愿,并缩小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和科学参与行为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以知识沟假说为理论框架,并将其拓展到行为层面,探究报纸期刊等印刷媒体、电视、网站、社交媒体以及网络问答社区与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和科学参与行为意愿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媒介上对于科学信息的关注量与科学素养、科学参与行为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随着在网络问答社区中对科学信息媒介关注量的增加,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会随之缩小,而随着网站中对于科学信息媒介关注量的增加,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科学参与行为意愿差距会随之缩小。研究在理论层面拓展了知识沟假说的应用范围,分析了不同媒介在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效果和动员作用,对以媒介作为传播渠道的科普事业提出了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