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界面

相界面

相界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29975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次全国热处理大会、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多相流学术会议等;相界面的相关文献由852位作者贡献,包括雷达、姬莉莉、徐志朋等。

相界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9975 占比:99.87%

总计:130139篇

相界面—发文趋势图

相界面

-研究学者

  • 雷达
  • 姬莉莉
  • 徐志朋
  • 曹高辉
  • 李曹雄
  • 林缅
  • 江文滨
  • 李木子
  • 滕彦国
  • 王金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昭; 阳康; 舒高; 韦攀; 杨肖虎
    • 摘要: 针对解决太阳能热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辐射强度不稳定、不连续和不均匀等关键问题,相变蓄热技术常与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耦合协同匹配,以实现稳定连续的热量输出。为了强化固液相变蓄热/放热过程、提高系统热储能效率,对金属泡沫内石蜡类相变材料(PCMs)在不同蓄热流体温度下的固液相变蓄热/放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设计并搭建了相界面可视化的蓄热/放热实验系统,实验过程中使用高清相机对相变过程中的相界面变化进行了记录。同时,通过在蓄热单元内部布置多个热电偶测点,对蓄热/放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受自然对流影响,熔化过程中相界面由上至下变化;而凝固过程中由于初始时蓄热单元下部温度较低且存在自然对流,此时相界面自下而上变化。蓄热流体温度越高,熔化所需时间越短,与蓄热流体温度为65°C的工况相比,蓄热流体温度为85°C、80°C、75°C、70°C工况的完全熔化时间分别减少了56.0%、46.7%、15.4%和26.7%。当采用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蓄热工况时,相变材料内部温度呈现出具有明显差别的温升规律。尽管如此,当采用相同温度的换热流体进行放热工况时,相变材料的放热温度仍趋于一致。
    • 张军; 赵凤霞; 杜昭; 阳康; 李元基; 杨肖虎
    • 摘要: 蓄热可应对太阳能光热利用中的间歇性问题,可提供平稳的热能输出,提高能源品质。固液相变蓄热因其蓄热密度大、蓄/放热过程温度恒定等优点备受关注。固液相变蓄热过程中存在相变材料熔化与温度不均匀的现象,难熔区域极大地延长了整体相变蓄热时间。本工作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蓄热罐形状来改善熔化不均匀现象的设计方法,设计了5种具有不同梯度比的梯形相变蓄热罐;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5种梯形蓄热罐的蓄热性能,得出以下结论:增加上部区域相变材料的比例有利于将热量及时传递到固态区域,减小了热量传递的阻力,加快了整体传热速率。增加上部区域相变材料比例(即模型1和模型2)的完全熔化时间较基准模型3的完全熔化时间都有缩短,分别减少了39.06%和29.37%。研究结果为相变蓄热罐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 王凡; 杜昭; 阳康; 王欣怡; 胡汝坤; 杨肖虎
    • 摘要: 蓄能技术,尤其是蓄热技术,与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集成耦合,可有力解决太阳能间隙性问题,提高太阳能热利用品质和利用效率,为光热利用系统提供稳定的能流输出。为解决工程常见的相变材料热导率低、蓄/放热系统效率不高的关键问题,选取石蜡为蓄热介质,设计了一种水平管内填充泡沫金属的蓄热单元,探究相同蓄热工况(70.0°C蓄热)、不同放热流体温度(10.0°C、15.0°C、20.0°C、25.0°C、30.0°C)下泡沫金属内嵌石蜡的凝固相变行为。通过高清相机拍摄得到凝固相界面的实时位置,通过热电偶测量获得凝固过程中内部温度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冷流体温度越低,凝固速率越快;相比较30.0°C的放热工况,冷流体为10.0°C时石蜡完全凝固时间缩短了52.0%。同一径向距离测点的竖直高度越高,温降越快,其温度响应率也越大;但轴向位置对凝固测点温度变化影响差异不大。以1b测点的温度响应值为基准进行比较,10.0°C、15.0°C、20.0°C、25.0°C、30.0°C冷却工况下1a点温度响应率分别提高了7.2%、8.8%、10.3%、10.8%、11.7%。本研究有助于推广泡沫金属相变蓄热器的工程应用,为泡沫金属内嵌固液相变材料的结构设计与运行参数选取提供指导和帮助。
    • 郭苏雅; 周鹏; 华晴赉; 曾嘉; 崔佳鑫; 蒋友源; 鄂殿玉
    • 摘要: 为解析铁矿石颗粒在高炉软熔带内的复杂相变传热过程,采用焓法模型对单颗粒铁矿石加热熔化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了铁矿石颗粒内的温度分布、熔化时间和液相的体积分数等变量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讨论了铁矿石颗粒粒径、加热气流速度和加热气流温度对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矿石颗粒粒径大小对加热熔化过程的液相析出、相变区厚度和颗粒中心与外表面温差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对流换热系数减小导致颗粒换热能力被削弱,颗粒内部导热热阻增大;加热气流速度成倍增大,颗粒熔化时间只微微缩短,而加热气流温度的逐步升高使得颗粒熔化时间有较大程度的缩短,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中辐射换热影响增强.
    • 徐美姿; 王兵兵; 顾少轩; 黄欣; 陶海征
    • 摘要: 为探究ZnO·Al_(2)O_(3)·n SiO_(2)玻璃抗裂纹萌生能力(C_(R))随SiO_(2)含量变化的演化规律,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值(n=2,2.35,2.5,2.65,3,3.5)的样品。基于C_(R)和结构表征发现,C_(R)随着n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反常演化,并于n=2.5时出现极值(31.1 N)。这是源于随着n增大:(1)原子堆积份数逐渐减小,可致密化体积逐渐增加,从而导致C_(R)逐步提高;(2)Al—O多面体结构单元含量逐步减少,导致C_(R)逐步下降;(3)考虑到相界面对裂纹生长的强阻挡能力,中程异构分相(富Al和富Si相)致相界面数量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导致C_(R)产生类似的非单调演化。上述三个因素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是该体系中C_(R)呈反常演化的结构起源,但考虑到极值点附近较小的组分变化,中程异构致相界面数量随n增加呈现的非单调演变才应是C_(R)呈反常演化的主要结构根源。
    • 李赛维; 陶希军; 孙志强
    • 摘要: 针对常规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中热源管道与相变材料之间传热性能差的问题,以竖直放置圆柱形单内管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内部熔化过程中相界面形状为依据,对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结构进行改进,采用数值模拟对基准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和优化结构单元中相变材料带自然对流的熔化过程进行研究,讨论相界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演化过程,比较不同结构单元中平均液相分数和平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表征储热单元传热性能的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管壳式相变储热单元外壳形状可增强自然对流作用,提高储热单元的传热性能,加快相变材料的熔化速率;与基准结构中的相变材料熔化时间相比,其完全熔化时间缩短13.6%~38.9%.
    • 姜俊泽; 雍歧卫; 钱海兵; 蒋新生; 黄妍琪
    • 摘要: 准确识别相界面结构形态是相界面力学分析的基础,也是研究气液两相流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针对动力、能源、化工、医药及航空等领域气液两相管流的相界面拓扑性强、变化速度快、实现准确测量难度大等特点,开展了气液两相管流相界面检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综述研究.相界面检测技术主要有电容法、电导法、光导法、射线法、热学法、声学法、核磁共振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金属丝网传感器检测技术、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和高速粒子成像技术;数值模拟方法有PIC法、MAC法、ALE法、VOF法和Level-Set法等.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气液相界面的追踪检测技术的研究策略和发展趋势,可为气液两相流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韩庆璘; 李大用; 李鑫磊; 张广军
    • 摘要: 在大电流GTAW的非稳态多相流数值模拟中,需要将电弧热与电弧压力加载在金属相与气相之间的动态变化的界面上,以便准确描述电弧与熔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了一种相界面实时标记方法,通过在三维计算域网格数据中遍历搜索相体积分数梯度的最大值,识别出临近相界面的单层网格区域并施加标记,将面热源与表面力除以网格厚度转化为体热源与体积力并加载到标记区域.结果表明,该方法鲁棒性强,对不同幅度凹凸起伏的GTAW相界面均能准确标记,标记时间仅占控制方程迭代时间的7.34%,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利用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电弧压力对熔池的挖掘作用以及电弧热沿工件深度方向的渗透作用,无需采用复合热源模型,即可在计算结果中呈现大电流GTAW的指状熔深特征.
    • 原效坤; 吉元
    • 摘要: 本研究属于体视学技术和晶界面结构之间的学科交叉.研究目的是精确解析多晶材料中晶格相似相界面的界面结构.以(LaxCe1-x)B6为例,研究方法是分别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统计性的晶界结构分析方法,并充分注重:(1)LaB6/CeB6相界面的准确分离;(2)LaB6/CeB6相界面按照穿过相界面取向差角的准确分类;(3)通过五参数法,对LaB6/CeB6相界面做惯习面取向织构分析;(4)在惯习面取向织构和材料性能之间构建准确关联.研究结果首先包括晶格相似相界面的提取和分类技术与该种相界面的惯习面取向织构分析技术,并包括相界面的界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反馈,以及研究方法对其它类似界面结构的参考和借鉴.
    • 摘要: 热老化过程中调幅分解和G相析出的相场法模拟史佳庆,沈耀双相钢中的铁素体在热老化过程中发生调幅分解并析出G相,导致双相钢出现热老化脆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三元(Fe-Cr-Ni)相场模型以同时模拟铁素体的调幅分解和G相析出.模型分别使用Cahn-Hilliard方程描述Cr和Ni的扩散,使用Ginzburg-Landau方程描述G相的长大.本模型可以再现类似实验中观察到的调幅分解结构,同时G相位于α-α’相界面处.本文讨论了调幅分解和G相长大之间的协同作用.模拟结果表明:G相可以通过挤占原本调幅分解可以发生的空间来促进调幅分解的演化;该体系的弹性应变能主要由G相引起,调幅分解的贡献较小.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压水堆中双相钢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完整性评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