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目送》

《目送》

《目送》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国边防警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文汇等; 《目送》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龙应台、曾同祥、王淦生等。

《目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95.63%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4.37%

总计:183篇

《目送》—发文趋势图

《目送》

-研究学者

  • 龙应台
  • 曾同祥
  • 王淦生
  • 徐涵
  • 马亚伟
  • 伊藤孝文
  • 喻湘
  • 姜云霞
  • 山本智之
  • 方云瑄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雯婕; 廖海燕(指导)
    • 摘要: “孩子你慢慢来,我愿为你等上一辈子的时光。”只言片语中,洋溢着一位母亲对子女无尽的宠溺与关怀,同时也饱含着一种希冀与渴望:让时光放慢它的脚步。初识龙应台,是在《目送》中,她目送着父亲坐在轮椅上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的场景,依旧震撼着我的心,所谓父女一场,不过是看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一本《目送》,道尽了失落与绝望,以及放手后的悲凉。
    • 周礼
    • 摘要: 小时候,父亲每天都送我上学,上学的路上他有时牵着我的手,有时将我背在背上,有时让我走在他前面。到了学校门口,父亲将书包交给我,嘱咐我不要调皮,要认真听讲,然后站在原地,深情地望着我,直到我走进教室,他才安心地离开。后来,父亲为了锻炼我的独立性,常常只送一半,过了那座石板桥,他就让我自己走。不过,父亲似乎并不放心,每次都要在桥头上站一会儿,直到我远去他才离开。小学五年,父亲不知目送过我多少次,在一次次目送中,父亲练就了一种独特的本领,哪怕在人山人海中,他也能一眼就看到我的身影。
    • 邓琳琳
    • 摘要: 散文集《目送》是龙应台写作风格由冷峻犀利的文风向柔情温和转变的代表作,也是其"人生三书"的最后之作.《目送》一书写了龙应台在母亲和女儿的双重角色的转换过程里,对自己与父辈子辈间三代人的关系叙述及对人的生命进程的思索和感悟,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必经的几个环节,子女是曾经的自己,父母是自己的将来,生命就是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转换更迭,由亲人间的关系思考上升到人的生命的思考,渗透着浓厚的生命观和宿命论,充满哲理性.
    • 王思敏
    • 摘要: 坐在白色大理石飘窗前,我手里再次捧起那翠绿封面的书本,夕阳西下,灿烂的金光衬得那两个字熠熠生辉——《目送》。总有一些文字,出现在时间长河里,温暖你也指引你。我微微地笑了,遇见你,真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儿子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 怀止
    • 摘要: 我一路走走停停,不再辜负此间良辰美景,不再紧紧盯住前头的路,我才将这沿路的风景尽收眼底,目送着一场场相遇与告别。《目送》是作者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之后,再次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
    • 李杰
    • 摘要: 我喜欢呼吸林清玄笔下《人间最美是清欢》的味道,也喜欢和龙应台一同《目送》母亲的背影。每当书中的文字走入我的眼帘时,似乎已经漂洋过海走进了他们的世界。虽然家中藏书并不多,可是喜欢不厌其烦地重读几遍,寻找"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 田右英
    •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现当代的散文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从创意理念出发,提出以写作维度解读作品,创新阅读教学的意义.创意写作与阅读的关系,是一种情感链接的关系.注重从阅读中获得的美感里得到自我生命释放的灵感,这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弊端的一种反抗.文章以《背影》《目送》为阅读案例,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从写作的构思上拆开文本的世界,从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上思考阅读文本的世界,阐述创意写作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改革.
    • 马亚伟
    • 摘要: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为母亲,我感同身受,孩子长大了,越走越远,只留给我一个背影.作为女儿,我曾经也只留给母亲一个背影,可是,当这个背影走向岁月深处后,突然停下来,然后转身,遥遥地冲母亲呼唤:“母亲,跟紧我!”
    • 钱红霞
    • 摘要: 龙应台在《目送》中这样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杨裴
    • 摘要: 孩子们:新年好!已然是高中生的你们可能并不想被称呼为“孩子”,因为你们的自主意识变强,认为自己很懂事,不再像一个孩子。你们就像《目送》中十六岁的华安在海关窗口倏忽不见,连背影都舍不得留——其实这里需要一个回头,来驱散那个目送者心间的空荡落寞;就像翱翔在天空的风筝,或多或少地厌倦拽着你们的那根线——殊不知,没有线的支撑,哪有风筝的起飞,看似束缚自由,实则给你自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