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角色

中国角色

中国角色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542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国际展望、当代世界、瞭望等; 中国角色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俊生、刘宏松、吕贤等。

中国角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2.13%

专利文献>

论文:5420 占比:97.87%

总计:5538篇

中国角色—发文趋势图

中国角色

-研究学者

  • 王俊生
  • 刘宏松
  • 吕贤
  • 吴为民
  • 孙玲
  • 尹鸿伟
  • 洪农
  • 王哲
  • 王正绪
  • 王磊(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光锐
    • 摘要: 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大国的竞争,也取决于中国发展最终能达到的程度以及中国希望扮演的角色。中国要在地区秩序各方面扮演更加积极有为的建设性角色,还应恪守一些基本的战略底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不在周边经营势力范围,是中国亚太角色的战略基石。不谋求地区霸权的角色定位,主要由中国各种“内生性”因素所决定。新时代中国需要在亚太秩序的稳定和变革方面与美国达成基本共识,增强亚太区域合作方面的战略互信。中国要明确界定不称霸、领导权、主导权等概念,处理好增强“地区能力”与不谋求地区霸权之间的关系,关注和引导国内有关中国角色的舆论,树立“亚太的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亚太”的观念。
    • 王俊生
    • 摘要: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和朝鲜经过一年多的隔空喊话与政策实践后,两国政策对峙越来越严重。拜登政府聚焦于朝鲜半岛无核化,但朝鲜在目前局面下不仅无意进行无核化,而且还在扩大与提升相关战略武器规模与技术。朝鲜希望拜登政府重视其相关关切,但是拜登政府不仅将对朝外交置于其外交优先议程的次要位置,而且还加大包括人权问题在内的对朝施压。从发展走势看,朝鲜正在通过频繁试射导弹等对拜登政府施压,拜登政府对朝鲜发射导弹等行为也逐渐失去耐心,美朝激烈对峙、半岛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国应通过积极努力避免朝美关系和半岛局势紧张,积极引导朝美进行对话。为此,中国需继续推动朝鲜半岛实质性无核化取得进展,推动美国缓解对朝制裁并照顾朝鲜安全关切,同时在半岛事务上构建相对均衡的对朝、对韩、对美关系。
    • 高波
    • 摘要: 在两百多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历了两波全球化和一次完整的逆全球化。当前,世界正面临第二波全球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直接投资,促使世界各国和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扩散以及人力资本的增进和人口迁移,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利益分配不均,部分发达国家掀起逆全球化浪潮,致使贸易和投资规模萎缩、产业链断裂、科技进步受阻、世界经济低迷和社会矛盾激化。为此,中国必须积极参与重构国际经济规则和增进全球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主动承担主导全球化的责任。在夯实基于内需和全球化的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主动规划和融入国际大循环,创新驱动本土产业链现代化,激发全人类的企业家精神和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力促全球化转型发展。
    • 刘洪钟; 刘源丹
    • 摘要: 从增加值出口和价值链相对地位变化看,中国对东亚的重要性已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东亚地区价值链核心,并在该地区全球价值链调整中实现了从承接者到转移者、从跟随者到推动者的变化。同时,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加速演进,美日围绕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调整相应政策举措,给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区域经济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可能引致价值链断裂和碎片化。中国应更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治理,从稳定国内经济、加强“双循环”战略、加快开放步伐和深化区域合作等方面做好战略部署,不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为东亚地区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 韩召颖; 吕贤
    • 摘要: 2016年来,美欧发达国家内部治理失范引发“逆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盛行,导致全球经济治理规制的“合法性”加速衰减和“有效性”不足,客观上要求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作为制约创新的主要变量,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调适”和“规则重构”成为影响治理创新成败和绩效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国际经济条件下,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投资自由化趋势下降及贸易保护主义回潮成为治理议题调适的主要方向,而国家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边境后”贸易措施治理和各国“新工业化政策”影响下的投资政策变化成为规则重构的重点。鉴于此,中国应从统筹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公共物品”供给和凝聚新兴经济体利益共识的角度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并相应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 韩召颖; 吕贤
    • 摘要: 2016年来,美欧发达国家内部治理失范引发“逆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盛行,导致全球经济治理规制的“合法性”加速衰减和“有效性”不足,客观上要求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作为制约创新的主要变量,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调适”和“规则重构”成为影响治理创新成败和绩效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国际经济条件下,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投资自由化趋势下降及贸易保护主义回潮成为治理议题调适的主要方向,而国家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边境后”贸易措施治理和各国“新工业化政策”影响下的投资政策变化成为规则重构的重点.鉴于此,中国应从统筹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公共物品”供给和凝聚新兴经济体利益共识的角度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并相应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 鲁芮汐; 莫愁
    • 摘要: 电影角色是塑造意识形态、传播国家主流文化价值的重要工具。对1919—2020年中国角色在欧美电影中的形象变迁的分析发现,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角色的形象并不单一,但中国角色形象的变化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欧美电影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主观臆想转变为客观接纳,从对中国人或恐惧或蔑视的态度转变为局部的肯定。然而在目前欧美的主流电影中,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总体上还是一种抽象符号,缺乏坚实的文化内涵。在方法论方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既有客观、高效的优势,也有受制于原始文本材料质量的局限性。
    • 李丹; 罗美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全球气候治理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缺位、权威匮乏以及机制破碎等困境,全球气候治理成效不彰.面对持续恶化的全球气候以及当前气候治理的赤字困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并始终践行大国的责任担当——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力行者、联合国气候公约的维护者、南北气候政治冲突的调解者、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引领者、"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带头者.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角色体现了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担当作为.
    • 任远喆; 王晶
    • 摘要: 伴随着海洋安全研究议程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南海地区合作的重要议题.为了应对南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持久挑战,南海周边国家与国际社会建立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然而,由于机制效果不佳、国家间互信缺失、域外大国干扰、政策难以协调等困难,南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合作成效并不明显.一直以来,中国在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中扮演着合作理念的贡献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机制建设的引领者三重角色,发挥了重要的负责任大国作用.未来南海生态环境机制建设要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通过务实合作不断累积互信,并尽力消减传统安全的负面冲击.生态环境合作将继续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整体性合作机制构建的"实验场"和"示范区",也可以成为大国关系的"粘合剂".
    • 刘宏松
    • 摘要: 自1991年成为APEC成员以来,中国在APEC机制中的角色实现了从融入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后茂物时代的APEC进程为中国在亚太地区发展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正抓住这一机遇,与APEC成员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当前,APEC机制面临内部机制缺乏约束力、议题范围扩展、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竞争等一系列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APEC需要推进机制建设和改革,在协调亚太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