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底动脉硬化

眼底动脉硬化

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眼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3435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祝您健康、实用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等;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世敬、王德昭、于放等。

眼底动脉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435 占比:99.28%

总计:23605篇

眼底动脉硬化—发文趋势图

眼底动脉硬化

-研究学者

  • 李世敬
  • 王德昭
  • 于放
  • 付贵琴
  • 何清波
  • 刘小华
  • 刘巧萍
  • 刘旭东
  • 刘静
  • 孙春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科云; 柴东剑; 王娇; 童毓华; 詹海静; 陈宝珍
    • 摘要: 目的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测量视网膜血管管径,探讨其对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亚组及高血压非冠心病亚组;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亚组及左心室非肥厚亚组。另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无创眼底检查,观察两组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并测量视网膜动脉内径(RALD)、视网膜静脉内径(RVLD)及相应动静脉内径比值(AVR)。比较各组对象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89.23%(116例),高于对照组的10.0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亚组及高血压非冠心病亚组RALD、AVR均小于对照组[(99.36±10.29)、(105.04±11.62)μm比(114.00±11.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肥厚亚组及左心室非肥厚亚组RALD、AVR均小于对照组[(102.09±16.71)、(106.00±14.96)μm比(127.57±14.2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D-OCT能较好地反映视网膜大血管腔内径变化,在预测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
    • 陈娟; 王明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NAFLD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6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瞬时弹性扫描仪测量NAFLD患者的CAP值,根据CAP值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5例.按照Keith-Wagener分级进行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比较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史、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和Keith-Wagener分级的差异.结果 4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体重指数、Keith-Wagener分级(≥Ⅱ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发现,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体重指数、Keith-Wagener分级(≥Ⅱ级)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2型糖尿病比例、Keith-Wagener分级(≥Ⅱ级)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结论 NAFLD患者随着CAP值水平的升高,眼底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加重,提示CAP值在预测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 陈娟; 王明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NAFLD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6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瞬时弹性扫描仪测量NAFLD患者的CAP值,根据CAP值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5例。按照Keith-Wagener分级进行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比较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吸烟史、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和Keith-Wagener分级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体重指数、Keith-Wagener分级(≥Ⅱ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发现,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体重指数、Keith-Wagener分级(≥Ⅱ级)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2型糖尿病比例、Keith-Wagener分级(≥Ⅱ级)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结论NAFLD患者随着CAP值水平的升高,眼底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加重,提示CAP值在预测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 徐文君
    •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这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很高。患者对于眼底动脉硬化既有非常重视甚至形成严重心理负担的一类;也有认为眼底动脉硬化是一个正常现象,发生了就发生了,不用管它的一类。实际上,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可以看成是全身血管的晴雨表,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才能让动脉硬化的眼部及全身风险最低化。
    • 朱玉; 李海燕; 王瑜
    • 摘要: 目的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神经影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眼底动脉硬化进行分级,观察患者胆固醇三项、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糖指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脑血管改变关联.结果 120例患者中64例为轻度硬化,56例为中重度硬化,中重度硬化患者IMT、病灶数、斑块面积、受累部位、DBP、SBP及Glu均比轻度硬化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线性回归显示,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患者IMT、病灶数、斑块面积、受累部位、DBP、SBP及血糖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眼底动脉硬化和颅内其他血管存在一致性,通过动脉硬化分级,可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程度,观察到脑小血管变化.
    • 郝燕燕; 邹晓静; 张爱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生化指标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糖水平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02/2018-01我院就诊的97例眼底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的98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生化指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水平、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当患者血生化常规中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高.通过纳入多因素分析,血糖、血压、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眼底动脉硬化呈正相关.结论:血糖、总胆固醇、血压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患者眼底动脉硬化越严重,临床通过检测眼底动脉硬化水平有利于治疗监控、诊断病变.
    • 黄玉霞; 张木强; 陈金妮
    •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与牙周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与牙周病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Hcy及血糖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与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C、TG、载脂蛋白B、Hcy、FBG、HbA1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发生眼底动脉硬化伴牙周病与否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TC、HbAlc及Hcy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与牙周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糖、TG及Hcy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硬化与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 董世鹏; 唐苗; 张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民航飞行员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27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的民航飞行员,以其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量分为无合并组、合并1~2项组、合并3~4项组,结合3组眼底照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127例飞行员按合并危险因素数量分为3组,无合并组34例,合并1~2项组61例,合并3~4项组32例.其中72例发生眼底动脉硬化,51例发生I级以上冠状动脉病变.②单纯眼底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阳性预测值为33.3%,合并1~2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时阳性预测值为66.7%,合并3~4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时阳性预测值为86.6%. 结论 眼底动脉硬化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大小应结合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判断.眼底照相检查对早期发现飞行员冠状动脉病变,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